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京籍的家长,真没资格佛系养娃

文/星爸爸

叁里河(ID:Sanlihe1)

如果毕业不拿户口,十年不买房,择校只准备半年,为啥不能佛系到底,去学位充足的远城区,或者响应抢人大战,去二线城市呢?

2009 年朝阳区平均房价是 1.6 万元。在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中,当年 “计算机服务业、软件业、专业技术服务业等行业” 年均工资为 8~10 万之间。

 

只从平均数来看,对《非京籍孩子上学到底有多难?》那位一心留京、一毕业就进了互联网公司的主人公小美来说,省吃俭用买套房子虽不容易,但也倒并不像现在这样难如登天。

 

即使说刚毕业的年轻人想不了这么远,那么到了2012 年,当朝阳房价还“只有” 3 万元水平的时候,住着月租一万多元的国际公寓并且和丈夫“两人收入还算可以”的小美也还是有机会为自己刚出生的孩子买上一套学区房,利用这最后一次上车的机会。

 

接下来几年里,房价从 3 万涨到 15 年的 4.3 万,期间仍有一些机会。不过再往后,工资涨幅已经远跟不上房价涨幅,直到去年达到 8 万均价,已经彻底超出普通中产能过承受的范围。

 

在非京籍转京籍这件事上,北京至少给了两次用钱就能解决的机会,而且还都具备一定的操作性,但她都没有抓住。

 

既然错过了上车机会,“随着产业转移搬到其它城市”的时机又还没到来,那么为了非京籍孩子在全国教育资源争夺最激烈的北京上学,就势必要走私立或者国际学校的路线了。而整篇文章后来也基本围绕身为孩子办理入学国际学校所必需的“五证” 时所遇到的困难。

 

其实到了这一步,既然选择了国际学校路线,也明确无法承担北京房价的小美一家,最好的选择应该是果断离开北京,去同是一线的上海深圳或者正在快速发展但又还处在价值洼地的热门二线城市。

 

话说回来,如果他们在 2014 年,也就是孩子上幼儿园前一年多时间搬去像杭州这样后来大涨的新一线,那么现在不仅能娃上到好学校,手上还可能握着一套市值翻番的学区房。

 

她还是没有,因为北京有全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这对一个中产家庭来说是再正当不过的理由。

 

然而北京教育资源丰富是一个事实,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过于集中、竞争惨烈也是既定事实。把西城海淀的超级中学放在一边不谈,在小美所在的朝阳区,情况也同样如此。

 

小美一家迎来新生儿的 2012 年恰逢龙年,根据数据显示当年北京出生的京籍儿童为 13.2 万人,非京籍为9.2 万人,两者均显著高于前几年数据。这批孩子预计入学的 2018 年,正好又是一个幼升小人数新峰值时期的开始。

 

根据北京幼升小网的估算,2018 年朝阳区学位空缺数达到了 3900 个之多。对于京籍家庭来说,尚有学位难的问题,非京籍家庭就更不用说。所以她选择了“有钱就能上” 的国际学校,这可以说是整个过程中为数不多的正确选择。

 

即使如此,在准备五证的时候,小美还是犯了过于乐观和准备不足的错误。按照其它条件都就位的情况下,她被卡在了“半年以上房屋完税证明”这条规则上。

 

首先是低估了入学指标对于房东的价值,以至于在后来因为房东“觉得麻烦” 不愿回国之后,她反而认为受到了羞辱和背叛。殊不知在六年一学位政策之下,学区房的价值与学位捆绑,一旦使用之后房子价值就无形打了折扣,房东的损失谁来弥补?

