美国威斯顿
微信号:wzmark123
微信号:shp834061152
身为人母,我们要明白,孩子出生就不是谁的附属品,孩子会成长,会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想走的路。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尽力相信、支持他们。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采访,TFBOYS王源妈妈李咏芳面对媒体痛哭,表示如果有选择,绝对不会让孩子进娱乐圈。
她的理由主要有两个——
-
第一, 觉得王源失去了正常孩子该有的童年
看着操场上打篮球的少年,校园里奔跑嬉闹的同龄人,甚至是背着书包参加暑期补习的学生,都会替儿子羡慕一下。
-
第二, 提前体验了王源彻底属于社会的空巢生活
TFBOYS成立3周年,李咏芳和老公到北京看儿子的演出,舞台炫目,粉丝疯狂。回到酒店,很久很久,都没见儿子来,老公对李咏芳讲:“感觉儿子不是我的了。”
但耐人寻味的是,王源自己对此的回应是,如果再来一次,他仍然会义无反顾地选这条路,“为什么要过平凡的一生呢?”
TFBOYS绝对是新生代里的流量之王。他们的粉丝可以包下全球“海陆空”资源为他们庆生;他们发的电子唱片让服务器瘫痪;他们做封面的杂志,两万本一秒售空。
17岁这一年,成员之一王源已经作为青年代表赴联合国青年论坛发言,还成为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青年教育使者。
我看了整个访谈,挺感慨的。我理解妈妈的心疼,但更多的,我看到的是,孩子的成长和成就大大超越了父母的经验和认知,父母由此而产生的心理落差。
妈妈其实不需要后悔。王源虽然年纪小,但对这件事看得更透彻:“我当然付出了代价,但我更多的是幸运,为什么要过千篇一律的人生?”
这是王源的命运,担心于事无补,足够的祝福和接纳,反而会给他更多安心——比后悔更重要的,其实是信任。
中国式亲子关系里,彻底交付信任真的很难。
《少年说》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高中男生大喊可不可以不吃鸡蛋了?妈妈说,不可以。
这是关心吗?
我觉得这是不信任。尽管孩子都上高中了,却依然不信任孩子可以自己选择食物,有基本的本能去获取足够的营养。
不信任超过边界就是控制。
你那么矮,天生不是打篮球的料,你别做梦了。
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不听我的,吃亏在眼前。
哎,你别洗碗了,你就没洗干净过,还得我重洗。
这些话耳熟吗?这些话有统一的潜台词——
我说你很棒只是敷衍你,其实我打心眼里不信任你。
多少孩子的未来,就被这样一句句“无心之言”打败。
我常常在想,发自内心地信任孩子,到底是一种什么体验?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传记电影,它回答了这个问题,并深深震撼了我。
01
如果你的孩子为原生家庭的贫困而自卑,你是放低自己去共情,还是拼命掩饰自己的心虚,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他指责?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巴西贫民窟孩子迪科的成长故事。
他出身最贫穷的底层,父亲是医院厕所的清洁工,母亲是富人家厨房里的帮佣,没有合体的衣服,没有能穿的鞋子……
嗯,总之就是穷到底了。
即便这样,他居然还有一个足球梦,他说,爸爸,我要为巴西赢得世界杯。
一堆身着华服的富家子弟,把他当作小丑一样取笑、奚落,仿佛他的梦想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笑话。
因为没有真正的足球,他和朋友们把袜子塞成足球的样子;
因为没有钱买鞋,他们被嘲笑为“光脚小分队”。
如果说,贫穷的土壤会滋生出自卑的种子,那么无处不在的质疑和嘲笑,会不会足以让一个孩子卑微到尘埃里?
