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壹刀:美国在玻利维亚的“眼中钉”被拔除,然后呢?

2019-11-11 20:39

执笔/王珍

周日, 拉美连续在任时间最长的国家领导人——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突然宣布辞职。

补壹刀:美国在玻利维亚的“眼中钉”被拔除,然后呢?

紧接着,副总统、陆军司令、参议长辞职,最高选举法院院长被捕。

玻利维亚目前处于举国无首的状态,依据宪法能临时接替总统职权的人都辞职了,似乎都不想接手这个“烂摊子”。

玻利维亚到底怎么了?

玻利维亚此次乱局的直接导火索是10月20日举行的总统大选,以前总统梅萨为首的反对派质疑投票结果,指责莫拉莱斯“欺诈”

随后,反对派在美洲国家组织支持下发动全国性抗议,在首都和各主要城市发生严重暴力行动,造成重大损失。

补壹刀:美国在玻利维亚的“眼中钉”被拔除,然后呢?

莫拉莱斯答应重新计票甚至表示可以重新大选,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而无果,局面已经失控。

据报道,原陆军司令受军方委托向莫拉莱斯施压要其“放弃权力”以“挽救国家”,缓解因大选而导致的严重暴力局面,莫见大势已去,不得已而屈服。

这使我回忆起2002年委内瑞拉的情景,两者惊人地相似。当时也是在长时间暴烈动乱之后,军方高层倒戈,三军司令同赴总统府“劝退”,但查韦斯宁死不辞职,被强行遣送加勒比小岛关押47小时后重返总统府。

拉美国家素有军人干政传统,往往是在动乱之后发生,颇堪关注。而军人干政背后,多有美国黑手作祟,以上世纪70年代皮诺切特兵变到本世纪之初委内瑞拉政变,其间多少次类似行动,桩桩件件美国均难逃干系。

可以肯定地说,外部势力搅局,尤其是美国直接出面的粗暴干涉是玻利维亚政局风云骤变的重要原因。

补壹刀:美国在玻利维亚的“眼中钉”被拔除,然后呢?

莫拉莱斯是与查韦斯齐名的拉美左翼领袖,有“反美斗士”之称,查去世后,莫被视为“激进左翼”代表,因而成为美重归“门罗主义”的障碍,被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

一个马杜罗,一个莫拉莱斯,是特朗普、蓬佩奥、博尔顿办公桌上“黑名单”中的首要。

美本想通过此次大选促莫下台,因此在玻利维亚最高选举法院公布大选结果宣告莫一轮连任后,美国和美洲国家组织立即指称计票“欺诈”,统计非法,先是要求重新计票,后又要求重选。

莫拉莱斯辞职后,警方立即逮捕了最高选举法院院长,罪名就是伪造计票结果,参与大选舞弊,根据之一是来自美洲国家组织的指控。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美国挑头的干涉是拉美国家绝大多数动乱产生和升级乃至不可收拾的动力源。

如今玻利维亚如此,其他正在动乱中煎熬的拉美国家恐亦难摆脱。

对比美国对待玻利维亚之乱与厄瓜多尔和智利形势的不同态度,其“双重标准”一目了然:凡“左翼”得势之处生乱,美必搅局趁火打劫;“右翼”当政遇乱,美则一言不发。“民主、人权捍卫者”如此行事,其虚伪本质昭然若揭。

补壹刀:美国在玻利维亚的“眼中钉”被拔除,然后呢?

当然,除了外部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之外,此次动乱也是玻利维亚积累的政治、经济、社会、族群矛盾的一次爆发。

“左”、“右”之争只是政治上的表现,根本在于在玻利维亚的国情下,如何搞好国家的发展和治理。分配不公等痼疾亟待解决,在改善穷人境遇的同时,如何兼顾其他社会阶层,特别是弱小的中产阶层的利益。

这是一个多年探索而至今未能解决的问题。

莫拉莱斯三度连任,其经济政策有得有失,近年来玻经济形势在南美尚属稳中有进,但社会问题仍是短板,容易被反对派利用。

莫拉莱斯辞职造成玻利维亚暂时的“无政府”状态,但这绝非最后结局,恰是新动乱的开始。

以贫困群众和土著族群为主体的“亲莫派”必定群起反击,莫本人也不会退出舞台。

玻形势短期内难以稳定,且将与其他也在乱中的拉美国家“交相辉映”,使变乱中的拉美政局更加扑朔迷离。

作者是前驻乌拉圭、委内瑞拉大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责编:魏少璞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