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自称是“中国人”的外国城市,中文是官方语言,春节比我们还热闹!

94607b89345fa1ae908de4e9c0ab7ec8.gif

这个西方小镇的新年狂欢

比咱国内的还热闹

小时候,

最盼望的就是过年,

穿新衣、放鞭炮、看春晚,

一家人其乐融融,热闹极了。

到了现在,

生活好起来了,

但很多人却在说:

年味越来越淡了。

d457dfae91bbf30fd54d45393839c553.jpeg

然而,在德国巴瓦利亚,

一个叫迪特福特的小镇里,

每年2月,画风居然是样的:

放烟火0

ac02bcb1508afd56cfff88746cfe411a.jpeg

舞龙0

ed457e5d51b3816cf3443e5a9f7c6928.jpeg

舞狮0

bbd3f38860aea90ae1c52dc0e972c724.jpeg

这……

要不是脸不同,

就差点以为这是中国

哪个地方的新年狂欢了。

6438ce52bf0ed51409e0d21b1a817e23.jpeg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从1928年举办第一届嘉年华开始到如今,这个浓浓中国风的庆典,已经持续了整整90年。

4d13ceea65f227f071b6ebbfd9cbfdfe.jpeg

每年的中国狂欢节,

都是从第一天凌晨2点开始,

一到这个点,熊孩子们就穿着唐装,

跑到大街上一阵敲锣打鼓,

把全镇居民叫醒,宣布:

今天我们是中国人了!

da2a2853dae6c434b45c9c7a46e41584.jpeg

当天上午,全城就禁止开车。

这时,小镇居民纷纷在家穿上自己喜欢的“中国风”服装,满怀憧憬地期待着下午的大游行。

22fa2247c5d0a7d6c58f36a2a53a6e7c.jpeg

马褂

06a9ca180bd54956bc0b7f059074b53d.jpeg

旗袍

a1aaa8111f2cbdb5c060a2e4a8f2418d.jpeg

熊猫装

到了下午,游行正式开始。

在锣鼓声响起的时候,一个穿着皇袍坐着三层高轿子的男人,在当地民众用蹩脚中文喊着“福高皇帝”的欢呼声中,出现在人们视野。

fc2763a0193430a9115dd3f0dd4b2341.jpeg

7919a15ab74dbbbe3f07439b8538b5a6.jpeg

在街上溜完一圈,

“皇帝”会在簇拥下到他的0

“金銮殿”宣读《告臣民书》,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镇富民安。

c444de39255395a4632f7342cb50892b.jpeg

这时候,现场还会演奏中德两国人都听不懂的——“巴伐利亚中国国歌”。

6ec50b4b4e4bd987558adf8e6932e909.jpeg

有意思的是,这个“皇帝”不是世袭的,而是由民众随机选出来的,比如说这一任“皇帝”就是上一任“皇帝”去世后,在狂欢节上就用砸金蛋的方式挑选出来的普通民众。

虽然选举方式满是喜感,但是这个“皇帝”还是很厉害的,在连续的5天狂欢里,就连当地镇长都要被“贬职”为他的大官吏。

11a1fbcc9e565505358a3cf896da4b7b.jpeg

当然还有选妃哦2_02.png?wx_lazy=1

7c0ee692868929abe22bc263e19c79a7.jpeg

ac6839cd721b2db3789853a7fe53fc6f.jpeg

859063c763d83e4844bdcb74e8e08fab.gif

如今,在迪特福特,中国狂欢节已经当地人最重要的节日,甚至超越了欧美传统的圣诞节。

这几天,每一个迪特福特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仿佛堂堂正正的成为了中国人。

baffa2b58455ad09186893e8a9c8f178.jpeg

小镇充满着中国的气息,彩旗飘扬,家家户户的门上、窗户上、墙壁上贴满了“福”、“喜”字。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汉字的小彩旗,写着:“嗨!华人”,“华人,你好吗”,“祝你生活愉快!”等标语。

d8da62cb4bb23e79ec8075f96e23d7a0.jpeg

12806bd65f87893291e774a25d0bfa66.jpeg

e41916088a68ba9bb00f073fb8ce6f94.jpeg

1cb0cc1a425c094b198f116813a27df8.jpeg

除此之外,你还可以看到许多有趣的现象:

踩高跷的表演0

0040239a6f354740003c824eaa58ac10.jpeg

抱着弟子规的小孩子0

94eb7a03ece37780156b7bc09c82199e.jpeg

唱着“京剧”的大人0

8847e10c4ad53ecf0e36ebe40d198beb.jpeg

不得不说,

他们对中国

爱的特别特别深沉。

而且更夸张的是,

他们还在不遗余力地0

把这种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0a46b4de9d11a14bbd08b754ec576e1b.jpeg

898c4162e0a517e5bc16f9d9033154d4.jpeg

b964c18baf125e8c3493ca8ad4379fb2.jpeg

cf36d449f673e22cc495626ed4ac61bb.jpeg

但其实他们是纯正的日耳曼人,迪特福特小镇的大部分人连一句完整的中国话都不会说,只会一些简单的中文词。

然而,即便这样,他们还是要把中文定为他们的官方语言(欧洲唯一一个把中文当官方语言的地区),还喜欢将自己的家乡称为“巴伐利亚的中国”。

b6910b1e9b3bc5f1833ff13650222d55.jpeg

ae6d3f0868f72d4a463d923bad4536b8.jpeg

不仅如此,

除了中国狂欢节,

迪特福特做了许多事,

一步步向中国靠近。

比如,在镇子口,

他们特意竖了一块碑,

上面写着他们离北京天安门,

还有7698千米。

f7182a544775827eb3cc9424b308c746.jpeg

又或者,

在政府办公室门口,

他们立了一个留着八字胡,

张开手臂的清朝官员雕像。

908ffea356d0e955ad7a4b37c0ff9195.jpeg

然而,仅仅外在的改变,

对他们来说,当然是不够的!

所以,他们还在镇子里,修建了许多中国博物馆和中文学校,让孩子们了解中文和中国文化。

4835753cfc6278dc62269626e9290171.jpeg

就算在饮食上,

他们也不再用刀叉,

而是正儿八经地用起了筷子,

还用得特溜,不得不服2_05.png?wx_lazy=1

c0ac705bd938bcf3ffa7d477202c3161.jpeg

看到这里,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

他们为什么这么爱中国,

其实这个原因一直是个谜,

史学家现在都没搞清。

b7bed8b852092f9a6adfacbb9b292d2b.jpeg

a43e93f13acb3fbe528b367819a08c2b.jpeg

现在最可能的猜测是,几百年前,清朝的时候,迪特福特人跟中国人做生意,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被当时的瓷器、丝绸深深吸引了,进而傻傻地爱上了中国。

一开始,镇子上的人们只是简单的学中国人的穿衣服,渐渐用上了筷子,吃上了米饭。

5a21cbb808ff06ad10ab44be11090365.jpeg

但后来他们不满足了,这不彻底啊!

于是,他们根据记忆中的文化碎片,

演变发展了“中国狂欢节”,

彻底地做起了“中国人”

06b0337789afa28881dcdc4198bad21f.jpeg

其实…迪特福特人过节也会包饺子吃的,只是他们一直搞不清饺子馅的配方,所以,到现在,他们的饺子里一直放的都是大蒜和香肠2_05.png?wx_lazy=12_05.png?wx_lazy=12_05.png?wx_lazy=1

2260c9da9783d0be4efe46290b6ee64d.jpeg

8e7b6d4f69afaacfd392501f810b4d80.gif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