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前,经历一天一夜撕心裂肺的疼痛后,28岁的陈灿终于成为了一位母亲,当看到女儿妮妮的那一瞬间,她下定决心要当一个让孩子喜欢的母亲,但孩子瘦小无助的模样,又不禁让她产生了巨大的疑问——这么小的孩子,能安稳过好自己的一生吗?
近年来,来美留学的中国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对从小习惯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国留学生来说,如何适应来美后的“散养”生活是他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难题之一。图为今年2月2日,来自北京和纽约的小学生在纽约展示他们写的“福”字。(图片来源:中新社)
“想不到,如今我也成了每天‘念佛经’的妈妈,”陈灿无奈摇摇头说道,今年她的女儿即将进入小学,这原本是家里的喜事,但陈灿却烦恼无比,她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向女儿进行说教,从每天记得喝水到尽快确定学习目标,每一样她都希望女儿能做好。
这样焦虑母亲的形象,陈灿曾在自己母亲身上无数次看到,“很讨厌,很烦,”陈灿说,“但我现在能理解了,因为我也成了这样的母亲,或许这就是中国父母独特的爱吧。”
焦虑的母亲
“快,起床了,妮妮,今天要自己穿衣服,不可以穿裙子,外面会下雨,如果你感冒了,妈妈就得送你去叔叔那里打针,那样妈妈和爸爸上班都会迟到,没有钱,以后谁给你买小猪佩奇?”“今天这一瓶水必须要喝完,还有今天说好了,在幼儿园门口不要哭,记得和老师说早安,要懂礼貌,你的杯子是红色的,上面有小鸭子,记住了,不要拿成别的小朋友的杯子……”
好疲惫,像打仗一样。看着女儿哭丧着脸,被老师拿糖哄着抱进了幼儿园,陈灿终于能舒了一口气。但让她有些伤心的是,自己在唠唠叨叨说个不停时,原本笑着的女儿突然露出了不属于她这个年龄段的表情——疲惫,还有不耐烦。
这让陈灿突然想到了自己,在家人面前一副面孔,在朋友面前又是另一副面孔。原因在于,不管自己多大 ,依旧被父母当作小孩。前不久她抱着女儿回娘家,刚迈入家门,她的母亲就冲她一顿嚷,“怎么穿这么少,这种轻飘飘的大衣以后不要买了,中看不中用。”
她一急,差点要和母亲吵起来,但突然想到,自己也是母亲了,要给孩子留下一个好印象。
当晚回家后,陈灿失眠了。在她的回忆里,父母总是精疲力尽的形象,无论是学业还是生活,都不断要求她做好,好了还要更好。母亲无时无刻不在教育她,而父亲会为她制定每个学期的计划和目标。
“因为中国人多,竞争压力大,我刚好又是独生子女,他们把我视为家庭希望,不但要让自己成为赢家,也要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
在离开家上大学之前,陈灿的生活一直都是这样。她学习很好,人也乖巧,成了大家口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她心里明白,自己多厌烦父母不断干扰原本属于自己的人生,多渴望远走他乡。
“我们以后肯定不会成为这样的父母,太low了,要学习西方和孩子做朋友,要坦然面对失望,甚至是绝望,一切负面情绪的源头都在我们自己身上。”在结婚时,陈灿这样对闺蜜说。
当年,在选择伴侣上没有听从父母的指示,她和母亲大吵了一架,母亲第一次当着她的面放声大哭,倾诉这些年的不容易,并指出如果没有她“讨人嫌”的教育,陈灿的人生会更为艰难。
“因为她的父母就是这样做的,一代又一代,遗传下来的可不止基因还有教育和思维方式,”陈灿说。这也在她身上应验了。尽管她曾经自认为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的年轻人们和父母生活年代、受教育程度、三观截然不同,应该活得更“酷”。但现在她也是一个想帮助女儿走好一生的母亲。
唠叨成教育毒药?
中国式家长在当下已变为被批判的对象。网民在梳理中国父母的特征时,其中之一便是“虽然是轻言细语,但很唠叨,什么都要管”。
陈灿们的教育方式正在遭遇包括中国教育专家在内的批判。“唠叨是教育毒药,会毁了孩子的一生,家长一定要学会闭嘴,”是最常见的一种说法。还有观点认为,唠叨教育会让孩子把父母视为敌人,而不是亲人。
大家更推崇向西方学习,和孩子做朋友,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时间写作业,去哪所大学,和谁谈恋爱。
在陈灿女儿所在的班级,老师也无数次在开家长会时提出家长要审视自己教育方法,不要在教育孩子时过于心急,追求所谓的赢家人生。
但一份研究却显示,父母对他们正身处青少年时期的女儿抱有高期望,并经常提醒女儿这一点,是孩子成长为优秀女性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英国埃塞克斯大学的研究者发现,青少年女孩的“主要监护者”一般是母亲,如果能坚持不懈地展现出其对女儿的高期望值,孩子们便会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其实,很多情况下,即使违背父母意愿,我们也要设法去做自己坚信是最有益的事,但无论我们如何对父母的建议避之不及,仿佛它们都会影响到我们的选择。””研究团队的带头人ErickaG·Rascon·Ramirez博士这样写道。
换言之,如果你12岁的女儿朝你翻白眼并且还说类似“啊,妈妈,你真的很烦”的话,那在潜意识里,她的真实意思便是“谢谢妈妈的忠言,我会接受它并在今后规范我的言行。”
陈灿也抱着一样的观点,她与曾经长时间对抗的母亲站在了统一战线上。即使她的女儿开始在她唠叨时捂耳朵、发脾气、甚至是扔玩具。
“总是有很多人和我说要学习西方的教育理念,但我认为国情不同,环境不同,孩子也不同,不是我不相信我女儿,是我觉得至少在她读大学以前,她需要我这样的陪伴,毕竟女孩子要面对的诱惑和陷阱太多了。”
“我只希望,在没有我的日子里,当她遇到困难时,或者要做错误选择时,我曾经的唠叨都能在她耳旁响起,告诉她这样做不可以。”
注:本文系侨报独家策划专题【唠叨教育】系列之三,感谢关注。
系列一:
系列二:
往期回顾
2020年全美人口普查将会加问这个问题 加州检察长大呼非法!
不少持绿卡入关的华人被取消绿卡?海关:持绿卡入关华人被盘问极少 被问大多是这个原因
本文为美国侨报原创稿件
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记者:王伶羽
小编:高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