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30日,美国拉斐特市警方在一停车场内,发现了一具被肢解成碎块的残尸。当时的尸体已经严重腐烂,几乎只剩下了白骨。
在经过警方缜密的调查之后,尸体的身份很快就得到了确认——他就是来自上海的28岁留学生何磊,美国普渡大学机械工程系的研究生。
这一惨剧震惊了整个中国留学圈,在师友们的印象中,何磊阳光而又活泼,根本不会有什么仇家,他和同为普渡大学研究生的妻子陈丹蕾在学校附近居住,过着平静而恬淡的生活。
何磊、陈丹蕾夫妇(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随着调查进一步深入,一个可怕的真相逐渐浮出水面——陈丹蕾,正是杀害何磊的凶手!美国警方几乎可以肯定,是陈丹蕾开枪打死了丈夫并将其肢解,随后抛尸至停车场中。
其实,陈丹蕾和何磊本同为清华大学毕业的校友,又在本科毕业后双双赴美深造,是大家眼中的“才子佳人”,是人人羡艳的佳偶。是什么原因,让陈丹蕾竟然对朝夕相处的丈夫痛下杀手?而央视一档涉及此案的访谈节目,又是如何触动了众怒,引发争议纷纷?在这令人痛心的悲剧背后,又能给予我们怎样的警示呢?
陈丹蕾被抓捕归案(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华毕业的女留学生
开枪打死了丈夫
1977年,陈丹蕾出生在四川一个平凡的家庭。父亲是某高校的大学教授,母亲是一名女工。
说实话,陈丹蕾的家庭生活并不幸福。可能是由于父母的文化差异较大,三观很难调和,陈丹蕾的童年一直在父母的争吵打闹中度过。
在央视一档节目中,对陈丹蕾的童年心境进行了再现
(图片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父母感情的破碎,给幼年时的陈丹蕾留下了深深的阴影。同时她也固执地认为,如果自己的成绩一直很好,分数一直很高,也许就可以引起父母关注,让他们为自己这个女儿骄傲。
然而,陈丹蕾的努力并没有换来父母的“重修旧好”。她的父亲离开了这个家,只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在母亲不断的哭泣和对父亲的咒骂中,陈丹蕾个性中阴郁孤僻的因素不断加剧。
1995年,陈丹蕾以全省第五名的高分被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录取。就在同一年,上海郊区一个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何磊也考进了清华。自此,两人的命运开始不断地纠缠与靠近。
何磊、陈丹蕾同为清华毕业的校友(图片来源于网络)
根据何磊大学室友的回忆,两人的初识似乎带有一种令人不安的“不对等关系”,但也不能否认,恋爱中的他们也有过美好与温馨——
陈丹蕾认识何磊,大概是98年3月,当时他们共同选修了模电科。我第一次见陈丹蕾是某一个中午,我和何磊刚从食堂吃过饭出来,在食堂门口遇见了一个女生。当时给我的印象是长得挺矮,也不好看,而且脑袋形状有点怪。何磊和她聊了一会,然后我们一起回宿舍的路上,我问何磊那个女生是不是陈丹蕾。问了两次,何磊才勉强答应了一下,可能是觉得很没面子吧。
98年11月,我和他们俩还有另外两个清华的同学去看流星雨。那个晚上非常冷。我记得何磊和陈丹蕾小声聊天时还经常提起何磊的前女友。我觉得当时何磊是把陈丹蕾当作一个安慰他失恋的对象了。当时他们俩还不是明确的关系。从那次看流星雨之后,他们好像逐渐明确了关系。
但是他们的关系挺特别的。晚上清华的女生宿舍楼前总是有许多男生,或者等或者送女友。清华女生总是受到男友的特别照顾。可陈丹蕾一个人来到我们宿舍,走的时候一个人回去,我从来没见过何磊送她。当时我感觉陈丹蕾太可怜了。
当然他们也有开心的时候,那时候他们就在宿舍做饭。炉子是我们宿舍买的电炉,锅用的是十四食堂拿来的不锈钢盘子。他们做的回锅肉挺好吃的,我一次可以就着肉吃三大碗米饭。2000年我请宿舍同学去我新租的房子里玩,他们两个抱在一起嘻嘻哈哈,经常能逗大家开心。
陈丹蕾的日常生活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2001年初,陈丹蕾在被保送到本校读研的半年之后,顺利拿到了美国工科牛校普渡大学的offer,从而选择了赴美求学深造。只是根据陈丹蕾的同学透露,她留学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与国内的导师关系闹僵了,不得已而为之”。
同年5月,陈丹蕾返回国内与何磊领取了结婚证,随后,何磊便以陪读的身份申请到了美国签证。何磊抵达美国后,很快也在普渡大学找到了一位愿意带自己的导师,将陪读签证转为了留学签证,开启了与妻子共同求学的生活。
