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的法拉盛(Flushing)是全美最多华人聚居的地区之一,这里中餐馆林立,有装修较为考究的海鲜酒楼,也有不足10平方米的广东肠粉店。
中餐馆之于美国的华人来说,是谋生的手段,是治疗思乡病的良药,更多时候还安抚了可能两代人都适应不了西餐的中国胃。
美国人初尝中餐可以追溯到 19 世纪 80 年代
1896 年,李鸿章访美,坊间传闻他在纽约晚宴上吃了炒杂碎(实际并没有)——各种动物肉片、内脏与蔬菜爆炒而成的一道菜,这与报纸上连篇关于各国与中国战争的报道一起,引发了美国人对中国以及中餐的好奇心。“炒杂碎(chop suey)一跃成为了“中国名菜”。
中餐真正在美国流行是 1972 年尼克松访华,数百万美国人通过电视实时直播看到了中方招待尼克松的宴会,餐桌上看起来很不错的北京烤鸭、鱼翅汤等等全是他们完全不了解的中餐。在这之后,中餐厅成为了美国最热门的吃饭去处之一。
但这些正宗中餐并没有在美国发扬光大。因为将中餐带到美国的是第一代以劳工为主的移民,或者更准确地说,是他们创造了具有美国特色的 “American Chinese cuisine(中国快餐)”。许多初代移民本身也都不是大厨出身,而餐饮的行业门槛较低,成为了大多数人的选择。
这种菜系的诞生不是为了传播饮食文化,而是为同胞提供熟悉的饮食,解决的是生存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廉价”、“不高级的食材”、“肮脏嘈杂的就餐环境”也一度构成了中餐在美国人眼中的印象。有移居美国的华人曾在论坛上这样形容浑浑噩噩的“美式中餐”:“美国的几万家小中餐馆就是美国版的沙县小吃,定位低端、价格低廉,开店极多但风格惊人统一,都在唱一首忠诚的赞歌。”
最初被美国人认识和接受的“中国菜”炒杂碎(Cho Suey)
日军对珍珠港的偷袭,却意外造福了美国的华人餐厅
二战后期,美式中餐馆们迎来了一波新的机会。美国对日宣战,加大对华扶持,使得美国境内反华情绪消减,美国民众对于中餐的接受度变得更高。战后,炒面一类的菜式也开始以速冻食品的形式进入超市销售。
战争期间,全美国对于在美日本人的仇视情绪,也让中国餐馆又抓住了机会——加入了一道叫作签语饼(Fortune Cookies)的饭后赠送餐品。这种内涵谚语纸条,由甜味蛋奶满糊做成类似蛋卷口感的馄饨装零食,最早在美国都由日本工厂制造,但二战使得大多数日本人不得不离开美国,最终这些工厂都倒卖给了华人,而这些小零食也就此成了给一顿中餐画句号的标配。
签语饼(Fortune Cookies)最早都由日本工厂生产。二战期间,这些工厂大多数都被转卖给了华人。
同时,这一时期开始,赴美华人数量重新出现规模性上涨,使得中餐馆不得不再次重视起华人顾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餐馆从这时起都会在店内备上两种菜单:一种为中国顾客准备,另一种则菜式精简,主要针对美国人。
除了数量变多,赴美华人的家乡也不再仅限于福建、广东两地。湖南人、四川人、上海人、北京人……他们的到来使得中餐在美国有了越来越多的分支,就像上海移民带去了榨菜肉丝,北京移民卖起了北京烤鸭,四川人带去了宫保鸡丁。
针对美国人的菜式也变得更为丰富。有一种说法是,鉴于美国人对水果接受度高于蔬菜的习惯,中餐馆的厨师们开始以价格不高的水果罐头代替糖醋进行烹饪。这直接引发了美国人对于中式酸甜口菜肴的追捧。糖醋肉、陈皮鸡都是这种口感菜肴的代表。
左宗棠鸡:从湖南辣鸡到美国甜鸡
特别要提一嘴的是,左宗棠鸡的诞生也是因为有了更多省份的中国移民去往美国。
在美国人的认知里,左宗棠鸡是道湖南菜。关于谁带红了左宗棠鸡,说法不一而足,有人说是基辛格,也说是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司令雷德福特,更有说法是蒋经国。但根据美国纪录片《寻找左宗鸡》的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举家迁往台湾的一位叫彭长贵的湖南厨师很有可能就是这道菜的创造者。将鸡腿去骨切丁,把辣椒去籽切段,两者放一边备用。把油烧开放入鸡块,炸熟后沥干,然后以辣椒、鸡块、酱油、醋、蒜末、姜末、葱末拌炒均匀,最后勾芡并淋麻油,一道“左宗棠鸡”就做好了。
