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威斯顿
微信号:wzmark123
微信号:shp834061152
他跳桥自杀的时候甚至没有一丝迟疑
可能他对这世界已经绝望到极点了
至亲的人带来的打击
足以摧毁一个年轻的生命
4月17日晚,上海一位卢浦大桥一男孩跳桥身亡。
据新闻报道披露,孩子今年17岁,在某职校上二年级。
据孩子母亲称,事发当晚孩子因为在学校与同学发生矛盾遭其批评后,趁母亲在桥上停车的间隙下车奔往桥边,一跃而下。
全程不到5秒。
据现场其他车辆行车记录仪录下的画面显示,孩子下车后,毫不犹豫地跑向了桥边,其母亲紧跟其后,但仍没能抓住孩子。
孩子跳桥后,这位母亲跪地、捶地、悲痛欲绝。
但孩子已经走了。
媒体公布孩子跳桥过程的视频后,很多人倍感扼腕痛心。
毕竟谁能体会一个17岁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
谁能体会一个母亲亲眼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从桥上一跃而下,生命就此终结。
我们都是旁观者,孩子的离开和一个家庭的破碎已经成为悲痛的事实。
我们无意去责骂这位伤心欲绝的母亲和已经失去生命的孩子,可是接二连三的看到父母与孩子发生这种激烈冲突的行为,总会让人想问,这件事问题出在哪里?父母批评教育的方式,或是孩子的心理承受压力问题?
泰国一家超市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情。
父亲和儿子发生了争吵,吵了很久之后,父亲最后对他说:有种你就别活了,然后递给儿子一把上了膛的手枪。
儿子当着父亲的面,没有任何犹豫地拿起手枪,对准自己的太阳穴,就是一枪,当场死亡。
他的毅然和决绝,就像那个在桥上一跃而下的少年一样,没有给自己的父亲任何机会。
等到父亲听到枪响,扑过去的时候,儿子因为巨大的痛苦躺在地上,没有多久就失去生命体征,只剩下父亲一个人撕心裂肺地大哭。
一句发泄情绪的话,一个不断逼对方的打骂,往往就把孩子赶上了绝路。
可惜不是所有的错误都有机会可以弥补的。
作家槽值曾在《一个家庭的悲剧,从不好好说话》写到这样一个新闻:16岁的花季少女因为经常被父母骂,服毒自杀。
在她自杀之前,她刚刚又挨了两场骂,仅仅只是因为穿衣服太慢和洗头时间太长。
她在被骂完之后,假装自己肚子疼,要回房间休息,然后她在房间义无反顾地喝下了一瓶早就准备好的毒药。
父母当时没有注意到女儿的情况,等过了十二点,父母把她的房间踹开,才发现她早已停止了呼吸。
女儿房间怎么会有毒药的?父亲想不通,可是他们更想不通的是,他们的女儿曾用他们的手机搜索过“安乐死”,甚至还在网上购买过一把刀。
对于死亡,她早就准备了很久很久。
看过《语言暴力》这样一个纪录片,印象极为深刻。
视频中,孩子的父母经常骂他们:“猪脑子”“废物”“丢人”“你怎么不去死”。
在父母这样的一种长期的辱骂和发泄式的打骂中,孩子要么变成了杀人放火的少年犯,要么真的去死了。
可能大多数父母都不知道,很多只会在他们的教育下唯唯诺诺的孩子,都是过着极为悲惨的生活,自杀他们早就考虑过很多次。
小编浏览了一遍对“十七岁少年跳桥自杀”的知乎网友评论,简直令人触目惊心。
听过这样一句话,长大后,父母等孩子的一声道谢,而孩子还在等他们当年的道歉。
或许对父母来说,这只是他们漫长的人生当中一句无心的话,一个没忍住的冲动,而对孩子来说,它就像是一个烟头,把他们内心的黑洞烫得无限大。
大家还记得那个在高考后自杀的男孩小斯吗?他在遗书里对父母写到:我的尸体要么烧了,要么扔了,别拿回去,心烦。
这是一种怎样的恨意和薄凉?
