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故事稍微有点长,但请坚持看完,因为真的让人深思……
张阿婆和老伴陈大爷
生活在杭州。
两人相识于上世纪80年代
当时两人都是40多岁,
他们均结束了上一段婚姻
也各有子女,
再婚后两人没再生育子女。
一路相伴几十载,
今年也都80多岁了,
本该儿孙绕膝、颐养天年,
可两人却打起了离婚官司?
陈大爷说
长期分居,老伴对自己不闻不问,感情破裂,夫妻关系名存实亡,为了能安度晚年,所以起诉离婚。
而张阿婆对此并不同意。她透露,自己和老伴,对婚姻都很珍惜,多年来相濡以沫,生活平淡安稳。
图文无关 图片来自网络
张阿婆坚定地认为
两人的矛盾起源于2007年老房拆迁。
根据法官调查,张阿婆和陈大爷结婚后,享受房改房政策,共同出资购置了两套房产。
-
两套房一套面积较大,登记在陈大爷名下。
-
一套面积较小,登记在张阿婆名下。
-
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张阿婆和陈大爷婚前各有子女,所以他们曾商议,这两套房子以后一套给张阿婆的孩子,一套给陈大爷的孩子,不过双方都只是口头协商,没有书面约定。
2007年,这两套房子都被划入拆迁范围。拆迁前,张阿婆把自己名下的那套房产,过户给了自己的女儿。当时,陈大爷和儿子没有意见,也没干涉这套房产买卖所得的款项。
据陈大爷对法官的陈述,之前有过商议,这两套房产男女方子女各得一套,所以张阿婆处置了自己的房产后,他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剩下这套自己名下的房子,应当归属自己的儿子。
这套房产,
也就是后来引起纠纷的
那套拆迁房。
拆迁房究竟该归谁?
张阿婆说,老房子面临拆迁,老伴担心买新房的钱不够,她和老伴商议好,拆迁安置房等老两口百年后,哪个孩子要,就由哪个孩子出资。陈大爷的大儿子陈力(化名)则愿意出钱。
这里所说的“老房子”就是陈大爷名下那套比较大的房产,这套房产在回迁安置时可换成两个小套。所有的矛盾,就在2012年安置房造好回迁时爆发了。
张阿婆总结了两点矛盾:
“从选房到定房他们一句话都没跟我提过,我什么都不知道,像个局外人。”
陈力夫妻要求把安置的两套房子都先过户到他名下,张阿婆希望先过户一套,另一套等他们百年后再过户,但陈力不同意。
张阿婆解释为什么只同意先过户一套:“我是个后妈,我要为我的有生之年铺好路,我担心老伴走在我前面。”
张阿婆要求陈力出一张承诺书,
承诺让她住到过世,
但陈力没有写这份承诺书。
不久后,张阿婆应陈力要求
搬到自己小女儿家暂住,
和陈大爷分居。
两年后,陈大爷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之后
审理二老离婚案件的法官说
男方认为张阿婆已处理了一套房产,如今还不肯给另一套房产的拆迁安置房,有失公平;而张阿婆则觉得,自己要求先过户一套已是让步,要求住到百年后的提议不过分。
根据法院调查后决定,起诉离婚阶段两人名下没有共同财产可以分割,只能在安置房交付之后,协商不成,再另行起诉。张阿婆和陈大爷都表示同意,2015年两人在法院的调解书上签了字,结束了30多年的婚姻。
2017年初,张阿婆得知安置的两个小套已经到位,而且被出租了。
于是张阿婆起诉陈大爷
要求分割财产
法院组织双方调解,多次协商后,达成和解:
-
陈大爷支付张阿婆90万元。
-
张阿婆自愿放弃安置用房、货币补偿款、搬迁补助等权利。
之后,张阿婆履行了义务;但陈大爷并没有按照约定的时间把钱打给张阿婆。2018年1月,张阿婆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第一时间查询了陈大爷的财产,却发现他名下既没有房产,也没有存款,几乎是“一无所有”。
法官上门走访后,
发现事情有些蹊跷。
安置的两套房产去哪里了?卖掉了。卖给什么人了?中介卖的,我也不晓得。卖房的钱去哪里了?我看病花光了。
法官算了笔帐:两套房产按照市场价出售,所得房款共计443万元,从卖房到执行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不管看什么病,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把钱花得一分不剩。
一般来说,抗拒执行是可以处以司法拘留的,但陈大爷年事已高,法院不能对他采取强制措施。
房产为何凭空消失?
随后,执行法官重新梳理线索,从两套房产的房款去向着手开始调查。调查发现,就在张阿婆和陈大爷签订调解协议后半个月,陈大爷家的操作不同寻常。
查清来龙去脉后,法院基本掌握了陈大爷和家属转移财产的情节。鉴于陈大爷和陈力都不愿配合,执行法官冻结了陈力的银行账户,并多次对其进行劝诫、警告,可陈力态度恶劣,完全不把法官的话当回事:
“被执行人是我爸,又不是我,你们要执行就执行好了。”
多次警告无效,法院认为,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今年1月9日,该案被移送公安机关。
陈大爷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赶紧让儿子把90万元交给了法院。陈力夫妻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变,主动找到张阿婆道歉,希望获得她的原谅。
今年2月,法院将钱全部发放给了张阿婆,案件顺利执结,但刑事责任也依然还要追究。
哎,相濡以沫几十年
为了一套房子
竟然劳燕分飞 对簿公堂
对此你们怎么看?
-END-
今日汇率:
1美元=6.905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