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的一生

890aa0c58d8c6fc9d87247648b26e5bd.gif

节选自《尼采传:一个特立独行者的一生》

作者[法] 丹尼尔·哈列维|刘娟 译

ae5ff0f795f8225660cb204f878a671a.jpeg

f769f22c468991ce030f9fbde8e05004.jpeg

图片来源:哲学100问

一、不缺乏女人的尼采

 

1844年10月15日,尼采出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 勒肯镇附近洛肯村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尼采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尼采的父亲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他曾执教过四位公主,深得国王的信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后来,国王指派尼采的父亲到勒肯镇担任牧师,那个影响世界的天才尼采也就在这里出生。尼采回忆:“无论如何,我选在这一天出生,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整个童年时期,我的生日就是举国欢庆的日子。”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幼儿时期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87f50b5dc5aaf666a39427749988457d.jpeg

尼采母亲

1849年7月,尼采的父亲死于脑软化症。数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当时尼采才5岁,亲人接连的死亡,使这个天性敏感的孩子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成了他忧郁内倾的性格。后来他自己回忆说:

“在我早年的生涯里,我已经见过许多悲痛和苦难,所以全然不像孩子那样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从童年起,我就寻求孤独,喜欢躲在无人打扰的地方。这往往是在大自然的自由殿堂里,我在那里找到了真实的快乐。”

父亲死后第二年,尼采随同母亲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的家庭里。祖母关于其波兰贵族家族史的灌输对尼采贵族情节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尼采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 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但是尼采并没有忘记父亲,父亲的身影早已刻入他的记忆当中,他希望以父亲为榜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

由于父亲过早去世,他被家中信教的女人们(他的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她们把他娇惯得脆弱而敏感, 幼年的尼采深切地感受到了死亡的无常,因而变得孤僻,尼采曾经这样讲述形容他的童年:“那一切本属于其他孩子童年的阳光并不能照在我身上,我已经过早地学会成熟地思考。”在尼采的成长过程中,虔诚的清教徒母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他后来终生保持着清教徒的本色,犹如石雕一般纯朴。

 

二、上帝的理解者——孤独的尼采

 

1868年秋,尼采在莱比锡瓦格纳姐姐的家里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两人久久地谈论他们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随后的几年中瓦格纳和妻子成为尼采在艺术和理智方面的良师益友,一个家的代用品。并且得到他的导师李契尔思向巴塞尔大学的推荐:“39年来,我亲眼目睹了这么多的年轻人成长起来,但我还从未见到有一个年轻人像这位尼采一样如此早熟,而且这样年轻就已经如此成熟……如果上帝保佑他长寿,我可预言他将来会成为第一流的德国语言学家。他今年 24岁,体格健壮,精力充沛,身体健康,身心都很顽强……他是莱比锡这里整个青年语言学家圈子里的宠儿……您会说,我这是在描述某种奇迹,是的,他也就是个奇迹,同时既可爱又谦虚。”李契尔是第一个向世间预言尼采是位天才的人。

 

1869年2月,年仅25岁的尼采被聘为瑞士巴塞尔大学古典语言学教授。

 

1879年,尼采辞去了巴塞尔大学的教职,开始了十年的漫游生涯,同时也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期。

 

1882年4月,在梅森葆夫人和另一位朋友雷埃邀请下,尼采到罗马旅行。在那里,两位朋友把一个富有魅力、及其聪慧的俄国少女莎乐美介绍给他,做他的学生。尼采深深坠入情网,莎乐美也被尼采的独特个性所吸引。然而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却对他们的友谊满怀妒恨,恶意散布流言飞语,挑拨离间,使他们终于反目。仅仅5个月,尼采生涯中的这段幸福小插曲就终结了。

1887年9 月,他的阔别了14年的朋友多伊森到他的漂泊地去看望他,几乎认不得他了:“这段时间里,他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不复有从前的骄傲的举止,灵巧的步伐,流畅的言辞,他行动艰难,步态蹒跚。略微向一边倾斜,说话明显地变得迟饨,时常停顿。”分别时,尼采恋恋不合,依依送行,眼中含着泪水,一再谈到不祥的预感。

 

1889年,图林的灾难降临了。长期不被人理解的尼采由于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数日后,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都灵,把他带回柏林。尼采进入了他的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亲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

 

1897年4月,因母亲去世,尼采迁居到位于魏玛的妹妹伊丽莎白•福尔斯特-尼采的家中居住。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的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惟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一切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飘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bb7a188ceda6901e73c7e4075d80d538.jpeg

尼采和母亲的合影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在魏玛与世长辞,享年55岁。尼采死后,别有用心的妹妹伊丽莎白大肆把他的思想沙文主义化,并断章取义来获取政治上的庇护,从而使得尼采在死后被戴上了法西斯主义的不良帽子。

 

他的一生充满着激情和斗志,“银白的,轻捷地,像一条鱼,我的小舟驶向远方。”

 

三、被仇视的女人和羞怯崇高的爱

 

尼采对女人的蔑视是有名的,最有名的便是这句警语:“你去女人那里吗?别忘了你的鞭子。”尼采关于女人谈得很多,有褒有贬。事实上,尼采也并不躲避女人,一生中有过几次恋爱,只是都不成功罢了。

 

