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儿童藏、占有欲的敏感期

0e1f45ff0de0cd0113c32c2b91fa9e37.gif

 占有欲的敏感期    ▼▼▼▼▼▼▼▼▼▼▼▼▼▼▼▼▼▼▼▼▼▼▼▼▼▼▼▼▼▼▼▼▼▼▼▼▼▼▼▼▼▼▼▼▼▼▼

当儿童出现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时,会有一些具体的表现,如打人、推人等,同时还会出现占有的敏感期。

 

3岁3个月的强强(化名)最近就出现了占有的敏感期。

 

这些天,强强的书包上总会系着一个塑料袋,强强对这个袋子非常在意,从不让别人轻易动它。强强会把他使用过的纸巾小心翼翼,如同对待一件稀世珍宝似的放入自己的袋子里,然后才会去进行其他的事情。

 

在餐厅里,如果强强先选择的食物吃不完,他会告诉老师说:「老师,这是我选择的,我要把它装进袋子里,拿回家。」强强已经对「你的」「我的」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概念了。

 

在院子里,强强最喜欢的一件事情就是捡树上掉下来的叶子。他会告诉老师说:「这是我捡到的,我要把它带回家。」强强每天都会把叶子、树枝等带回去。

 

有一次,班上的老师告诉我,最近强强要把自己的尿带回家里,如果找不到装尿的东西,他还会憋尿。

 

我告诉老师:「告诉家长,孩子最近到了占有的敏感期,建议家长给孩子准备一个容器,让孩子可以把自己的尿装上,这样孩子就不会因为不能保有自己的东西而排斥上厕所尿尿了。」

 

家长也非常配合学校,为孩子准备了一个盒子,孩子每次都要把尿尿在盒子里,然后再把盒子带回家里。

 

有一段时间里,强强要把自己的眼泪也带回家里。有一次,他的眼泪流在老师的衣服上了,非要老师把衣服脱了。后来老师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巾把流在衣服上的眼泪擦了一下,再让孩子把纸巾带回家,孩子才愿意。

 

类似这样的状况大概持续了两三周后,孩子占有的敏感期过去。

 

孙瑞雪说:自我形成的早期,一定是从占有可触摸的物开始的。这是区分「我的」的自然方式。

 

如何感觉「我」,当然从「我的东西」开始感觉,然后一步步建构从具体的「我的」,到意识的「我的」,到一个完全无形的自我…….所以,占有的目的是获得占有物背后的含义,不是占有占有物本身。

 

「⋯⋯是我的」是人的基本意识,没有这个意识人就没有安全感。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这是我们幼儿园的习语之一。同样,别人也不可以拿或者支配我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幼儿园的习语之一。

 

儿童和成人对分享的认识非常不一样。成人习惯于分享食物,儿童则不愿意;成人习惯于共享玩具,儿童则要看情绪,看对象。这种情况儿童大一点会有所转变。但是,有些成人不了解儿童的这个特点,用成人社会的道德观评价儿童,说儿童自私,有些家长甚至忧心忡忡,上纲上线。这完全没必要。

 

拥有一样物质,才能得到这一物质背后的精神。如果拥有这一东西过于艰难,物质背后的精神就在这艰难的过程中被遗忘了。艰难的获得过程改变了儿童原有的目标,占有欲取代了精神的需求,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占有了,占有就成为一种心理障碍了。蒙特梭利将这称为「儿童的歧变」。


▲▲▲▲▲▲▲▲▲▲▲▲▲▲▲▲▲▲▲▲▲▲▲▲▲▲▲▲▲▲▲▲▲▲▲▲▲▲▲▲▲▲▲▲▲▲▲▲▲▲▲▲▲▲▲▲▲▲▲▲▲▲▲

2251dc1096e6e2bc6f6f2a092eb85108.gif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身体被限制,对儿童成长影响有多深?

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们建造怎样的生活环境?

孩子们眼里的自由

瞧一瞧,聪明兔最小孩子的工作状态!

家长怎样帮助孩子度过人际交往敏感期?

3f143421ae4e663479e374d01625b8b0.jpe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