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席越
来源:遇言不止(ID:Yuyantalks)
在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第54届“总统学者奖”(U.S. Presidential Scholar Award)名单中,161名获奖高中生中有28名华裔少年,占比17%。
▲“总统学者奖”于1964年设立,用以选拔和表扬美国最杰出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今年,全美有360万高中生毕业。总统奖在5,200名候选人中最终选出166人,被称为“千里挑一后,再百里选三”,十分严苛。
在灯塔国,无论是评选还是录取都掣肘于广受争议的政治正确。
总统奖每年华裔入围人数都在30名上下。然而,过去3年的数据,华裔获奖者中,女生全面碾压男生,今年更是达到20:8的差距。
不仅如此,打开谷歌,每年颁奖后,被作为突出人物介绍的是清一色的女生。事实上,无论是在海外,还是在大陆,华裔男孩的爬藤路(考进名校)都比女孩更加不易。
▲2018年,Katherine Dai以“非小细胞肺癌代谢途径的研究”获得总统奖,稍后将入读耶鲁
▲2017年,陈珍妮获得总统奖,她也是当年AP微积分全美唯一考满分的女生
▲2017年,胡昀燕以“纳米技术对癌细胞的修复作用研究“获得总统奖,稍后入读麻省理工,主修材料工程和生物医学
除此之外,在美国一流高校的海外招生中,华裔男孩的入围情况也不甚理想。
每年,美国8所藤校在中国大陆总计招收150名左右的学生,其中女孩约在100人左右,而男孩却往往不足50人。
现代社会中,男孩的学术表现不及女孩,这不是在华裔群体独有的问题。但由于文化性格、招生倾向等复杂原因,性别差距在华裔学生中格外显眼。
以至于大家纷纷感慨:
只见哈佛女孩,不见哈佛男孩。
华裔男性面临的竞争比女性更为惨烈。
男孩子们面临的危机是全方位的
不止总统奖入围的华裔性别比例失衡,在中国国内,每年获得大学奖学金的女生是男生的两倍。
以前,我们总说男孩开窍晚,后发制人,而如今,男孩子们更像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全方位被女孩甩下。
社会危机、生理危机、学业危机,是男孩们面临的3大难题。我们一项一项来说。
先说社会危机。
今年二月,《纽约时报》发文:《美国的男孩垮了》。
文章写到,男生在学习障碍、行为障碍、社会适应障碍等各种障碍中,存在的问题均多于女生。
男孩更容易沾染上各种成瘾行为。
虽然女孩仍然面临着男权社会中的大量障碍,但相比懵懵懂懂的男孩,她们已经日益做好进入战场的准备。
过去数年中,随着平权运动的崛起,“女性”一词被不断重新定义。女孩被鼓励可以从事任何事,可以成为任何人。关于女性形态和选择的多样表达至今仍是热门话题。
而对于男性,社会的认知和要求几乎没有更新,停留在原地不动。男孩们被困在一种窒息、过时的男性模板之中。
人们不会再对一个女孩说“be a girl”,但仍然要求男孩“be a man”,这种不对等尤为令人困惑。
在美国,患情感障碍的男孩人数、青春期男孩的自杀率,均高出女孩4倍之多。
社会思潮的改变使得一些男孩出现身份认同上的障碍。他们天性中的力量感、侵略性、叛逆劲,不再被需要,这使得男孩们无所适从。
再说生理危机。
男孩的生理危机以自制能力和语言能力两个方面最为突出。
男孩的大脑发育较女孩缓慢。因此,男孩不仅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注意,语言表达上也不及女孩。
从上学第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晚。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只能达到3岁半女孩的水平。
在整个小学阶段,男孩的生理发育总体落后于女孩。到11岁时,男生口语能力、读写能力、计算能力的发育水平分别比女生晚11、12和6个月。
不仅如此,他们无法集中精神、永远不能老实坐着,在发音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上也一塌糊涂。
一直到青少年晚期,男孩的生理发育才能赶上女孩。但问题是,很多男孩在这之前已经对学习丧失了信念。
在社会危机和生理危机双重作用下、男孩子的学术表现不佳也就不奇怪了。