夫妇俩在美国的生活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可在异国他乡的留学之旅中,两人性格上的差异却逐渐显示了出来。何磊的个性活泼风趣,在中国留学生的圈子里很吃得开;而陈丹蕾却内向羞涩,和丈夫一起出去social相比,她还是更喜欢在家里享受二人世界,安安静静待着。
和丈夫相比,陈丹蕾更内向文静(图片来源于网络)
两人的处事风格呈现了两极分化的特点,平日里的相处也没少磕磕绊绊。在后来央视推出的一档节目中,便还原了可能出现的争吵场景。
性格的差异,带来的是矛盾与争执
(动图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以上场景并非空穴来风,根据夫妻俩共同好友的回忆,他们之间的矛盾似乎已根深蒂固,时不时就会爆发一次。可每当他们磕磕绊绊的时候,何磊采取的却是“不闻不问”的处理方式:
何磊在钓鱼,陈丹蕾开始坐着看, 后来帮着上饵,也要求甩杆试试。何磊没有给她,还是自己坚持,争抢嘻嘻之间,女的跌到,因为岸边都是大石头,不幸滑倒,纽了脚,破了皮,流了血。我和我室友忙收杆了来帮她护理,边上一个美国人也拿来创可贴,但是唯有何磊没有动作,专注于钓。陈丹蕾见他不过来,就哭了。他还是没动,估计生气了,觉陈丹蕾多事,给他丢脸。
何磊、陈丹蕾夫妇的结婚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何磊不知道的是,自己的冷漠与消极让陈丹蕾暗暗在心底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由于她曾目睹母亲婚姻的悲剧,再加上自身性格阴暗孤僻,陈丹蕾在处理两性关系方面极易走向极端。
2004年圣诞节晚上,在一场争吵过后,陈丹蕾第一次拿刀刺伤了何磊,她也因此受到起诉。可就在亲友们为此议论纷纷、担忧不已的时候,何磊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拿出5000美金保释了陈丹蕾,还主动向法庭申请,取消两人之间“禁止接触”的禁令。
也许是因为对妻子尚有感情,也许是深知陈丹蕾的才华,不忍让她判刑入狱、前程尽毁,天性善良的何磊还是选择了原谅。只是他的宽容没有换来事情的好转,只等来了可怕的结局。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05年8月19日,二人又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次日清晨,陈丹蕾从床头取出手枪,对准熟睡中的何磊后脑勺开了一枪,夺去了他的生命。
根据陈丹蕾在狱中的自述,她想到杀人是因为争吵中丈夫提到了“离婚”。她想着,如果离婚了,何磊那么受欢迎,肯定能找到更好的女人,可自己作为离异女性,“这辈子就完了”。
陈丹蕾(化名为田羽)讲述了杀人之际的心理活动
(动图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在枪杀丈夫后,陈丹蕾和尸体在同一个房间里待了七天七夜。在这期间她还是正常饮食、正常睡觉,不觉得和尸体共处一室有何不妥。
直到尸体散发出的臭味实在难以忍受,陈丹蕾才开始想办法毁尸灭迹。她自称从网上找了一个叫Jack的枪手,帮她切割了尸体并抛尸。
然而美国警方的调查报告中提到,他们没有在她的电话或电脑中,发现联系他人分尸的记录,因此警方有理由怀疑,是陈丹蕾自己把丈夫一刀一刀切成了碎块,然后遗弃在停车场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由于陈丹蕾之前有过刺伤丈夫的记录,她的护照已被美国法院扣留。于是杀人后的陈丹蕾乔装打扮成何磊的样子,试图用他的护照回国。
在从上海浦东入境的时候,护照上的修改痕迹引起了边检人员的注意,在百般盘问下,她终于吐露了杀害丈夫的实情,被中国警方扣留。
让人感到寒心的是,当陈丹蕾刚刚被海关人员扣留的时候,何磊的父母曾赶去见她,疑惑地问何磊怎么没有一起回来。她还笑着对他们说“你们的儿子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当残忍的真相被揭穿后,这个细节对于失去儿子的何磊父母来说,无疑是噩梦般锥心刺骨的伤痛。
在法庭上的陈丹蕾(图片来源于网络)
CCTV在谈笑风生中
把何磊又当众杀了一遍
中美双方的合力调查后,基本可以认定留美女学生陈丹蕾杀害丈夫何磊的犯罪事实。2006年9月,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陈丹蕾杀夫案作出宣判:判处死缓,缓刑两年执行。
何磊的亲属明确表示,他们并不是很满意这样的结局。于是在判决结果出来后的第一时间,他们就表明会继续上诉。当然,对于痛失爱子的老人来说,这种愤怒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图片截取自网易新闻
就在这起案件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尘埃落定的时候,央视一档心理访谈节目,却再次将案件的主人公陈丹蕾拉回了大众的视野。同时我们还从中意外地得知:在陈丹蕾父亲的周旋下,她的“死缓”被改为了有期徒刑,出狱在望!