迪科曾经几度沮丧,想要放弃,想要脱逃。
在他每次迷茫到快要崩溃的时候,他父亲告诉他:“你必须接受真实的自己,不能为自己感到羞耻。”
我也曾思索,需要内心多强大才能不惧这漫天的质疑和羞辱?后来我明白了,那些羞辱之所以痛,是因为它戳中了我们。
而根源,就来自于对自己的不接纳,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
我有个朋友,来自农村,她拼了老命,才在大城市买了房,有了孩子。可孩子一出生,她就陷入了更深的焦虑。
她总怕被人瞧不起,她太想扒掉自己身上“曾经贫穷”的这层皮。于是,她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3岁的儿子身上。
她给孩子制定KPI,每天考核孩子的朗读、背诵有没有达标。生活几乎捉襟见肘,可她仍要面子,给儿子报名了国际幼儿园。不仅如此,她还逼着自己和老公找兼职,赚钱换学区房。
但她没想到的是,孩子4岁的时候,身体突然出现问题,总会不自觉地颤动。医生诊断为“小儿抽动症”,原因是孩子压力太大,才会“精神疾病躯体化”。
拿到儿子的诊断通知书,她泣不成声。
她也终于明白,来自农村又如何?不成功又如何?没有什么,能比一个健健康康的孩子更重要。
比起外界的质疑和羞辱,对自我的不接纳和否定才是彻底消灭一个人的毒药。
02
如果孩子不仅有外界的阻力,还有内心的牢笼,你有没有能力帮助他?
打击总是接二连三,对一个孩子而言,最残酷的莫过于,眼看着旧时玩伴,下一秒在身边死去。
年幼的迪科哭着跟妈妈说:“如果不是我提议买鞋,他就不会死。”
愧疚、痛心、悔恨……所有的不安和自责都折磨着他。迪科认命,决定放弃足球。
父亲知道儿子对足球的热爱,只是无法走出自己内心的牢笼。
眼看迪科失落到谷底,他没有指责儿子,也不强逼儿子坚强,而是尽自己所能给他陪伴。
在休息的间隙,他用芒果代替足球,做起了颠球、投球等各式的花样动作……
他告诉迪科:“不要急于求成,好好享受这个过程,一切都会迎刃而解。”
很多时候,困难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孩子们的内心。帮孩子走出牢笼的方法,不是棍棒,而是耐心。
在一个少年最为失意落寞之时,在他决定放弃自我沉沦放逐之时,可以拯救他的,是父母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爱与支持。
在阶级固化的今天,孩子的安全网,只是父母的钱和地位吗?
不,好的父母,就像定海神针一样,用耐心和等待,为孩子托底。
03
如果你知道这条路充满泥泞,孩子也许会头破血流,你是否还有勇气支持他?
电影中,母亲虽爱迪科,但一开始并不认可他的足球梦想。因为迪科的父亲,就是被这个梦想毁掉了后半生,也使全家陷入贫穷。
作为一个母亲,如果我已经预知,这条路充满了泥泞,孩子很可能摔得头破血流,我是否还会让孩子重蹈覆辙?
不难作出判断,答案是否定的。
我的一位医生朋友,也曾说:“决不让女儿学医,因为做医生太苦了。每天熬夜做手术,还要承担随时被病人大骂的风险。”
我问他,假若女儿执意喜欢呢?他低头,沉默不语。
但影片中,母亲在百般纠结后,给出了答案:尊重孩子的选择。
电影中有一幕,迪科拼尽全力进入世界杯,临门一脚,膝盖受伤,几乎前功尽弃。
他万念俱灰,打电话给妈妈,说:“妈妈我错了,我该听你的话,好好念书。”
从未支持他踢球的妈妈,流着泪,坚定地告诉儿子:“这个决定是我和你爸爸一起做的,而且是正确的,我们永远爱你。”
04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讲述的就是球王贝利真实的人生。
贝利,被全球人民普遍视为现代足球历史最佳球员。贝利职业生涯共出场1366次,进1283球 ,这一数字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球王贝利
他是从贫民窟走出的奇迹,但我没想到,他一生都在遭遇质疑——
来自富家子弟的(对立阶层),来自教练的(权威力量),来自内心的(童年阴影)……
1958年世界杯,巴西桑巴足球被总统禁止使用,因为“不符合现代欧洲精神,也被认为导致1950年的大失败”,但那是贝利最擅长的。
桑巴足球是贝利在贫民窟街头巷尾上演的
一幕幕“不准落地”的街头玩法儿
教练对这种民间打法嗤之以鼻
贝利的压力有多大可想而知。只有他的父亲告诉他:“就算全世界与你为敌,你也不要受到干扰。巴西足球是快乐的,你要全身心去享受这个时刻。”
就连“贝利”这个名字,都是富家子弟嘲讽他发音不标准而为他取的外号。
但他的父亲告诉他:“所有人都在喊你的名字,我不觉得耻辱,我觉得贝利时代来了。”
我在电影院真的流下热泪。
非常非常信任自己的孩子,究竟是一种什么体验?