然而更令人痛心的是,就在这个17岁少年跳桥自杀后,全网都是一片倒地指责死者:
我曾经也是那样一个小孩。
当年我的父母外出打工,我和外公一起生活,外公就成了我的“父母”,外公脾气大的时候,穿着皮鞋,把我逼到角落狠狠地踹,一边踹,一边说着最恶毒的话。
我被打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躲避,一心只想着,要是被他打死就好了。
我曾经也想过很多次死亡的方式,跳楼、跳河、跳桥,我觉得自己活着的任何价值都没有,只想用自己的死亡报复他。
后面外公因病去世,在葬礼上母亲问我为什么不哭,她不问我还好,一问我的眼泪就哗哗直流,内心的委屈再也忍不住。
真的是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太弱了吗?
事实上,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当老师的朋友说,在她十几年的教学生涯里,真真地见过被父母逼地无路可走的孩子。
去年就见到一位家长拉着孩子跑到教室办公室,当众逼问孩子的数学为什么不能考到130分,还说就算是个傻子认真听讲就能考好,你为什么就考不好,你就算是去死,也得给我考好!
办公室里全是老师,孩子全程低着头,在众目睽睽下,孩子的心里该有多难受。
很多家长为孩子付出了很多,孩子也是家长的希望,但是,为什么会一点儿都不关注孩子的心理?为什么总是忽略孩子的感受?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所以,请不要说那些放弃生命的孩子是娇生惯养,死不足惜,他们只是内心的情绪已经压抑到了极致,他们心理上的疼痛和伤害比物质上要严重一百倍。
在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不倾听,不沟通,忽视孩子的感受,一味地去责骂,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
曾经有人问,世界上什么武器最厉害?错!是家长的无端责骂。
语言暴力,其实比我们想象中伤害孩子更深,不会在身上留下伤痕,但是心上的伤口甚至还要比身上的伤口留存更久,影响更坏。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示,常常辱骂孩子会让他们大脑“受损”。
孩子大脑在发育过程中,对于外来语言的刺激,调节能力比成年人差很多。
当他们接收到外界激烈的语言刺激时,他们需要大脑的某些区域处理,从而缓解压力,换为“求存模式”。
孩子经常受到责骂,大脑就需要经常处理这些负面信息。为了避免责骂,孩子在生活中就变得更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再犯错受到责骂。
所以,很多时候,父母应该站在孩子身边,安安静静地听孩子说,让孩子感觉到就算你一无是处,我还是依然爱你,相信你,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他们的依靠。
我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是爱孩子的,而且是很爱很爱,可有的父母总是拿着“为你好”的借口,肆无忌惮地伤害孩子,背后原因更多的是父母管太多,占有欲太强。
今年的奥斯卡最佳短片《包宝宝》讲的就是中国父母的占有欲。
故事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华人家庭里,一天,女主人发现自己做的包子变成了一个小男孩,还给小包子取名为“包宝宝”。
在她的精心照顾下,包宝宝慢慢长大了。
包宝宝长大后,渴望到外面去,包妈妈开始监视和控制包宝宝的一切举动。
有天,包宝宝带回来一个金发碧眼的女朋友,手上还戴着钻戒,那耀眼的光芒似乎在向包妈妈宣告着“主权”。
妈妈突然惊醒,意识到即将失去对儿子控制权,崩溃之下,一把将包宝宝吞进了肚子,妈妈痛苦地大哭起来。
在包妈妈身上,我们看到了无数中国家长的影子,你是我生的,依赖我的照顾生存,我有权决定你的一切,哪怕是把你吃掉。
有的父母会问,那该怎么办?光是倾听和沟通就够了?
对于孩子,该管教还是要管的,问题是怎么管?
