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占地大约1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占地面积第三大省,
陕西省,占地面积约20.6万平方公里,
想象一下将整个内蒙古和陕西省的表面全部铺满了垃圾——这就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场”太平洋垃圾带的规模。
垃圾场?
哪里来的垃圾场?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垃圾场,但我们却甚少耳闻?
因为这个垃圾场并不在陆地上,
而是在东太平洋上从美国的加州到夏威夷州的海域之间..
由于北太平洋环流系统是相对静止的区域,水流旋转和波浪的推动源源不断地将太平洋两岸附近海域的垃圾带进来,
这就形成了一片难以想象的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带(Great Pacific garbage patch)。
因为看起来与我们日常生活似乎没有太大的关系,我们对这个神秘却巨大的垃圾场并不熟悉。
这个垃圾场自上世纪90年代第一次被发现,在几十年的时间里,以惊人的速度在扩张着。
时至今日,这个遮蔽了海洋生物阳光,漂浮在海洋表面的巨大垃圾场已经有88,000吨,差不多是500架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重量。
这个数据是近日荷兰的海洋清洁基金会专家们牵头,联合世界顶级海洋保护专家们进行测绘得出的数据,比他们最开始预估的数字高出4-16倍。
“就连我们都对这如此大量的垃圾感到惊讶。”首席科学家Julia Reisser博士说道
在这个曾经被科学家们低估的垃圾场里,百分之99的垃圾物质都是塑料或其衍生的物品,
这其中,废弃缠绕的渔网就占了46%,这些渔网漂浮在海面成为了无数过往海洋动物的阻碍,令它们缠绕其中,无法动弹,
还有46%是各种大些的塑料废弃物,有孩子玩沙的沙桶,丢掉的牙刷,废弃的塑料水瓶,不慎遗失的运动鞋,洗澡时的小黄鸭,绿青蛙等等,
只要是生活中可能用到的塑料制品,都可以在这片垃圾场找到它的痕迹。
当然,除了这些大件的塑料制品,还有很多破碎掉的微型塑料,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大块的塑料,在海浪的拍打,海水的侵蚀下分解成更小的块,这就是那剩下的8%…
根据数据统计,自从这个世纪开始,全世界塑料的年产量几乎直线翻倍增加,
不过,几乎生产出的四分之三的塑料都被丢弃,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
得不到回收的塑料到底去哪了?
有很大一部分被丢弃或掩埋在大陆的各个角落,而另一部分就是通过种种渠道最终流入了大海。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海洋生态问题专家Thilo Maack所说:”每年全世界生产的合成材料总量差不多4亿吨,这其中20%最终都进入了大海。”
尽管太平洋垃圾带的大小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这只是浩瀚的几大洋中其中最显眼的一部分,海洋中究竟容纳了多少垃圾,谁也不知道。
只不过有研究人员曾经做出预估,就现在各国对于海洋垃圾清晰漠不关心的态度来看,到了2025年,海洋中漂浮的塑料重量可能会再翻3倍,到2050年,海洋垃圾的重量会超过所有海洋动物总体的重量。
或许时至今日,这些数字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仍然非常遥远,
毕竟比起这些有些恐怖的数字来说,塑料制品确实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方便又简单,很难想象,随手丢弃的那只矿泉水瓶会对海洋有怎样的威胁…
但事实上,就是这一件件塑料垃圾,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整个世界,
或许你早已看到过这样的照片,
海龟从小便被塑料制品缠绕,导致其无法自然生长,
浮动的半透明塑料袋被海龟当作美食“水母”吃进肚中
鱼和水母在反射着点点光芒的塑料海水里游荡
当然,还有那些死去时,腹中除了塑料空无一物的海鸟
这些海鸟之所以吞食塑料,倒不是因为它们和海龟一样眼神不好,而是因为塑料垃圾表面的浮游生物分解后发出的气味和腐烂的海藻类似,所以这些海鸟才会误以为它们是食物而吞食。
这些还只是塑料对海洋生态造成的肉眼可见的危害,
真正危险甚至严重威胁到我们健康的,是我们看不见的部分。
在我们为鱼类,海鸟吃进塑料而心痛不已的同时,那些远在万里外漂浮的塑料垃圾,早已通过各种方式悄悄地回到了我们的身体。
微塑料是通常是指那些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纤维、颗粒或者薄膜,实际上很多微塑料可达微米乃至纳米级,肉眼是不可见的,因此也被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科学杂志《地球的未来》上刊登的文章里,有研究发现每立方米的北极海冰中含有多达240个微塑料颗粒。
在2016年,日本九州大学与东京海洋大学公布的调查结果也显示,南极海域中也已经漂浮着微塑料。
而半年前的研究也证实,即使深达1800米的海底深处都有海洋生物在吞噬着微塑料,
南极北极和深海,这世界上最后隐秘的角落里都遍布着微塑料的身影,这几乎可以说明,微塑料已经遍布了整个海洋系统。
这些微塑料随着海水扩散,不断分解变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进入海洋生物的食物链中,
曾经有研究人员对20多种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的常见鱼类进行采样,经过研究发现,其中90%的鱼类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海洋的浮游动物,鱼类,哺乳动物等等,就算不是主动去吞食塑料,也无法避免吸收无处不在的海水里那些纳米级别的塑料颗粒。
可想而知,小鱼吃虾米,大鱼吃小鱼,食物链的层层递进,微塑料在生物体内的层层叠加,最终大量的微塑料进入了这个世界食物链的最顶层--人类的身体。
纳米级别的微塑料是可以跟随血液进入人体循环系统的,如果长期摄入微塑料,一些化学物质会长年累月地聚集在人体内,
虽然目前为止尚未有确切的研究显示其危害,但BBC纪录片《蓝色星球》中,那条因为因为毒奶水而死的幼鲸或许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了让全世界对海洋塑料垃圾的严重性有进一步认识,美国非营利组织“塑料海洋基金会”在去年曾经向联合国递交正式申请,要求承认“太平洋垃圾带”为新国家。
众多关注环保的艺术家,科学家,政治家都参与了情愿,
设计师Tony Wilson还为太平洋垃圾国设计了一套钱币,
在这些钱币上,印刻的是在垃圾海中翻腾的鲸鱼,被塑料囚禁的海鸟,挂满了垃圾的海报,还有在海底被塑料缠绕的墨鱼…
尽管垃圾岛“建国”的消息听起来是那么的无厘头,不过这确实代表了申请者们迫切的心愿…
虽然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了我们赖以生存的海洋,
但目前为止,海洋垃圾的治理仍然道阻且长。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可以做到很多力所能及的小事,
尽量减少对塑料产品的使用,让塑料产品能够被重复使用,或许我们的举手之劳,就会让垃圾岛的领土在被清理之前,没有那么快地扩张…
ref:
https://www.buzzfeed.com/mbvd/the-great-pacific-garbage-patch-keeps-growing?utm_term=.dt23bK6K8K#.xf98zQ6QRQ
小编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或支付稿费.谢谢!微信或QQ;120088192
纽约 五大区高速上网免费安装
美国纽约信息平台
北美最火 微信号:NYC886
点击上图扫一扫轻松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