更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档心理访谈节目似乎完全忘了陈丹蕾是个背负杀人血案的凶手,而是站在改造坐牢者、帮助她拥抱新生活的角度,向观众们强行灌输了一波“正能量”。
动图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在这档节目中,陈丹蕾被塑造成了一个童年不幸而残缺、常年忍受着丈夫冷暴力的可怜人,在监狱警官和心理学专家的帮助与爱心下,慢慢走出困扰自己多年的心魔,学会拥抱爱……
对于陈丹蕾残忍杀害何磊的事实,他们没有做过多的深究,而是一笔带过,甚至在陈述案情事实方面存在不准确之处和一些奇怪的表述。
在提到陈丹蕾之前刺伤丈夫的“家暴”事实时
监狱女警官用了“拿东西刺”这样一个较为轻微的表述
(图片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在提及陈丹蕾杀害何磊的事实时
竟然使用了“击毙”这个常用于犯人身上的词
(图片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对于杀人后和丈夫的尸体共处一室的表现
女警官的评价是“内心强大”
(图片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而节目中请来的心理专家,也无一例外地对陈丹蕾表现了同情与理解。他们分析着她的童年,担忧着她的心情,帮助她展望未来……
在某专家的表述中
夫妻吵架离婚就会想到杀人是很正常的想法
(图片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他们担忧陈丹蕾出狱后
可能因为童年经历和无法排解的心理问题再有痛苦
(图片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对于陈丹蕾在狱中积极学习
为将来的出狱生活做准备的做法
专家们予以了肯定和赞赏
(图片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在整个节目中,何磊,一个被残忍夺去生命的活生生的人,被简化成了一个被消灭的符号。当警官和专家热烈讨论着化解陈丹蕾的心理障碍、将她改造成一个心中有爱的全新生命之时,没有人想到,那个年仅28岁的年轻人,已经永远失去了呼吸、尽孝和为人父母的权利。
何磊在美国的生活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对陈丹蕾曾经拥有的悲惨童年、孤僻个性及何磊不恰当的夫妻相处之道予以否定,也不是要对那些犯下罪行的人抱有自始至终的敌意,如果对方确实是诚心悔过,希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进行弥补,我们也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
可惜的是,在央视的这档节目中,陈丹蕾从头到尾都没有表现出对杀害他人的悔意,警官和专家们也没有引导她正确认知自己的罪行,所有的重心,都被放在了“将陈丹蕾变得更好”上。
主持人在节目最后进行了“温情”的总结
(动图截取自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跳过“悔过”这最基础的一步而大谈特谈“心灵重塑”,使这个节目充满了为罪行辩白的诡异感。节目开播后也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和讨论,而除了四川监狱官方微信公众号下一片叫好与点赞之外,网友们的评论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愤怒。
这档节目在监狱官微上推出后的评论画风以“赞叹”为主
而换一个媒体平台,网友们的评论则充满了愤怒
而网友们感到愤怒的原因,也无非是因为这档节目会给何磊的亲属造成巨大的伤害。他们已经承受了失去亲人的痛苦,现在又要看着央视把“改造陈丹蕾”当成积极案例来大肆宣传推广,面对着没有公开认错的杀人凶手即将出狱“拥抱新生活”的现实,换作谁恐怕都无法接受。
可以说,在央视的谈笑风生中,何磊,这个已经被残杀了的年轻人,又被当众“杀害”了一遍。
你离开我,我就毁灭你
请远离这种偏执型人格
如果跳出陈丹蕾杀夫案的案情本身,放下央视访谈节目引发的种种争议,回到陈丹蕾自身展现出来的孤僻个性,我们就会发现,这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极端人格,是那么地似曾相识。
而仅仅在中国留学圈里,类似人物就有很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2012年1月,就读于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博士朱海洋因求爱不成,持刀杀害了女生杨欣。
