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五花鹿
来源|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对于很多人而言,
即使只是简单地捍卫自己,
都害怕欺负到了别人
1
前阵子和朋友聊天。
她提到了一个问题,让我这个心理学科普工作者有点惭愧。
她说:
我看了很多分析讨好型、无法拒绝者的文章。它们总会详细地分析原因,并在最后建议我,勇敢去拒绝,活出自己。
但说实话,这些建议让我更加地困惑。
我发现,只要我动了拒绝别人的念头,内心马上就会出现一些巨大的担忧:
他会不会很失望很受伤?
我会不会伤害到他?
我是不是欺负了他
这些担忧逼着我临门一脚前打了退堂鼓。
所以无论怎么建议我拒绝,我就是做不到。
听了她的话之后,我深感认同。
对于拒绝困难者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拒绝,而是拒绝后的那种内疚和不安。
之前看过GQ两次采访李雪琴。
这个北大毕业、自曝有抑郁症的搞笑网红,也是一名拒绝困难者。
第一次采访中,她坦明:在爆红后突然来了很多邀请和微信,因为无法拒绝,自己忙得透不过气,情绪大崩溃。
第二次采访,她表示:我可以拒绝别人,但我学会了道歉和补偿。
GQ记者马上追问:为什么要补偿?
“你都找我了,我拒绝你是对你的伤害。”
这短短一句话,说出了很多拒绝困难者的心声。
《人间失格》作者太宰治也说过:
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真正阻止他们拒绝的,是一个内心的公式:
拒绝=伤害
在这个公式下,拒绝成了一种负罪的折磨。
2
一般这样的折磨,都发生在两难问题上。
例如:
我想要出去工作,但我老公希望我当家庭主妇,这样对娃比较好;
我想要和现在的男友结婚,但我爸说如果我们结婚他就去死;
我想要竞选这次的主管,但有一个比我呆更久的同事特别需要这次机会……
这些两难代表着两个选择:
选择做自己,就会伤害到别人的期待;
选择顺从,就会压抑到自己。
然而拒绝困难者最终往往会选择第二个,因为在他们看来,拒绝的后果,太严重了。
这些后果主要是这3点:
会伤害别人,让人失望和伤心
别人已经求助于我了,说明他对我有期望。
我一拒绝,就如同给他热切的期望中浇了一桶冷水。
因为伤了人,会变成别人眼中的坏人
别人把决定权交给我,可是我却滥用它,只想满足自己,我真的很坏。
因为伤了人,可能会被报复和冷落
下一次别人会不会也这样对待我,那以后任何有需要别人帮助的事情,我可能都做不成了。
于是,即使心里很不舒服,你还是会合理化自己的顺从,美其名曰:
这是互相的爱,只要我处处对别人好、满足别人,别人也会对我好。
但如果再仔细揣摩一下,你就会发现:
为什么每次让步的都是我???
而且我一让步,对方不仅不感恩,还更逼近?!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你混淆了一个重要的事实:
两难问题从不是有爱的互相退让;
而是一个现实的、简单粗暴的博弈。
在这博弈桌上有两条铁律:
只要我退,对方必定向前进一步。
如果我敢站稳,对方就会碰撞和调整。
尽管它常常裹着爱的外套,出现在爱情、友情和亲情里。
但它和互相退让的爱,毫无关系。
你之所以怕伤人、怕变成坏人、怕被报复,不是因为爱,而是因为周围人有意无意的操纵。
是有人让你觉得,只要你做自己,他就会受伤,你就是坏人,并且不会有好结果。
而这些都不是真相。
真相是,别人之所以受伤,是因为他没有经过你同意,就预设了你会答应,有了不该有的期待。
真相是,你拒绝只是为了做自己,并没有伤害别人的动机,所以不是坏人。
真相是,如果只是他因为请求得不到满足而报复你,那并不值得交往。
但因为对方操纵的套路太深,我们往往很难意识到这些。
3
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曼纽尔·J·史密斯,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拒绝后的内疚感,帮人们更坦荡地做自己。
他说道:
只要与人打交道,就一定会存在矛盾。
如果你面对人的时候无法强势地站稳,对方就很有可能总是威胁你,以此来操控你按他们的方式行事。
他们会直接或微妙地说不喜欢你,排斥你,或者用各种方式,来暗示你错了,你伤害了别人。
例如家人的臭脸、巨大的关门声。
他有个来访者保罗,曾无意识被操纵了很多年。
30多岁的他非常依赖父母,婚礼是父母安排的,生意是父母接济的,破产后开的酒吧也是父母出钱的。
结婚10年期间,他因为和妻子相处太痛苦,分手了两次,但都被父母插手。父亲明明知道他很煎熬,看出两人并不合适,但还是竭力撮合。
最后在父母给他们办的结婚10周年庆典中,他喝得大醉,把母亲做的蛋糕扣在了妻子脸上,出了门。
后来他参加了教授的课程,慢慢看到了这些年自己的退让。
于是他决定和妻子离婚,把父母出资的店卖掉,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当他把这个决定告诉父亲后,父亲试图用3个熟悉的方法,来阻止他。
否定、质疑他
这真是我听过你说的最傻的决定;
她应该是做了让你不开心的事,慢慢淡忘就好;
离婚是不对的,是傻的;
店的事情我可没插手,你(卖店)这个想法不可理喻,难怪要去看心理医生……
用内疚绑架他
你如果离婚,孩子怎么办?
你老婆还差点把孩子打了一顿,还好我拦住了;
你妈刚刚哭了,要是你离婚了,对她打击很大;
没想到,我出钱开店接济你,竟是对你不好……
用麻烦堵塞他
你怎么为孩子打算呢?