 

六年一学位和房东反悔的例子过去几年里并不少见。澎湃在 2017 年也有过一年非京籍孩子入学难的问题,里面提到一些房东就学位坐地起价,从几万到十几万都有,甚至在网上出现过西城区一个八十万指标的新闻。

 

所以房东的“嫌麻烦” 很可能只是小美的一厢情愿,或者她所承诺的报酬并没有符合市场价值而已。在之后,老乡的仗义相助让她得以取得资格,虽然到最后卡住她的还是居住证未满六个月的问题,一个只要有提前了解就能轻而易举解决的问题。

 

在复盘这整个过程的时候,任何一个经历过幼升小的一线城市家长都会觉得故事的主人公实在是过于佛系了。即使熟悉所有审批流程,对材料准备有十足把握的家长,也不敢说半年时间准备就能保证成功。

 

在澎湃的非京籍孩子入学文章中,一名孩子才一岁半就开始准备入学问题的京籍家长,在多方打听政策之后下了血本卖掉昌平房子、与妻子办了假离婚,折腾到朝阳之后尚要面临多校划片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更别提提前半年才开始“琢磨这事儿” 的小美了,要知道即使是体制外的国际学校,在北京也是面临着十分激烈的竞争。

 

这并不是说北京优质资源的不均和政策解释不清楚的现状是合理的,而是在这些既定事实之下、在同龄人都尊重游戏规则的情况下,唯独只有你指望一切都能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办而忽视客观条件的思维方式是不合理的。

 

其实,即使能过留在北京,以北京的人才密度和对教育资源争夺的激烈程度来说,指望依靠教育来维持阶级甚至进入上层的中产家长来说很可能是适得其反的。

 

这一点,对于自身就已经很优秀的一流高校毕业家长来说更是如此。

 

根据今年一月份公布的 2018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北京八所一流高校京外就业率总体近 50%,在留京难的背景下,清华北大留京就业率仍有,40% 和 30% 左右。同时,2018 数据则显示当年清北在北京的录取率约为 1.25%,如果不在西城海淀的话,这个数字就更低了。

 

这对于其它地区来说可能是个很高的数字,但对于大部分留京的清北毕业生来说,下一代教育不如自己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在全国各地开展抢人大战的当下,从回报来看,高端人才离开北京可能反而是个更好的选择。

 

但小美一家权衡一家做了移民这个很不划算也是全文槽点最多的选择。

 

在原文中,作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在北京上国际学校到初中三年的总费用是 190 万左右,加上“之后出国留学费用”大概投入五百万。而去加拿大读书,上公校成本是每年 8000 刀,母子二人包含租房及基础生活费一月 2000~3000 刀左右,加起来一年费用只相当于北京国际学校一年学费而已。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北京的帐就有问题。总投入五百万,但花在北京的就只有小学加初中九年共约 190 万的费用。后续 300 多万是假设出国之后的费用。

 

在加拿大留学和移民这边,又是算不清楚的一笔。按照EduCanada 的官网页面,上学一年费用 8000 加币左右倒是如实,但小学入学还应考虑至少一年语言课程准备,按照温哥华和多伦多等华人聚集的大城市的收费水平,一年还要 12000 加币左右。

 

我们假设一心留京的中产家庭即使移民也会前往对标北京的大城市,在加拿大,拥有大量华人和好学区的温哥华是个不错的选择。

 

在生活物价数据共享平台 Numbeo 上,即使按照偏低的水平来算,温哥华一个双人家庭在不包括房租和幼儿健保的情况下也需要每个月之处 2200 多加币来支持日常开销,加上房租、保险、医疗保健类和交通成本,母子两人一个月生活来到 4000~5000 加币是很正常的水平。

 

这样下来,在加拿大读完小学的总体费用其实与北京相差无几,这还没算上出国陪读后失去工作收入的成本。而后面根据公众号给出的信息,再结合文章结尾,丈夫李强用一年时间完成加拿大技术移民就显得更不合理了。这是各项条件完美并拿到 offer 或省提名的情况下的极致操作,其难度已经不亚于六个月准备让非京籍孩子在北京入学。

佛系真是个好借口,如果毕业不拿户口,十年又不买房子,择校只准备半年,为啥不能佛系到底,去学位充足的远城区和土生土长住回迁房的北京孩子一起读书,或者相应抢人大战,去二线城市呢?

相关阅读:

◈  陪儿子游学一年,来说说澳洲与中国在基础教育上的巨大差异 …

◈  听说美国买了学区房的家长,肠子都要悔青了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

78012a4c52b2c13cc551a8df97f96e0f.jpe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