不过,现在的左宗棠鸡已经从湖南式的咸辣味变为了美国人更爱的酸甜味。而正是因为这种口味,让这道菜成了美国人心里的最佳中餐——它是美国点餐网站Grubhub.com美式中餐类别全网年度销售的冠军。
而这这一切,多亏一位叫作T.T. Wang的纽约华裔大厨。据说,是他从彭师傅那些移民美国的徒子徒孙手里买下了左宗棠鸡的食谱,并进行了口味上的美式改良。
左宗棠鸡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
一百多年的发展,美式中餐不断地适应着美国人的口味,也逐渐成为了美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关于这点,即便从未去过美国的人想必也能体会到——在《老友记》、《生活大爆炸》、《怪物电力公司》等美剧和美国电影里,中餐外卖一直是出镜频率颇高的道具。
《欲望都市》的其中一位女主角Miranda,因为律师工作繁忙,每天都会外卖点餐同一家中餐厅的同一道菜作晚饭,以致于餐厅服务员接起电话,听到她声音就能复述菜单的桥段,也多少说明了中餐馆以及美式中餐在美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美剧《生活大爆炸》剧照
美剧《老友记》剧照
而美国各种关于美式中餐的艺术展、影视作品等更是层出不穷。之前的展览《炒》、《寻找左宗鸡》都是再好不过的例子。
除此之外,说美式中餐已成为中国在美国人眼里的一种代表也丝毫不夸张。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发布的《世界眼中的中国》调查报告就提到,在受访者眼中,最能代表中国的事物除了长城和功夫,就是中餐。
而2015年,美国时尚慈善晚宴MET Gala将晚宴红毯主题定为“中国:镜花水月”,而预热派对则被放在了纽约中国城的一家中餐馆中。可能在美国人眼里,除了龙和凤,最中国的就是中餐馆了。
2015年MET Gala预热派对
2015年MET Gala预热派对
被移民创造,亦影响着移民
在纽约出生长大的华裔设计师Sandy Liang就出生在一个美式中餐馆家庭,在她要为自己的同名品牌首个系列拍摄宣传照时,她将场地选在了父亲的餐馆——因为这是她最熟悉的地方,也是她之所以为现在的她的理由。
Sandy Liang 2014秋冬系列广告拍摄地是她父亲的中餐馆
Sandy Liang 2014秋冬系列广告拍摄地是她父亲的中餐馆
而在之前很火的综艺节目《中国有嘻哈》中表现活跃的“嘻哈侠”欧阳靖(MC Jin)亦在多首表达身份认同感的歌里,唱过有关美式中餐的内容。
比如,在他在美国发行的首张专辑中,收录了一首名为《Learn Chinese(学中国话)》的作品。欧阳靖演绎在这首作品里以一个中餐馆外卖送餐员,唱道:
“Let me tell you this
让我告诉你
The days of the pork fried rice and the chicken wings
coming to your house by me is over
我去你家给你送猪肉炒饭和鸡翅外卖的日子已经过去
Ya’ll gonna wanna be Chinese
Ya’ll gonna learn Chinese
你们都想当中国人
你们都要学汉语”
实际上,欧阳靖的父母亦是通过开设中餐厅养活全家。外卖送餐曾经就是他和家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Panda Express、Thomas Hawk Digital Connection、Foodamentals、The Pack、Big Think、MET Gala、影视剧照截图
-END-
今日汇率:
1美元=6.734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