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40年获奖征文】走近哥大 又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b7b5d2847f7403872beefdc67358a1d6.gif戳上面蓝字美国侨报或搜uschinapress关注我们哦

从1978年至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改变了中国人的命运,而留学潮也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成为中国人才国际化的重要推手。美国格律文化传媒集团旗下的《侨报》、《侨报网》、《美国中文电台》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之际,发起了“我的留学人生”征文活动。今日刊发第一期,《走近哥大 又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2009年的高考季,我迎来了人生的第一个 “意外惊喜”,高考受挫让我进入了从未在我理想大学候选名单内的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和千千万万的学子一样,我生长在一个中国典型的三口之家,从小按部就班地接受义务教育,顺理成章地参加中国高考,按照家人给我安排好的轨道成长。我以为自己会继续沿着这小径往前走,悄无声息地成人,踏入社会,没有波澜的过起和其他人一样的小日子。

过往的一帆风顺,让我一时不知如何应对这种突变,内心的五味杂陈,被我用假装无所谓的姿态武装了起来。

fe8d00ab9d37142c15305f4564dcedae.jpeg

参与牙医植牙手术。

考大学 出国 初次体验异乡生活

三年悄然过去,原以为可以这样继续和其他人一样的麻木下去,然而时间磨不去我内心深处渴望改变现状的念头。我不想再错过什么,萌生了出去看一看闯一闯的念头。时不我待,仓促地准备了托福考试,通过留学中介的协助,不久我拿到了纽约理工大学(New York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YIT)的录取函。虽然它不是一所我理想的学校,但也不妨碍好男儿要出门闯荡一番的决心。

2012年的盛夏,我背着简单的行囊启程。一个人来到异国的陌生感和想念家人的孤独感,并没有被到达一个新地方的兴奋而冲淡。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离家远行,这时我真正意识到,一切都要靠自己了。赶到学校办理入学手续,青春的校园气息扑面而来,年轻的美国学生和前来送行的家长有说有笑,互相叮咛的样子,我兀然觉得有种又开始上大学的感觉了。一天下来,我彻头彻尾地感受到了什么是Culture shock (文化冲击),虽然能够与当地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并顺利完成注册入学的流程,但是很多俚语和细节确实没能完全听懂,连当地新生流行的Ice breaker游戏,玩起来也是尴尬无比。

夜色静瑟,时差伴着失眠,我突然有种一脚踏空般的彷徨感,看来要快点融入当地生活没有我想象中的简单。第二天天没亮就醒了,一早,饥肠辘辘的我便开始一个人到生活区周边熟悉环境,还有最重要的任务——觅食。由于还没有正式开学,转了几圈连个能问路的人都没能看见。我拖着疲惫饥饿的身躯走了好久,好久,都没有发现餐厅,只能返回宿舍,打开行李,翻出那个早已被压得干瘪的可怜的泡面时,惊觉自己连筷子都没有,难不成还要用手进食?幸亏偶遇了学生宿管Nate,要到了叉子。那碗热气腾腾的泡面,雾了我的眼,一时竟分不清湿润的是眼镜还是眼睛。加上睡眠不足和食宿不顺,这时那种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的白天夜晚的孤独感倍增,刹那间有种想马上买张机票回国的冲动。第三天,我终于在多次问路后成功找到了躲在楼上的宿舍餐厅。解决了温饱问题后,我决定去学校校区转转。在宿舍门口遇到了之前Orientation认识的新同学Josh和他的父母。由于校区和宿舍不是在同一个地方,Josh的父母好心地让我搭顺风车到了校园,还细心地询问了我是否需要把我送回宿舍。秉着不要太麻烦他们的心态,我婉拒了,打算稍后自行搭乘学校的Shuttle Bus回宿舍。告别了Josh的父母后,我忽然惊觉当日是周末,校车并没有回去的行程。无奈之下,我只能沿路步行,但是校区到宿舍道路和地形比较复杂且没有人行道,我只好鼓起勇气站在路边拦车,期望路上有愿意停车相助的好心人。出乎意料的是,很快有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Paul停下了车,听了我用蹩脚的英语表述的遭遇后,二话没说就让我上车。不识的路我一路上勉强用简单的英语单词指路,虽然有走错道,最终Paul的车还是顺利地载我回宿舍。第一次体验了一把西方电影里美国人的热情好客。就这样,虽偶有插曲,却总是有惊无险,慢慢的我在纽约理工大学安然度过了我懵懵懂懂的第一年美国大学生活。

4e7cf18f84e9d961a8fe4f411400320a.jpeg

植牙系统培训。

开阔眼界 融入社会 我做了志愿者

在美国的大学四年,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插曲是当志愿者。第一学期结束后的圣诞假期,美国同学们都回家与家人团聚,庆祝他们的传统节日。冰天雪地的校园因失去了平日的人气,显得阴冷了些。我决定利用赋闲的假期当志愿者,不仅是为了不浪费假期的时间,也是为了开拓眼界,更多的融入美国的生活。我申请了寒假到一间生物实验室做志愿者,协助RNA方面的研究,这也是和我专业相关的学习。实验室位于纽约五大区之一的Bronx,为求交通方便些,我临时从纽约近郊的长岛校区宿舍搬到了纽约市的皇后区,蜗居在皇后区法拉盛的华人区里面。那年纽约的寒风格外刺骨、瘆人,长期在热带生活的我至今都忘不了。早上7点起床,要在寒风和快冻死人的气候下走20分钟以上的路程到达公交站,转几趟公交车到达实验室。每日在路上往返最少得花上四五小时。