小时候父母溺爱,从不向孩子说“不”,孩子撒泼打滚要挟父母一用就灵。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父母要求越来越高,孩子会想你们管得越来越多了,撒泼打滚都不太好用了,那最高级的要挟方式就是自杀。
面对这样的问题,父母该如何面对?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面对3到6岁的孩子撒泼打滚想要自己喜欢的东西,父母应该给孩子做个训练,把孩子关在卧室里,自己和孩子一对一,不要任何人来插手,放任孩子去哭去闹,但要做到四个不要。
不要骂孩子
不要打孩子
不要说教
不要走开
等孩子哭累了,关心一下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同时适度地教育孩子,跟孩子说, 你能不能跟我好好说,如果你能说服我,没准可以考虑你的要求,鼓励孩子跟父母交流,从小就让孩子明白,哭闹是没用的。
可等到孩子12岁了,他可以拔腿离家出走,他可以说你不答应我,我就跳楼,这又怎么处理?
父母可以从下面3点入手:
01倾听,即使孩子不说话
研究发现,当孩子想要结束生命时,他通常会发生三个或更多的问题或因素,包括生命中的重大变故、压力、冲动性等,作为父母不要让孩子一个人呆着,应该主动去和孩子聊聊。
02永远不要将自杀威胁当做玩笑
如果孩子说出了我想死或者我不在乎了,这种时候我们应该认真严肃的对待,不要做出震惊的反应,反问他是否疯了?也不要做出轻蔑的反应,最重要的,是平静而关切的告诉孩子,我明白了,你的内心一定很痛苦。
03尊重孩子的感受
有时候孩子认为自己是孤单且特殊的,这时候我们应该跟他们分享自己成长中的经历,让孩子理解每个人都会时不时的感到悲伤沮丧或者焦虑,告诉他们事情总会好起来的,总会有办法的。
好的家庭教育,是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孩子做错时,你要让孩子知道,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但不会影响爸爸妈妈对你的爱,正是因为我们爱你,我们才希望你做得更对、更好。
孩子就会明确:哪怕我再不成器,也有地方不嫌弃我,那就是家;哪怕再没有人爱我,也至少有爸爸妈妈会爱我。
有了这种和谐有爱的亲子关系,父母的教育才能触动孩子内心深处,更加行之有效,这也是孩子未来在陌生世界打拼的安全感来源,是他向四周伸展生长的基点。
家,是温暖的港湾,哪怕四壁皆空,也能遮风挡雨。
家,是一汪平静的清泉,哪怕外面是波涛澎湃,也能让我们充耳不闻。
家,是一座博物馆,哪怕时间过得再久,也能让家的故事流传。
祝愿每一个家庭快快乐乐!
祝愿每一个家庭都能亲子和睦!
最后威斯顿小编和各位家长分享几个说话的小技巧:
请不要说:我和你说话呢,你这个孩子怎么回事?
请说:我感觉你今天有心事,你能不能和我说说看?看看爸爸(妈妈)能不能帮你。
请不要说:还不回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听到没有?我都说了好几遍了!
请说:还有十分钟就要睡觉了,你是先刷牙还是先洗脸?
请不要说:小孩子懂什么,你怎么这么犟啊?我都是为你好!
请说:你可以说不,但我需要知道你说不的理由,才能理解你呀!
这个世界有一个词叫:家暴被害者,这个世界有一个犯罪现场叫:家庭,这个犯罪现场,父母就是最大的凶手,而打骂就是最厉害的凶器。
你给了孩子恨,却妄想从他身上得到爱;
你给了孩子痛苦,却妄想从他身上收获感激;
你给了孩子阴影,却妄想他永远积极向上没有阴霾;
这是永远不可能的。
相信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往往我们爱的方式可能错了,我们往往把最好的脾气给了外人,最差的脾气给了孩子。
父母要多体谅自己的孩子,孩子也要多体谅父母。
多给父母一些时间和机会,教会他们怎样爱自己。
一个人的离开,是一个甚至多个家庭永恒的伤痛。
希望这样的伤痛不再发生。
给小威一颗小星星
让我们手牵手
永远不走散!
*本文经过网络素材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权异议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处理。
微信账号: wzmark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