你得不到监护权的,你都喝醉和家暴了。
离婚后财产问题怎么办?
这些操纵的技巧很常用,换做一般人,听到这些难以反驳的话,很可能就顺从了。
就像李松蔚老师曾说过一个故事。
一个妻子想回归职场。结果一提出来,丈夫列出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个理由,关于孩子、家庭、财务等等,感觉只要她一走,整个家就沦陷。
所以她只能牺牲自己的想法,继续被困在家。
但好在保罗接受了教授的帮助,在这重重的绑架中,他一次次坚持了自己的做法。
最后,父亲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底线:
不能卖店,但可以分月还父亲的钱,并允许父亲退休后去店里找点事情做。
他很困惑,追问下去,才发现:
原来,这些年父亲无视他婚姻的痛苦、无视他无数次的诉求,仅仅只是为了让他的店能正常盈利,为自己退休后的收入提供保障。
父亲一直在说保罗伤害了他们,但实际上,他牺牲了保罗的幸福,把他当做一张养老保险单,以此帮助自己缓解人生的焦虑。
其实是父亲深深地伤害了保罗。
这么多年来,保罗一直被一种披着爱的博弈所围绕,习惯地被各种手段逼退,无法拒绝,只能压抑自己,忍着痛苦迎合父母的需求。
这种顺从的习惯也延伸到了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忍受妻子对他的要求和干涉,这也是他想离婚的原因。
要知道,一个人如果从小总被操纵,就会有一些操纵的声音内化到心里。以至于以后每到拒绝的瞬间,这些熟悉的声音就会涌现,质疑你、否定你、让你内疚。
我们认为的“拒绝=伤害”,不过只是其中一个声音。
甚至,就算对方没有操纵我们,我们也习惯性无法拒绝。因为在拒绝之前,我们内心对自己的操纵就已经出现,阻止我们说“不”。
如果没有这一层觉察,很可能我们就会在外界和自己的操纵中,度过讨好而痛苦的一生。
4
很多拒绝困难者最大的痛,是在这种操纵的惯性下,无意识地不敢说“不”。
一站上博弈桌,还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反馈,就自动地往后退了。
因此在人际中不常常可避免地陷入两难和内疚。
那该要怎么办呢?
首先,要意识到,博弈的存在。
只要两个人一起针对各自的需求进行讨论时,就已经站上了博弈桌。
你可以使用柔和的方式来站稳,但不要期待用一味后退来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其次,用对的方法进行博弈。
曼纽尔·J·史密斯教授曾提出几个方法,我认为其中2个可以一起使用。
帮你理直气壮地站在原地,表达想法,碰撞对方,松动对方,达成一个比较平衡的结果。
第一个是:“我是一张坏唱片”。
像卡掉了的坏唱片(只会重复同一句歌词)——无论对方怎么质疑和说服你,你都持续地、一次次地重复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想法。
直到对方真正听到你的需求,不再企图用各种方式否定你的想法。
第二个是:自我暴露。
把自己的内心尽可能裸露在对方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情绪,以此让对方更加理解。
举个例子。
有人向你借车,或者想把多余的工作任务给你。
你以前总是答应,但实际内心并不舒服。
那应该这么做呢?
唱片法:
无论对方怎么说,都坚定地说:我知道,但我不想借给你;我不想接下你的工作,我想准时下班。
自我暴露:
我知道每次借车你都平安归来,但是我其实每次都会很担心;我白天很努力工作,就是为了今晚可以拥有自己的时间。
无论他找出任何理由,来引发你的内疚,或者质疑你:以前你不是这样的、我真的很急除了你之外没人可以帮我、我以前都帮你的……
你都可以反复地用唱片法和自我暴露法。
目的不是为了伤害对方,而是在尊重自己的基础上,促进对方反思,去寻求更好的方案:
租车/不要揽太多的工作以至于做不完……
上面两个例子是纯粹的对方提需求。
如果是涉及到两人的共同配合问题上,这两个方法也可以帮你在充分碰撞之后,在不损害彼此自尊的基础上,提出可行的执中方案。
同样是丈夫希望妻子不去工作,李松蔚老师举过另外一个女性的例子。
有天晚上,在妻子明确说了自己决定要去工作之后,他们发生了巨大的冲突。
一向温和的老公拦住了她,并怒吼:
你是不是有病!
当时她有点吓坏了,脑中闪过无数个退缩的念头,担心自己的决定是错的,质疑自己是不是太自私,害怕暴怒的老公会伤害到自己。
但最后,她咬了咬牙说:我没病,我就是要去工作(唱片法)。
老公继续僵持地瞪着她,过了一会后妥协:那我们明天去找保姆。
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
我相信,如果妻子中途或事后进行自我暴露,坦白自己呆在家里的复杂感受,结果一定不仅能守住这个决定,还可以让丈夫更加理解自己。
所以请记住:
当一件事情需要双方商量,并且结果是伤害到你的主观意愿时,切记不能退缩。
因为在博弈里,退缩不仅仅无法带来让步和尊重,还会让你委屈不满,这才是关系的杀手。
去试一试站在原地。
放下内疚,因为你并没有伤害他,除非他操纵你。然后,不断使用唱片法和自我暴露,推动对方真正了解你的需求,一起想新的解决方案。
最后,双方才能达成理解、一致和共赢:
你做了自己,对方不用承受你的疏远和埋怨。
这才是人际博弈的最好结果,也是一段关系不断前进的重要契机。
作者|五花鹿。心理学科班出身,满腔的少女情愫,都用来追求真实和逃离秩序。
来源|本文原创首发公众号武志红 (ID:wzhxlx)。
编辑|泰能心理(ID:Tainengxinli-2002)
《泰能心理》第148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