在实验室,我被分配负责关于HPV的项目。运用一个叫做Geneious的程序来修改基因程序,整理基因序列,用电脑把整个PAP200整理成一个Tree,把很多PAP200和HPV16的reference相比较,整理和修复DNA片段。实验室主任Dr. Burk亲自教我做tree和HPV16的比较,查阅资料和文献,并检查我阅读和查询的结果。最后,我就这次实验的项目过程和结果,在实验室例会上用PPT做一个总结汇报,并对实验室同事的提问答疑。Burk教授十分欣慰我的进步,在结束这次志愿者项目时, 还赠送我一本厚厚的生物书,载着他对我厚重的期望。在实验室我和其他同事的相处也甚是融洽,从大家身上都学到了很多,确实也拓展了视野。

有了这次经验后,我持续在实验室又做了三个假期的志愿者。以致我后来转学到石溪大学后仍坚持在业余时间到学校的实验室做志愿者的工作直至毕业。

2a89ea0d2ed75efd1d78182fbb2b6f64.jpeg

参与牙医植牙手术。

bd31cc3a27af31b99c66d8d6199f7721.jpeg

本文作者郑丹迪。

转学选专业 我终于毕业了

在NYIT学习了将近一年的我,逐渐适应了美国的学习与生活,2013年的秋天,我便开始准备转学事宜,希望转到更适合我专业发展的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UNY Stony Brook)就读。没想到和Stony Brook admission office的见面比想象的顺利。原计划申请次年秋季转学,这次会面,招生官直接建议我改申请春季转学。原校的几位教授和实验室的Burk教授均给予我推荐信申请转学,加上在NYIT积累下来的优异成绩,原以为复杂的转学手续竟然月余就办好了。次年春季,我顺利地进入了SUNY Stony Brook就读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专业。这次转学让我损失了部分学分,通过加倍的努力我最终只用了两年半时间修完了本应三年才能完成的课程。在Stony Brook的两年半,我不仅收获了知识,生活经验,还有一群良师益友,感恩这段欢愉又单纯的大学时光。

2016年初夏的毕业季。美国各所大学都陆续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我也成为这毕业季中的一员。石溪大学Samuel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读出每位毕业生的名字和所获学位。当校长念到我的名字,获Cum Lauder工学学士时,麦克风的回音惊醒了微微发呆的我,我才觉得这一刻那么的真实,终于拿到了来美四年的第一份成果。站在颁证台上,看着台下父母和亲友投来欣慰的目光,那一刻,我们的相视而笑,胜过了千言万语。

f386986b47aa7052d345e3612fc35280.jpeg

我终于毕业了。

走进哥大 又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大学毕业后,我选择了gap year一年,一边工作一边考GRE申请硕士。选择先工作一段时间源于迫切地想走出象牙塔,走进社会,了解真正的工作市场和需求。

由于我的专业是生物医学工程,我应聘到一家口腔植牙科技公司做销售工程师。这项工作所使用的专业用语繁多且生涩,各步骤都钜细靡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公司安排了为期六周在华盛顿的集中系统培训,随后安排我到纽约工作。上岗后第一月,我成功的签下了第一份业务订单。在随后的月份中,工作也愈发驾轻就熟,其中最高的单笔销售金额达到10万美金。这份工作的经历,也对自己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帮助很大。

同期,我花了近三个月时间准备GRE考试与大学申请的资料,申报了四所大学的硕士学位。次年春季,我陆续收到了全部四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纽约哥伦比亚大学一直是我心仪的首选学校。权衡利弊之下,我放弃了同样诱人的康奈尔大学的录取和纽约大学的奖学金,最终选择了哥大的生物药物统计学硕士program。

2017年秋,我顺利的进入了哥大攻读硕士学位。又是一个梦开始的地方。

在哥大,我感受到了什么叫卓越和优秀。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大学传统和文化,学识渊博的教授,还有聪慧自信的同侪。来到哥大的环境里,我感受到自己存在很多不足亟待提高,还有太多太多需要自己去努力。我非常感恩一切让我和这个优秀的环境和群体的美好相遇。

一个崭新的篇章正悄然展开,仅以此文颉取我来美几年的学习生活片段,鞭策自己继续砥砺奋进。

ccf51cadacb30b1239eab8ce8da48e32.gif

往期回顾

美国将对中国学生进行更严格审查 包括检查电话通讯记录

美中代表团同住一个酒店,习特会风头压过G20,议程仍难产

希伦博格走了:上帝看多了超级英雄,忽然想看海绵宝宝了

破79亿!消费者信心满满,“网络星期一”销售额创新高

“基因编辑婴儿”不可饶恕

九合一大选台湾变“蓝天” 民进党遭遇惨败 但国民党“大赢”了吗?

本文为美国侨报原创稿件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郑丹迪

小编:小侨

9624077386c5e0556101c6a381e36541.jpe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