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来讲一个荒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结局却是相当震撼。
据说美国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律禁止的事情,你最好不要去触碰;不过法律没说不让做的事儿,想做啥都没问题。这句话说得很抽象,对老百姓而言,吃饱喝足过得舒坦就是最大的幸福,吃撑了才去找刺激。不过,在这个核心思想的指导下,美国历史出现了一段有趣的插曲——美国人民迎来了他们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皇帝”。
一切要从1820年说起,那一年,一个名叫约书亚·亚伯拉罕·诺顿的小男孩随着父母移民到美国,此前,父亲在南非的事业获得大丰收,一跃进入上流社会,在充裕的物质生活保障下,29岁以前的诺顿衣食无忧。不过,眼看就要奔三的他并不满足委身于父亲的庇荫下,1849年,他向父母提出要自己出去闯荡闯荡。诺顿的父亲非常开明,当即表示同意,还为儿子提供了4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这笔钱乍一听可能不算太多,但名著《简·爱》中有所提及:当时一名家庭教师的年薪不过也只有20英镑,普通工人则在12~20英镑之间;而以1879年美元—黄金比例为参考,1美元的购买力相当于现在的70倍左右——诺顿父亲当真给了儿子一笔巨款。
虎父无犬子,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诺顿的经营非常成功。仅用了5年的时间,他的私人资产就涨了6倍还多。1855年,诺顿以25万美元的总资产成了美国旧金山地区实力最强的富豪之一。要知道,他依靠淘金热发家,这一行可谓是相当残酷,跟赌博差不多,有人一夜暴富,更多的则是输得倾家荡产,其中还不乏光鲜的富商。而诺顿混迹在其中,几乎是未尝败绩。可以说,以他的商业头脑,安安分分地经营下去,他甚至可以做到富甲一方。然而,而立之年的他野心不止如此,他想干一票大的。
要知道,《反托拉斯法》是在1882年以后出现的,诺顿风头正盛时,从事垄断经营并不会受到法律制裁。而在19世纪中期,大量华人劳工涌入美国西海岸,对大米产生了巨大需求。诺顿计划倾尽家财扫清市面上的大米,囤货居奇哄抬物价,一次性赚他个盆满钵满。烟可以不抽酒可以不喝,但饭不能不吃啊!诺顿完成了他计划的第一步,米价也是节节攀升,重金难求。眼看美梦就要成真,谁料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有两艘装满大米的货船出现在港口,一下子就把诺顿的美梦给粉碎了。随着米价暴跌,诺顿也宣告破产。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落魄的诺顿过得很不舒服,纵使拆了东墙补西墙也很难维持他所习惯的那种生活。更令他难以忍受的是,自己输得是不明不白,这样一个昔日叱咤风云的商业大亨一下子沦为乞丐,这样的落差放在谁身上恐怕都很难接受。诺顿想要东山再起,无奈手中实在是没有资本。正当他绞尽脑汁想要搞个大新闻时,有人告诉他,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想做啥都没问题。
咱这有句玩笑话:“发财的法子都在《刑法》里。”诺顿反其道而行之,他要在法律的盲区里找一个噱头足够大的捷径。他拿着厚厚几本美国法律书籍躲进房间里,在邻居眼中“失踪”了好一阵。半个多月后的清晨,他拿着一张纸兴冲冲地跑到《每日要闻纪事报》(也就是后来的《旧金山纪事报》)编辑部,当众宣布自己要称帝,要当美国人民的皇帝,让编辑们把他的“登基诏书”刊登在报纸上。
报纸最不怕奇葩事儿多,《每日要闻纪事报》居然真的把“诏书”发了出来。一时间,“美国皇帝”一事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而诺顿也并不只满足于此,他不知从哪儿找来一套废旧的欧洲海军上校制服,经过简单的修改后作为自己的“皇袍”,还煞有介事地举办了一场没啥规模的“加冕仪式”,自称“诺顿一世”。