1866年夏季,尼采在莱比锡大学读书,爱上了到莱比锡演出的女演员拉贝,给她寄去自己谱写的一首歌,并附上狂热的献辞,他还悄悄为她写了许多情诗,不过,仅此而已,这个羞怯的大学生不敢有进一步的行动,他的初恋成了一场毫无结果的单相思。

 

1876年,尼采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当语言学教授时,结识了荷兰少女玛蒂尔德,曾以一纸书信求爱,但被婉言拒绝。在索洛梅嫁人的那一刻,尼采还眨巴着疑惑的近视眼,好久不能明白这个事实——一个聪明的女人怎么会去嫁给一个不是哲学家的男人,对于女人来说,男人的才华应是最大的魅力。尼采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那副天才的大脑在爱情上显得过于天真。

 

1882年4 月,尼采旅居罗马,他的朋友梅森葆夫人和雷埃给他介绍了一个学生,跟他学哲学,这是一个极其聪慧,富有勉力的俄国少女,叫莎乐美。这一回,尼采真心堕入了情网。莎乐美也喜欢他,后来她这样描绘自己对他的印象孤独,这是强烈的第一眼印象,尼采的的形象因此而很有吸引力……当他谈话激动时,眼中会点燃一对动人的火花,然后渐渐熄灭,但是,如果他心情忧郁,他的眼睛便显得深不可测,流露出异常孤独的神情。他的举止给人一种内向而沉默寡言的印象。有时,他彬彬有礼,具有一种近于女性的温柔,待人态度友好,风度优雅。

4e200bff806220aec5c890377c8ec858.jpeg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语: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

他们的结伴旅行有五个月之久。其间,尼采向她娓娓讲述往事,回忆童年,谈论哲学,感受到一种被理解的快乐。然而,他那致命的羞怯再一次妨碍他表露心迹,只好恳请雷埃替他求婚。殊不知雷埃自己也爱上了莎乐美。莎乐美拒绝了这两位求婚者。她尊敬和钦佩尼采,把他看作自己的人生导师,但她的感情还不是爱情。莎乐美也只愿意和尼采进行精神上交往,不想进一步深入。随后在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之下,莎乐美终于跟尼采断绝了来往,却在尼采发疯之后成为尼采的传记作者。

 

他们继续友好相处,后来,由于尼采的妹妹伊丽莎白出于嫉妒而进行干预和挑拨,两人才不欢而散。深受刺激的尼采在给保尔•李的信件中,以这样的语气最后一次谈到莎乐美:

“以为我已经找到了一位能帮助我的人;当然,这不仅需要高超的智力,而且还要有第一流的道德。但是相反的,我们却发现了一位只想娱乐自己的人物,她还不害臊的,梦想把地球上最伟大的天才作为她玩弄的对象。”

在感情上受刺激的尼采靠着刺激激发出来的热情在一年的时间内,写下了他个人最伟大的著作《查拉图司特拉如是说》,在书中尼采借一名老妇之口说:“你要到女人那里去吗?请别忘了带上鞭子。”

c43369aecd056319121208b761a96090.jpeg

 莎乐美、尼采和保罗

尼采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胃病和眼病,35岁时就叹息说:但丁在这个年龄写出《神曲》,而他“已经被死神包围”。

 

因此,有一个时期,他一心想结婚,以求有人照料他的生活。

 

他最亲密的女友梅森葆夫人热心地替他物色对象。梅森葆夫人是歌德的后裔,比尼采大28岁,先后与赫尔·瓦格纳、罗曼·罗兰等文化名人有亲密交往。但尼采终于放弃了结婚的打算,因为他认定:“作为一个哲学家,我必须摆脱职业、女人、孩子、祖国、信仰等等而获得自由。”

 

1879年5月,他辞去巴塞尔大学教授的职务,以后一直在意大利、法国的一些城市和乡村漂泊。他没有职业,没有家室,没有友伴,孑然一身。也许没有人比尼采更深地领略孤独的滋味了。他常常租一间简陋的农舍,在酒精灯上煮一点简单的食物充饥,一连数月见不到一个可以说话的熟人。

 

在极度的孤寂中,他一次次发出绝望的悲叹:“我期望一个人,我寻找一个人,我找到的始终是我自己,而我不再期待我自己了!”“现在再没有人爱我了,我如何还能爱这生命!” “如今我孤单极了,不可思议地孤单……成年累月没有振奋人心的事,没有一丝人间气息,没有一丁点儿爱。”“在那种突然疯狂的时刻,寂寞的人想要拥抱随便哪个人!” 

 

尼采对爱的恐惧,对爱与同情否定,对强权的追逐,事实是内心无限仰慕追求的呼声。尼采的内心应是一块柔软的领地。也许,那一天,莎乐美紧紧握住哲学家的手,说一声“我愿意”,历史将从此改写。但再智慧的人也始终躲不开命运的游戏。他用一生的无婚姻验证了男权主义婚姻观的无用武之地。

而尼采死后,伊丽莎白·尼采为了个人膨胀的野心,将尼采的哲学进行了歪曲,最终成为了纳粹分子的工具。尼采成为哲学罪人,哲学疯子,他深刻的婚姻思想也成为现代婚姻伪劣产品的证词。

ab82cf63b4de0b923209cb6500e685dc.jpeg

a34da836c3b3bb2b739b52b60f8eaea0.jpe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