-
就是坚定地站在他这边,在不触犯法律和违背道德的基础上,就算他被大众质疑,你依然可以跟他共情。
-
就是相信他的命运,一定是好的命运,而你只需要陪伴他,走向这个命运,享受它。
有人说,《传奇的诞生》是一部剧情片,但我觉得,它是一部励志片,也是一部亲子影片。
它让我们不断审视,一路走来,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所得所失,也提醒我们不断反思,和孩子的相处中,该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这篇文章——
所谓信任,其实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我们自己,而真正的信任,是一种专注的心流。
“有时候,我们不是相信得错了,而是相信得不够。”
专访美国威斯顿教育Mark:让更多中国留学生不再走弯路
mark
美国威斯顿教育
我们这一生不知要听到多少话——有些话可能一回头就再也记不起来;但有时候,一两句简短的话就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方向。“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做神所喜悦的事。”2012年感恩节那天以来,这句话一直铭刻在王马可(MarkWang)的心中,让他几年来坚持帮助那些刚刚进入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
这
是
一
个
有
点
俗
套
但
却
完
全
真
实
的
故
事
!
Mark生活在中国广州,小学和初中就读于广东省一级公立学校,高一前往美国留学,就读的是排名前一百的私立精英高中,后来专攻企业管理专业,现在仍为在读学生。不过,他已经创办了一家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服务的教育咨询公司,为至少300名留学生提供过帮助。
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刚刚踏入美国这块全新的大陆时,Mark与其他中国留学生无异,如同Alice掉进了兔子洞一般完全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些什么,又该如何去做。在他感到非常无助的时候,得到了一位王姓叔叔热情且不计任何酬劳的帮助。“他帮助我融入美国主流文化,帮助我提高英语,帮助我学车、考驾照,帮助我跟学校老师沟通……”Mark觉得自己很难数算得清楚如此诸多的恩典。
2012年感恩节的晚宴上,当Mark觉得自己已经完全融入美国的生活以后,希望能够为对方做些什么表示回报时。
但是,他所得到的回馈却是:“也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做神所喜悦的事情。”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Mark的内心,让他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原本就是基督徒的Mark开始不再仅仅关注于自己的生活,而是进入华人教会参与服侍。因为亲身经历过美国艰辛而丰富多彩的留学之路。深知美国留学所带来的造就、机会、祝福、与挑战,从当年圣诞节开始,Mark就特别关注那些中国留学生,并给他们提供种种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美国生活。“从接机开始,然后带他们去找房子,去银行开户,去超市买生活用品,去宜家买家具……”Mark介绍,他还会教给这些留学生如何组装家具,因为在美国请人安装的人工费很贵。
后来,得到过帮助的人也问了Mark同样的问题:“我能如何回报你呢?”Mark也回复了他们同样的答案:“我不要你的任何回报。我只要你像我一样也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做神所喜悦的事情。”
有些道理非常简单,我们听到的时候也不会觉得有何特别之处。然而,当一件小事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时候,它所带来的冲击将是任何言语也难以描述的了。Mark弟兄的回答感动了一个又一个人,后来他们就聚在一起,组建了一个团队,开始无偿帮助周边3所大学以及5所高中的留学生,做他们的中国学生协调人。