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女孩在学术表现上优于男孩的现象放之四海而皆准。其可靠性几乎等于不证自明的公理,而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
与女性大脑相比,男性大脑更容易感到厌烦、分心、瞌睡。男孩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才能记住课堂上的知识,尤其是这些内容被以口述的形式传达时,对于男孩来说简直是场灾难。
学校教育忽视男孩的优势领域,与男孩的学习方式不匹配。而在条件不对等的情况下,父母、学校、社会却以同样的标准评价所有的孩子,这对男孩是不利的,也是不公平的。
如今,很多父母抱怨孩子沉迷游戏,实则是,那些孩子在游戏上瘾之前已经对学习丧失了兴趣。由于发育落后导致学业不佳,被扣上失败、后进的帽子,后果是许多男孩早早对学习失去了信心。
华裔少年的尴尬困境
如果说男孩学术表现落后是大众性的,世界性的问题,那么,对那些学业出色的华裔少年而言,环境也并非平顺。华裔男孩进入名校格外困难。
第一:华裔家庭普遍重理轻文,在意学习的功利性。这使得大量华人男生聚集在工程专业,竞争十分激烈。同时,在各行各业的领导者中又鲜少看到华裔男性。这与名校“改变世界”的教育目的不符。
第二:名校的目标学生是“改变世界的人”。保守的华裔家庭信奉“枪打出头鸟”,不鼓励孩子做什么弄潮儿,而是倾向于找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稳稳当当度过一生,有违名校的价值理念。
第三:华裔男生相对不善言谈,在面试环节中居于被动,难以洗去戴着眼镜的nerd印象。虽然华裔男孩普遍会一两项钢琴、网球等项目,但同质化严重,离名校青睐的“独特”申请者所去甚远。
第四:男性的适应性和延展性不及女性。相对于像水一样具有流动感、包容感的女孩子,男孩更加难以融入到一个异文化的新环境。
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校园枪击案发生后,人们惊讶的发现,韩裔凶手赵承熙并非出自一个问题家庭。
恰恰相反,他父母慈爱,姐姐赵善庆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进入国务院工作。然而,8岁随父母移民的赵承熙却一直未能克服环境改变带来的心理压力。
除了学业困境之外,不得不承认的是, 弱势少数民族的男性总是需要承担择偶的压力的。
种种原因造成华裔男生在进入中上层阶级俱乐部时举步维艰。
要解决以上提到的问题并非易事。归纳了一下,有三条内容是每个家庭都应该做到,也都能够做到的。
第一,树立同性Role Model(榜样)。
“男孩危机”实则是父亲的危机。一个能提供给他人模仿价值的原型的意义对于男孩极其重要。
男孩子天生会以父亲为榜样,他们的内心渴望父亲的认同,从父亲身上获得足够、持久的安全感,知道自己是谁,会成为什么人。与父亲关系密切的男孩较少出现行为不当,学术表现也更为优秀。
第二,按照男孩的发育特点因材施教。
重点培养语言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弥补男孩天生在表达能力上的弱势。实在不行,宁可让孩子晚上一年学,以免陷入一步落后,步步落后的恶性循环。
当男孩在学业上暂时落后时,大人要表现出宽容和耐心,找到男孩的兴趣点,让男孩爱上读书,爱上运动。开展足够的劳作活动让男孩释放自己的旺盛的精力,而不是一味压制。
第三,社会应该把女权运动当成一种借鉴。
虽然这个社会仍然是以男权为主导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男性处处占尽先机。相反,我们应该思索,如何扩大男性的定义,带给他们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仅仅套用含糊其辞的“男子气概”。
从华裔男孩上名校格外难这件事上,我们看到的是男孩,尤其是华裔男孩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反思自己能为“拯救”男孩做点什么。
毕竟,我们需要的是男孩和女孩都成功。
文章转载自“遇言·不止”(ID:Yuyantalks),专业主义精英的聚集地,号称“中国最美女性视频”、“视频界的LV”,拥有无数女性的热爱和男性的好奇。
相关阅读:
◈ 国内Tony老师难沟通?留学党:在国外我们是不敢进理发店的…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