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上面蓝字美国侨报或搜uschinapress关注我们哦
8月26 日,西湖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开学典礼在云栖小镇国际会展中心举行,120名新生正式入学。西湖大学以博士生培养为起点,办学定位以“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而广受关注,被评价为“翻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新篇章”。
西湖大学云栖校区,位于转塘云栖小镇,大门上方最醒目的招牌还是“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这是2015年就成立的研究院,作为西湖大学办学的依托主体和前身。今年4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西湖大学之后,“西湖大学”的招牌才开始挂在大门右侧。
120名博士研究生入学 施一公校长开学第一讲
西湖大学迎来了2018级的120名博士研究生,这也是西湖大学获得教育部正式批复以来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从去年招收的19名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总数增加了6倍,足可见西湖大学发展之速度。
今年4月,西湖大学获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消息正式公布。短短6个月便获得教育部批示,有评价称西湖大学“顺风顺水”。之前,有人曾断言,获批时间起码会在一年以上。
施一公校长在开学典礼上致辞。(图片来源:西湖大学提供)
西湖大学2018级博士研究生120名新生入学典礼。(图片来源:西湖大学提供)
2018年西湖大学招生简章发布后,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据了解,西湖大学共收到近1500份申请材料,从中遴选出候选人在西湖大学云栖校区参加面试,年龄跨度从20岁至40岁。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曾表示,希望在西湖大学创办的前五至六年,主要或仅限于培养博士研究生。
施一公在开学典礼致辞中介绍办学发展时表示,截止今年7月,西湖大学共收到来自全世界约5000份申请,其中95%以上来自海外,给出了89个正式教职邀约,67位优秀的科学家已经签约加盟西湖大学,师资队伍持续稳定扩大;这批西湖大学的创校教师,分布在数学、物理、化学、工程、信息、生物、基础医学等学科,在各自研究领域拥有世界领先水平。
此次开学意义非同一般,有人曾比喻西湖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一块“试验田”,施一公表示,西湖大学积极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将聚焦全球最优秀的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
“为了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今天凌晨5点我和西湖大学的几位同事一道在美丽的西子湖畔完成了11公里的环湖跑。”施一公激情地说道,盼望着同学们的每一篇博士论文都是一个世界级的成果。
有专家分析认为,西湖大学是民办性质,而且学校的办学定位是“起点好,小而精,研究型”,因此完全可以给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包括招生自主权。这样,学校的改革会获得更大的空间,这会对“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新的活力。
因其备受社会关注 开学典礼选择“低调”
校长施一公曾放出豪言,到2019年年底,西湖大学师资规模将超过拥有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洛克菲勒大学,教师科研水平很可能成为中国之最;5年后,教师科研水平比肩东京大学、清华、北大等知名学府,成为亚洲一流;15年后,在各项指标上和加州理工大学媲美,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大学之一。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和媒体将镜头聚焦在西湖大学的办学发展上,稍有动态就会引起社会反响。这让西湖大学更加谨慎起来,《侨报》记者多次联系西湖大学公共事务部工作人员请求现场采访,该工作人员称开学典礼属于内部活动,原计划向小范围媒体开放,而后接到大量的媒体申请采访,经讨论不予公开采访,提供资料和图片。
西湖大学校园正门全景。(图片来源:西湖大学提供)
“考虑到学校目前还在办学初期,不便大量的曝光,所以此次开学典礼不向媒体公开。”该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学校的教授包括校长施一公在内,皆未接受过媒体公开访问。这也让外界普遍猜测,西湖大学今后两年将会有“大动作”。
北京高校新闻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铁铮对《侨报》表示,对于西湖大学的诞生,我们为之点赞;对于新型大学的愿景,我们充满期待。我们希望西湖大学能真正走出一条新时代办好富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学府之路,而不是娱乐至死时代秀。
“还是少一些赶超世界一流的表态,多一些教学创新、科技突破、社会服务有力、文化传承有效的具体措施。”铁铮表示,除了看到大咖名流加入之外,还要看到致力于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具体行动。
去年,西湖大学录取了19名博士研究生,今年则录取了120名,目前总共在校生只有139人。此外,按照学校规定校园并不对外开放,在23日开学时有不少媒体和游客前去观望,都被告知不能进入,只允许新生、教师、工作人员出入。
