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谢谢您用伤痕成全我的梦 | 阿米尔汗的女性战歌

阿米尔汗的新作19 日在中国上线了。北京中关村的电影院直到深夜仍然为了这位被誉为 “印度的良心” 的导演座无虚席。约会的人、加班的人、想要痛快地笑一次哭一次的人,都坐在了荧幕前。

我是他们中的一个。

150 分钟足够你把一首歌循环 40 次,重玩手游 100 次,回复微信消息 500 条,和你讨厌的人大吵三百回合…而阿米尔汗用这 150 分钟讲了一个故事,令你目不转睛的好故事。

秉持着一贯的使命感,阿米尔汗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长期家庭暴力 (chronic domestic violence)阴影之下的家庭。在碎片、伤痕和眼泪中,15 岁女孩尹希娅,凭借智慧、倔强和友爱,走出了属于自己的音乐之路。回顾人生,她将感谢和致敬献给了在家暴中忍辱负重、奋不顾身的母亲,娜吉塔。

这部电影是一首真正的女性战歌。它没有回避家暴的残酷细节,只要是经历过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它的观点足够冷静,描写了绝对弱势地位下的女性“向暴力认同”的宿命和暴力之下升级的亲子冲突。在印度,能把故事讲到这般境界需要何等勇气和洞见。故事最终,阿米尔汗的叙事再次给了我们惊喜:家暴并不是谁的“命运”。借助身边的便利条件,女性是有希望挣脱牢笼的。

对于出国党来说,是一部必看的电影。Mirror 的理由有三。第一,这是一部帮助我们深化对性别平权问题的理解的电影。第二,这是一部能揭示社会的伤疤,赋予你使命感的电影。第三,这是一部来自另一个坐标亚洲,和我们有着高度类似的人口与社会问题的国家的电影,它会给中国的年轻人以启示。

也许你此刻正在去看这部电影的路上。Mirror 为你写下了几个本片的关键字,盼你看完之后一起讨论。(内有剧透,嗯。)


亲密关系中的暴力

“如影随形、永不醒来的噩梦”。这是 Mirror 对家暴的诠释。如果你从未体会过,那真是莫大的幸运,但同时你也注定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理解家暴的受害者们。敏感与麻木,倔强与服从,绝望与希望……这些都是家暴留给受害者的遗产。

暴力,是人性中天然蕴含的冲动。当它发生在紧闭的家门背后,当一国一地的文化为暴力寻求合理化的解释,压抑受害者的申诉,暴力将变成挣脱锁链的野兽,手无寸铁的儿童和妇女将无处容身。

暴力本身已经是如此令人畏惧,而亲密关系中的暴力则更让人毛骨悚然。因为在施暴者与受害者之间,除了暴力的施与受,多了一重因素让整个问题无限地复杂起来,这个因素,叫做“关系”。

在丈夫和妻子之间,在男朋友和女朋友之间,在父母和子女之间,一定存在某种情感或情绪。眷恋,占有,妒忌,权力,共生……当暴力发生时,尽管受害者苦不堪言,但因为“关系”的存在,被无形的锁链缚在原地。

身为心理师,Mirror 倾听过很多关于亲密关系中的暴力的故事(当然,以下讨论全部经过改编,绝不泄露倾诉者的隐私)。最让我无力的,不是受害者们描述的惨痛场面,而是故事最后的叹息:

“哎,可是我又能怎么办呢?TA 毕竟是我的丈夫/妻子/爸爸/妈妈/爱人。”

“可是如果离开了 TA, 我能怎么办呢?”

“谁来赚钱养家/谁来照顾孩子/离开了 TA 我还能做什么呢?”

暴力会伤害你,而一段无法割舍的亲密关系,会把人囚禁在伤害中,任凭噩梦如影随形、永不醒来。

你想不想长成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暴力的遗产有很多,但暴力本身,才是最大的那一项。

每个生长在暴力环境下的孩子,长大后都会在某个瞬间发现暴力在自己的体内蠢动。是的,暴力不止会让你皮开肉绽,它还会传染。

屋顶上,一个叫钦腾的小男孩对尹希娅说,我爱你。尽管对钦腾颇有好感,尹希娅还是当着同学们的面对他说了很重的话。席慕蓉所说的 “当你年轻的时候,如果一个人爱过你,请你,请你一定要温柔地对待他”,对于尹希娅这样的孩子,是比数学还要难的功课。

爱和所有的高级技能一样,需要练习。最好的练习方式就是看着你的 important others (重要他人)亲身践行,耳濡目染。所以尹希娅的父亲是可恶的,不仅在于他在家中的恶形恶状,更在于他剥夺了让自己的子女学习爱自己、爱他人的机会。

反观在爱中长大的钦腾,他不仅在尹希娅大发雷霆之际下意识地选择了包容和道歉,而且对自己心爱的女孩子做到了不屈不挠、不卑不亢。和尹希娅谈起自己父母离婚的事时,他真诚地说:“谁也没有做错。我妈妈是这样告诉我的,真的。”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外表完整和谐、内里千疮百孔的家庭” 与 “和睦有爱但是单亲或重组的家庭”中,一定会选择后者。不幸的是,最需要爱的孩子们偏偏没有选择的权利。

中国文化所强调的 “家和万事兴”,从字面上看是颠扑不破的,但我们的践行往往流于浮夸。太多的“和”,只是 “面和心不和”罢了。父母们抱持着“要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的信念苦苦支撑着名存实亡的婚姻,哪怕这段婚姻充满了怨恨、暴力和欺骗。他们似乎忘记了,适合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是靠着两张结婚证维系的。有爱才行。

抱歉,我只是你的妈妈

真正的女主角是谁?