朱海洋(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3年9月,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主攻拓扑学和三维几何的中国籍博士次永飞,残忍地用尖刀刺死了同样来自中国的前女友。
次永飞(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4年9月,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化学工程专业就读本科的中国女留学生邵童突然失踪。数日后,邵童的尸体在一轿车后备箱被发现,死于窒息,而凶手正是她的男友李向南。
李向南与邵童的合影(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你仔细研究以上这些走上绝路的中国留学生,就会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拥有非常偏执的极端个性,对另一半的占有和控制往往超乎常人,一旦求爱失败或感情破裂,为了将爱人“永远留在身边”,都会选择痛下杀手。
而那些惨遭毒手的男孩女孩,撇开他们自身的问题或错处不谈,也都曾对凶手过于轻信。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中国学生在海外求学的时候, 总是会倾向于“抱团”,同一个留学生圈子里,往往私交甚密。再加上有能力出国读书的学生,不是家境较为殷实,就是成绩异常优秀,自然而然会以为大家都是素质较高的人群,彼此之间又知根知底。
可谁能想到,在海外共同“抱团取暖”的中国学子,会因为一时的情感纠葛,将刀刃或枪口对准自己?何磊当年被陈丹蕾第一次刺伤的时候,不也给予了对方最大的宽容和谅解,这大概也是出于坚信“人之初,性本善”的善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然而,人格是否完好、心理是否健康本就与家境学业毫无关系,内心偏执成魔的人不会因为自己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留学生就不伤害你,轻易的信任,纯粹的怜悯,也需要谨慎地给予。
看到这一个个令人痛心的悲剧,在海外求学的我们也该时刻提高警惕。对于那些为人处世过于极端的人,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毕竟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应是他人人格缺陷的试验品!
References:
http://articles.chicagotribune.com/2006-06-16/news/0606160267_1_rosemont-parking-garage-shanghai
http://www.china.org.cn/china/local/2006-09/06/content_1180243.htm
http://articles.southbendtribune.com/2006-09-06/news/26956729_1_graduate-student-divorce-intermediate-court
http://scitech.people.com.cn/GB/25893/3677251.html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ODUxNzM3OQ%3D%3D&idx=1&mid=2247490278&sn=c1cd2e93476050a6b951df62dfcc377d
https://news.qq.com/a/20060424/002030.htm
http://news.meiyou.com/news_detail?category_id=7&detail_id=7&news_id=15455171&sub=6
https://mp.weixin.qq.com/s/u7qtTRbykExSXgOlNeoo7w
http://news.sina.com.cn/c/2006-07-11/16109430375s.shtml
http://news.163.com/06/0907/07/2QDCABD6000120GU.html
https://v.qq.com/x/page/x0546rkhto3.html
(央视心理访谈节目《高墙内的女博士》)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转载请自行联系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