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这所学校可谓名人聚集地!普林斯顿教授亲授:如何进入国际名校?

2月26日,2019胡润全球富豪榜出炉,马云以2600亿元身家成为全球华人首富,同时也是微博粉丝数最多的企业家。亚马逊55岁的贝佐斯以9900亿人民币蝉联世界首富。

对于贝佐斯大家可能不熟悉,但他他毕业的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可谓是家喻户晓了!

普林斯顿大学出过的名人可谓多不胜数,爱因斯坦曾在这里任教,杨振宁在这里做过研究。

今天,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籍教授亲授如何进入顶级名校,招生官到底更看重学生哪些素质~

想要进入美国顶级名校并非易事,除了要求申请者有超于常人的成绩,还需要有很多重要的品质。那么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品质,通过怎样的考核才能从一众申请中脱颖而出,获得名校招生官的青睐呢?

康毅滨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毕业后赴美到杜克大学攻读博士,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任终身教授。曾获美国国癌症研究学会杰出贡献奖。他负责本专业中国地区的招生工作,因此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中国学生(其中绝大部分是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国内知名学校的尖子生)。今天,我们就从这位普林斯顿大学的中国籍教授接受《星期日邮报》的访谈中,来了解一下他们是如何录取中国学生的。

关于申请材料

每份申请材料包括:本科各科成绩单、托福和GRE的考分、个人陈述以及推荐信。

首先,每个环节都会有些佼佼者被淘汰。以普林斯顿大学为例,每年一月底,康教授会拿到所有申请普林斯顿生物分子系的中国学生的材料。招收25名学生,其中会有4个中国学生的名额。从七八十份材料里挑出10-15名左右的“候选人”。

他把标化成绩看做是定量材料,而个人陈述和推荐信是弹性材料。

从上百份“个人陈述”中,中国学生的表现给他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康教授提到中国学生的GRE能考得很好,不过“个人陈述”却往往千篇一律,缺乏特点。很多同学并不清楚为什么要来普林斯顿大学,或者过分要求完美,不敢展示真实的自己。

然而像普林斯顿大学这样的世界名校招生官更希望的是从一份真实的“个人陈述”里看到学生真实的情况。

康教授举了一个学生的例子,有个以前专业是电子工程的学生,是在逐渐学习的过程中才慢慢发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专业是生物,然后不顾绝大多数人的反对转了系。由于基础薄弱,所以他读得比较吃力,但每一学期都会比上一学期进步一些,所以他愿意坚持下去。这样的“个人陈述”能令招生官动容,因为这名学生展示出了他在寻找和实现梦想过程中的困惑和欣喜。

关于面试

康教授讲到他们一般会初选的学生进行电话面试。虽然看不到对方,但从交谈中,也能判断出对方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大洋彼岸传来的声音,会告诉他对方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一般考察学生的英文口语能力、随机应变的能力,主要是请他们讲讲科研经历,介绍一下自己的背景状况之类。电话面试大约一个小时,45分钟说英语,15分钟用中文。有些学生显然是提前排练了,回答得非常溜,好像在做演讲报告,但是内容和问题关系不大。这并不是招生官所希望听到的,他们希望学生在这个环节能展现真实的自已,而不是一个刻意包装的、完美到失真的“加工成品”。真正热爱科学且诚实的人更能受到招生官的青睐。

综合考量

成绩的高低往往不是决定因素,更在意从各种细节方面看到的非智力因素。要知道申请普林斯顿的学生几乎都是国内名牌大学的尖子,经过高等教育选拔过的人,智力上来说差距并不大。我会仔细看每一门的成绩,但并不一定录取分数最高的。往往第一名和第七八名的实力并不相差太远。

录取与否,智力以外的因素也很重要。

这里有一个成功案例,康教授曾经录取了一个来自河南农村的学生,初中就在县城住校,吃过不少苦。即使在在电话和邮件里,你也能感觉到她很谦和。没有一些被宠惯的尖子生的趾高气昂。不像有的学生那样自信到傲慢自负的程度,觉得自己不去普林斯顿就要去哈佛,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很难给人留下好印象。

还有个学生,他会和老师“套瓷”,但不是恭维、拍马屁、套近乎,而是自己的确做过研究,对老师有真正的了解,提问很专业,很深入。这样的学生,不油嘴滑舌,并且给人一种认真负责,尊重机遇的感觉。

以上就是来自普林斯顿大学招生官的“亲自指点”,希望那些怀揣名校梦的同学能够从中有所领悟启发,不断完善自己,从而顺利拿到自己心仪院校的offer!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