在猎奇心理的趋势下,“诺顿一世”的名号在极短的时间里便传遍了小半个美国,诺顿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走在大街上,路人会对这个身穿旧军装、故作威仪的滑稽角色打招呼,甚至有人会恭恭敬敬地弯腰请安,当然了,这其中充满了戏谑。诺顿身边开始不断传来“陛下”这样的称呼,不过他也只是被当作旧金山的吉祥物,人们并不介意有这样一个“小丑”为自己的生活增添笑料。
最初,诺顿也并不很喜欢这样的角色,这与他的预期相差甚远,但时间久了,他也就习惯了。然而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多久,“诺顿一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渐渐发生了转变。
从诺顿“加冕”的第二年起,他装模作样地颁布了一些“诏书”,诸多无伤大雅的边角小事中间也夹杂着一些“硬货”。例如他曾以激进的言语抨击黑奴制度,还呼吁美国人不应当排挤华人劳工,提倡人人平等。对于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诺顿也经常发表自己的看法。诺顿毕竟也曾经身居上流社会,看待这些问题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慢慢地,人们开始觉得“皇帝陛下”一些主张似乎并没啥问题,甚至不由自主地站在了皇帝这一边。因此,每当诺顿出现在街头,为某个主张奔走高呼时,他的身边总能聚集一群支持者,而且人群的规模一次比一次大。
据说曾有人惊恐地将诺顿的事情汇报给了林肯总统,后者听完很坦荡地笑着说,诺顿已经不是当年那位富甲一方的富豪了,手底下没权没兵,让他过过皇帝瘾找找存在感又能如何?最初,警察和相关部门还如临大敌,后来,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倾向于支持诺顿,甚至有不少负责维护秩序的警察也加入了诺顿的游行中。“诺顿一世”俨然成了一位颇具号召力的“大人物”,甚至一些报刊为了打开销量,还时不时地冒用他的名号来刊发一些文章。再提到“皇帝陛下”,人们的言语中少了嘲讽,不经意地流露出些许敬佩——人们在诺顿的头顶上扣上了一顶隐形的皇冠,“皇帝陛下”当真登基了。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随着诺顿的出名,他背后的非议也越来越多。有人造谣称他是拿破仑三世的私生子,实际上,前者比诺顿仅大十岁出头而已。也有人信誓旦旦地称诺顿一世曾向维多利亚女王求婚,他同英国王室有着十分复杂的交集。三人成虎,诺顿被生生吹捧成了身世充满谜团的传奇。而那些仍然看不起他的人恶意中伤,称诺顿不过是个精神病患者,疯言疯语居然意外出了名。对此,大作家马克·吐温还专门辟过谣,称自己曾有幸同诺顿一世为邻,谈吐中,皇帝比普通人更具理性与智慧。
诺顿后来的“帝国大业”发展得不错,甚至还曾受邀发表讲话。除了经常指点江山外,他还发行了一套“帝国货币”。每当外出巡游时,总有大批民众追随。诺顿也不端着皇帝的架子,人们给他拍照,他总是乐呵呵地配合,可谓是“君民一家亲”。1880年1月8日,诺顿在外出时中风晕倒,送医不治身亡。2天后,他被葬在一块共济会墓地中。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超过3万名美国人自发地参加了他的葬礼。据资料记载,诺顿下葬次日,美国发生了日全食。
时至今日,美国人似乎早已忘掉了诺顿钻法律空子,想要出名的“初衷”,时间早就褪去了这些不堪的过往,在人民心中,诺顿已成了一位真正的领袖。1934年6月,旧金山市政府出资为他修建了一座大理石墓碑,上面刻有“诺顿一世,美国皇帝和墨西哥保护者”这样一句话;诺顿逝世100周年时,旧金山市还举办了隆重典礼,数不清的市民又一次自发地缅怀了他们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