北京林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黄国华表示,西湖大学已不是往日的“西湖研究院”,已成为育人的大学,而不是科研的院所,诚如施一公校长回国之初所言“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能否育好英才,办出特色是社会的期待。
商业巨头捐款、政府扶持 基金会筹资压力仍大
西湖大学官网显示,西湖大学采用基金会筹资的办学模式,既能有效地保证学校办学的非营利性,又能发动社会力量更好地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学校办学经费来源主要为举办者出资、办学收入、竞争性科研项目经费及人才政策支持经费和政府扶持资金等渠道,日常运行经费主要由西湖教育基金会承担。
不少人对目前西湖大学的基金会办学模式依然存在着两种担忧:一方面,国家的资金支持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力量,西湖大学要突破传统行政治校模式是否会遭遇阻碍与矛盾;另一方面,西湖大学的基金会办学模式,究竟要如何运行才能够避免流于形式。
开学典礼现场。(图片来源:西湖大学提供)
所谓基金会办学模式,就是所有办学收入全部进入基金会,由基金会举办大学。这和以前民办大学直接由企业或个人出资者举办不同,可以有效避免企业把学校作为“提款机”,以及个人对学校实行家长式管理。所有社会捐赠、学生学费、政府扶持经费,进入基金会账号后,任何人不得挤占、挪用,支出也必须用到具体办学开支上,这也为学校办学持续获得社会捐赠创造了好的平台。
“西湖大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性质的研究型大学,其办学经费的相当一部分来自于西湖教育基金会。”施一公在南方科技大学的开学典礼致辞上讲述,来自北京大学的一位博士生给西湖大学捐赠了一个月的饭费,他留言“希望用微薄之力支持西湖大学高贵的灵魂,研究不受体制羁绊,不为制造论文所累。而能够为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创造真正的思想作品,赢得世界的尊重”。
西湖大学的创建和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尤其是大学创建之初得到了”千人计划”联谊会和”千人计划”专家的捐赠,截止到5月中旬,西湖大学已经有28位创始捐赠人,包括马化腾基金会有限公司、王东辉、王健林、邓营侯屈平夫妇、邓锋、吴亚军、沈月华、张磊、陈一丹基金会等。
西湖大学筹建委员会曾表示,西湖大学全容量聘请300位教授时,一年所需的行政费用为10亿-12亿元。依照规划,8到10年内,基金会需做成一个200亿到250亿元的永续资金池,这样每年以基金运营投资的5%-6%的收益,即能满足西湖大学每年的运营费用。
“筹资压力于西湖大学基金会而言,这根弦始终是绷紧的。”西湖教育基金会的陈越光表示,西湖教育基金会面临一定的筹资压力。从200亿-250亿的筹资目标目前仅签约20多亿来看,差得很远。就目前生存状态来说,已经有20多个亿的签约,今年的支出不超2亿,西湖教育基金会的筹资工作是有效的。
商业巨头捐款、政府扶持 基金会筹资压力仍大
正如施一公所说,“毫无疑问,创办西湖高等研究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有阻力、有风险。”西湖大学的办学体系和治理机制与中国现行的大学教育体系有重大区别,这需要突破现有的理念和条条框框,而这无疑是极其困难的。例如,原先曾被人们寄予极大期望的南方科技大学就遭遇了种种困难,而西湖大学在未来无疑也会或多或少地遇到同样的困难。
如何突破传统公办高校行政化的体制,建立办学自主的现代大学办学制度,昆明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教授黎尔平表示一要给西湖大学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包括课程设置和学校行政机构的设置等;二是西湖大学不能急功近利,要将办校的重心放在人才培养之上;三是西湖大学不以营利为目的,要将学校的收益再投入到科研和人才培养中去。
西湖大学将校董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执行董事会决定,负责学校日常管理。同时设立监事会、顾问委员会、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等,按照章程和相关规定开展活动,形成董事会和校长依法行使职权、教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大学治理体系。同时,学校将依法设立中共西湖大学委员会,党委书记通过参加董事会、校务委员会,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
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就是要避免举办权、办学权、行政权、教育权、学术权不分,举办者不能直接办学,要尊重办学者的自主权,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必须分离。
他还表示,西湖大学要建立全新的办学模式,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教育部门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要把西湖大学探索建立新的办学模式、现代大学制度,置于深化教育体制和机制改革的背景之下,这样,西湖大学的办学,就不仅是办一所高水平的大学,而是带有探索教育改革的使命。
施一公曾表示,“一味照搬西方经验,是无法办好中国的大学的,必须遵循中国的实际国情。”有分析指出,在当前背景下,西湖大学一方面积极借鉴国际经验,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另一方面设立中共西湖大学委员会,作为学校的政治核心,党委将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切实维护学校和谐稳定,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
往期回顾
本文为美国侨报记者稿件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者:粟裕
小编:小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