随着得到帮助的人数增多,这个团队也不断壮大,所能够帮助到的人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他们发现需要帮助的人还有很多,这个团队已经很难满足人群的需要,Mark就考虑正式成立一家公司,提供更专业的服务。后来,团队核心管理层经过半年的祷告,成立了美国威斯顿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Mark弟兄出生于1994年,这家公司的核心管理层清一色都是80后和90后,并且大都具有国内教育背景,了解中国国情;同时他们又经历过初来美国留学时的不知所措,经过挣扎后了解美国留学生生活环境现状,因此对中国留学生的需要也非常清楚,能很好地帮助他们融入美国的生活。此外,为了让公司运营的更加成熟,他们建立了100人的顾问团队,大多是60后和70后的资深教育专家,其中一部分长居美国,另一部分主要在中国。“他们全是基督徒,”Mark弟兄介绍,“我们公司的合伙人、股东,以及所有同事都是基督徒。”
威斯顿教育咨询公司为中国留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主要做的是来美落地以后的管家式服务,包括签证专家指导培训、美国学校入学资格申请、提供监护人与寄宿家庭、提供管家式留学后续服务、美国ESL等英语强化训练、心理辅导、全人关怀、美国文化训练等等一条龙服务。Mark相信,“这是很多中国国内的留学公司根本无法做到的。”他们从量身定制文体成绩和社工经验留学材料,到物色目标学校、寻找寄宿家庭、入学面试与签证、报到注册和校园生活服务、模拟式训练加上留学心理健康辅导、人生与职业策划等环节提供专家级服务。
Mark介绍,他们会把学生每周都接回总部,提供给他们中国美食,详细了解孩子们在学校一周的情况,关心孩子的心理情况。每到周六,他们还会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孩子们感受美国文化。周日,他们还会带孩子们去教会,教会分英文堂和中文堂,孩子们跟美国本土孩子一起在英文堂参加完聚会以后,还可以到中文堂的餐厅吃免费的纯正的中国食物。
此外,他们还提供许多社会义工的机会,让孩子接受锻炼,这些履历地积累对他们以后申请大学有很大的优势。
如今,已有至少300名中国留学生通过这家公司得到过帮助,其中一些人还加入了这个团队,另一些人甚至因此受到感动,开始了解基督教信仰,并且最终受洗成为基督徒。
Mark讲述了一次让他难忘的经历:有一次有5名学生放假开车出去玩,在半路撞到了一头鹿(美国野生动物比较多,而且经常横穿马路),车辆严重损毁。那是他们第一次租车出去玩,完全不知道怎么处理,因此联系了Mark。他马上带着团队的另外3个成员,包括1个护理学硕士、1个危机处理专家和1个心理学硕士,分两辆车前往现场。另外,他们还协调911警察,帮助他们报告事故,申请救援;并协调保险公司以及租车公司,处理关于车辆损毁理赔的问题。之后,他们兵分两路,危机处理员跟Mark前往事故现场,协助救援人员以及警方。护理学硕士和心理学硕士前往医院,了解学生们的身体状况,并安抚他们。
后来,在当年的感恩节聚会上,这5名学生分享这件事情的时候,都流下了眼泪。这些学生对威斯顿教育咨询公司的敬业精神感到震撼,并从中感受到了神对他们的爱。随后,5个人都决志信主。那天,他们还送给Mark一张相片,是当天他处理完事情,到医院之后太累了,趴在车里睡觉的照片。
为了给中国留学生提供最好的服务,Mark将公司总部设立在美国首都华盛顿DC,那里位于美国政治文化与高端科技的核心,与世界先锋教育潮流距离最近。他们经过大量研究,掌握美国常青藤大学需要什么类别的学生;并通过适当的技术操作,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校申请策略,让中国留学生能够成功踏入世界名校。
近几年来,中国赴美留学正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留学生来到美国。“他们都需要主动去融入美国,”Mark弟兄说,不仅他们希望能够给更多留学生提供帮助,他们曾帮助过的学生也努力地为他们做宣传,希望国内更多学生和家长知道这家公司,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少走一些留学的弯路。
去帮助
每一个需要
帮助的人做
神所喜悦的
事情!
Mark说,他永远也不会忘记这句话。有一次,他走在大学校园里,突然被一个人拦住,问他是不是Mark,然后握着Mark的手说“谢谢你”。那个人告诉Mark,他曾得到一个人很大的帮助,对方没有要求任何回报,而是要他也“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曾有一个叫Mark的人,也对他说过同样的话。
*本文经过网络素材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微信账号: wzmark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