观众会说是尹希娅,而尹希娅说,是她的妈妈。首先,若没有妈妈当年奋力逃脱了堕胎,尹希娅根本不会到这个世上来;其次,若没有妈妈偷来爸爸的钱,尹希娅就不可能拥有那把吉他;第三,若没有妈妈卖掉了自己唯一的首饰,尹希娅不可能会在互联网上发出改变自己一生轨迹的声音。

对尹希娅而言,娜吉塔就是她的道路、真理,和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一位母亲!可是,如果言尽于此,你就低估了阿米尔汗的苦心了。

同样是这样一位母亲,也会告诉自己的女儿:

“你可以和我坚持你的想法,但你不能对生活这样。”

“我可以在我的能力范围之内为你尽量争取自由,但也仅此而已。”

“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是我的命,而你,和我们一起去沙特阿拉伯,也是你的命。”

“你要我离婚,我爸爸要我离婚。可为什么没有人问过我自己想不想离婚呢?哪个男人脾气上来了会不这样呢?”

“你就那么希望你的爸爸妈妈离婚吗?”

通过这些话语,阿米尔汗极为精准地刻画出了家暴受害者的“习得性无助” (learned helplessness)。在漫长的痛苦和无助中,受害者会渐渐放弃对生活其它可能性的想象力。同时,由于我们刚才谈到的 “亲密关系” 的存在,受害者不可能完全将施暴者定义为一个暴徒和罪犯。毕竟,那不仅是打得她嘴角流血的陌生男子,那人是她的丈夫,是孩子们的父亲,是这个家庭的经济来源。

娜吉塔的爱给了尹希娅追梦的第一次加速。但是,她对暴力的极度恐惧,和对未来生活的茫然,注定了她为女儿撑起的结界是有限的。当她相信她再也无力违抗丈夫举家迁徙的意志,也无法改变女儿嫁给陌生人的命运的时候,她对丈夫的隐忍和惧怕就转化为了对女儿的严厉。

当我们称颂母爱时,永远不要忘记母亲也好,父亲也好,都是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有着自己的七情六欲。所谓的父爱与母爱,都是爱撑起的结界,温暖,但有它的尽头。当你走到了那个边界,不要质问为什么他们不再理解、支持你,更不要责怪他们不爱你。那只是意味着,你终于和真实的爸爸妈妈相遇了。他们不是超级英雄,不是百科全书,他们只能送你到这里。回头对他们说一声谢谢,然后怀着成功的信心走出那个结界,剩下的路,你只能自己走。


我的名字,是女人

片中,阿米尔汗扮演的大明星问尹希娅:“你这名字真土啊,有什么含义吗?”

尹希娅低声说:“就是‘女人’的意思。” 众人哄笑。女人?这也叫个名字?

女人。这是不是个好名字?

如果曾经有那么一位女性让你惊叹她的美丽,请试着回想下,原因是什么。是她绝美的容颜?是她曼妙的身材?是她悦耳的声音?是她柔顺的性情?是她沉默的勤劳?是她让你沉醉的母性?

如果是那样,恭喜你,关于女性的美,你还未见识的太多。

影片的最后,当父亲指使尹希娅把她视为生命的吉他“扔进那个垃圾桶”的时候,娜吉塔终于下定决心和丈夫决裂。这个不识字的女人,和值机柜台借来了笔,在离婚协议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她伸出手臂护住一儿一女,用平静的声音告诉那个男人,“我们都不会和你去沙特阿拉伯。”

她黑袍及地,身材微胖,身上还有未愈的伤痕。她曾被打倒在地,尊严尽失,反反复复只能说一句话:“对不起”。她是无数个妈妈、无数位妻子的平凡缩影,但是那一刻,娜吉塔在我心中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她像一只不容侵犯的母狮,像挥舞利剑的战神。她没有一丝一毫对男权社会的妥协献媚,不以一个女人,而是以一个人的身份,直面暴力。

歌德在《浮士德》中所说的 “永恒的女性,引导我们上升” 就回响在我的耳边。女性之美,不在于她们惹人怜爱的脆弱。恰恰相反,女性是孕育和滋养这个人间的性别。她们以极度的脆弱承受了分娩的痛苦和男权的践踏,纵使痛彻心扉,仍不放弃爱与包容。是无数像娜吉塔这样的母亲拼尽一切做了孩子们最后的庇护所,才让尹希娅这样的孩子赢得了不可思议的可能性。

尹希娅说,妈妈才是真正的 secret superstar. 

而 Mirror 希望这件事再也不是秘密。

谨以此献给每一位独立、坚强、勇敢、有爱的女性,你们是人间的无价之宝。

文 | Mirror 微申 

微信号:MirrorApply

有趣 有用 有深度的泛留学内容清泉

只和走心的出国党在一起

见自己 知世界 近未来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如果你想了解 Mirror 和小伙伴们最近在做什么,请来公众号后台回复 “半年

如果你想了解夏校可能带来什么:一人 一天 一事 | 我的仲夏夜之梦

如果你想了解如何度过暑假:Mirror 和你聊暑假

如果你在思考如何度过后申请季:后申请季的四件事

如果你想当个靠谱的实习生:给新手实习生的12条建议

如果你想要买书/卖书/和优秀的人一起读书:Mirror的摆渡书屋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