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国虽然没给我们留下多少文字记录
却留下了大量青铜艺术品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云南省博物馆
这里收藏了来自滇国的
大量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物
这些青铜文物铸造于2500多年前
有力地证明了滇人的青铜铸造水平
我是乔纳森·克莱门茨
快和我一起踏上寰行之旅吧
由国家地理与别克品牌携手制作的《寰行中国》系列第五季:《寰行中国·文化宝藏》6集纪录片即将播出。
每件文物都是中国历史的讲述者。探寻中国悠久历史,传承中华文化之美的《寰行中国·文化宝藏》本季将遍访中国的博物馆,挖掘文物中的文化瑰宝。
这件是云南最受欢迎的滇文化文物之一。它由青铜制成,刻画的是母牛和她腹部的小牛,背后还有一只虎视眈眈的老虎。
这件文物代表了什么?它又是如何制作而成的?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国家地理
云南省博物馆研究员樊海涛告诉我,这是云南最著名的青铜器——牛虎铜案。
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件青铜器表现的是母亲保护小孩的母爱。范海涛认为老虎吃牛可能表现了一种死亡的概念。一头小牛从大牛的肚子下面出来,可能代表新生——它很残酷,但是它又代表了希望。
这件神秘的文物其实是一个祭祀用的桌案。宗教祭祀的时候,这个凹下去的地方是可以放祭品的。
为了了解铜案的制作方法,我拜访了文化遗产传承人杨绍华先生。
杨绍华先生介绍说,我们所看到的很多滇国文物是用失蜡法铸造的。
失蜡法步骤繁琐,但基本上是从黏土制成的雕塑开始,雕塑必须包含所有细节。
这是他们制作牛虎铜案的方式:
首先用陶塑制作一个陶模
然后往陶模里灌满蜡水
等待蜡水凝固到需要的厚度
倒掉多余的蜡水取下模具
这样泥塑就变成了蜡塑
铜蜡模是青铜像的模板,因此需要格外注意细节:先用胶覆盖蜡像,胶外再覆盖一层沙,沙上再覆盖一层胶……反复8~9层之后就形成了一个耐高温的型壳。然后把型壳放进800摄氏度的火里烤,在蜡熔化之后,会留下一个空腔——所以叫失蜡法。
接着,再把青铜水倒进空腔里。等青铜冷却后,用一把小锤子敲碎外壳,完整的青铜模型就出来了。
如今在儿子的帮助下,杨先生的工艺融入了新科技。滇国曾经使用过的古代工艺在今天仍具有借鉴意义,十分令人欣慰。
在20世纪以前,滇国未有任何遗产见诸于世。正因为有了这些考古的证据,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用具和工艺品以及他们当时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我们对滇文化的了解也推动了这些地方的发展,比如打造用于展示滇文化的完整主题公园。不过我很好奇滇人勇士会如何看待这座公园……
滇文化一直活跃在滇池周围
这些文物的发掘
拓展了云南省悠久的历史
我的寰行之旅仍在继续
敬请期待《寰行中国·文化宝藏》!
热门视频
合作、转载请联系
ngcinfo@natgeo.com.cn
国家地理合股企业(National Geographic Partners LLC,简称NGP)是国家地理学会和华特迪士尼公司的合资企业。以探险和探知世界为核心发展理念,致力于通过卓越的媒体组合,在全球传播优质的科普内容。131年来,国家地理始终以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和认知作为核心目标;现在,国家地理将致力于为消费者不断开拓、更加深入,以及突破边界而努力。国家地理每月通过43种语言,传播遍布全球172个国家,内容触及数百万人。与此同时,NGP每年会将收益的27%回馈给非营利组织——国家地理学会,用于支持其科研、探险、保育和教育等工作。更多信息请访问natgeotv.com 或 nationalgeographic.com。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国家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