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
微悉尼(wesydney)微信公众号
无论在哪
街头乞讨者或流浪汉都不算少见。
以前华人乞讨者比较少,
可是,近两年好像突然多了起来,
基本上都是华人老太太,
跪在街边乞讨。
此前中文媒体已经做过不少报道:
这些报道都指出了很关键的一点:
路边行乞的这些华人老太太高度相似。
她们都出现在人多繁华的CBD地区,从动作、行头,到“背后的故事”都如出一辙:
跪地、作揖、磕头,标准的三个动作,
不是直接跪在地上,下面都垫了个垫子,
垫子的样式都差不多,
用一个袋子将垫子装起来,
稍稍起点隐藏作用。
仔细研究一下她们的故事,则分为两个流派,
一是,来澳洲旅游,钱包被偷了,没钱买机票回国;
二是,丈夫生病或者已经病亡,自己也身患疾病,还有孙子要养等等;
因为要“入乡随俗”,所以这些“悲惨遭遇”都是用英文写的,
但是语法不通,
“好人一生平安”等套词基本上都是机器翻译。
最后,最让人起疑的两点:
有记者查看了几个老太太的护照,
发现她们来自同一个地方!
记者或路人提出帮她们联系旅行社,
或者给予其他形式的帮助时,出现了迷之局面:
这样远比街头乞讨更好的选择,
统统都被老太太们拒绝,
他们固执地坚持要继续乞讨!
大家也不傻,种种迹象都表明,
澳洲街头华人老太的乞讨是国内常见的“职业乞讨”。
对此,不少网友表示难以接受,
这样骗取别人同情心的恶劣行为,让国人非常尴尬。
“她们很专业,我们很丢脸!”
原本这事只在华人圈子内流传,没想到,
本周一,有人拍了一段乞讨者视频发到Reddit上,
引起外媒关注,澳媒纷纷跟进报道:
报道中详细说了一个行乞地点,
位于墨尔本CBD Elizabeth Street和Latrobe Street的交汇处,
当时是早上8点多钟,正是早高峰时段,街上人潮汹涌,异常繁忙,
镜头推近,只见路边一个老太太,戴个黑色小帽,正朝路人作揖,
她半跪半趴,膝盖下照例垫了个垫子。
见有人拍摄,她立即出手阻拦,
同时手脚不太利索地站起来,
迅速收拾好垫子和身旁一个
Coles购物袋,准备离开。
镜头移开,拍摄者往前走了10米左右的样子,
又看到一个跪在地上行乞的老太太,
她看上去更加“落魄”,头发已经花白,
头埋得很深,行头比前面那个老太多一点。。。
前面放了个碗和一张讲述自己悲惨遭遇的A4纸,
里面的故事似曾相识:
“因为心脏病……尿道疾病,以及其他各种疾病和肮脏的头发(dirty hair,老编露出疑惑脸),我无法照顾自己,我心爱的儿子有尿毒症,治疗需要花很多钱……”
这还不算完,转个弯,没走几步,还有一个……
见到拍摄者,也是立即站起来,
收拾好同款Coles购物袋转身离开。
不到50米范围,就看到3个乞讨者,这位拍摄者直接说她们是:
有组织的假乞丐,
organised syndicate
of fake beggars。
这位正义感十足的拍摄者还表示,过去半年,常常看到她们,还说:
“我知道她们是有组织的,因为有天晚上我曾看到她们‘完事后’聚在一起,一起坐电车出城。
核心是5个亚洲老妇人,视频拍到了3个。”
老编感觉,这样有组织有体系的“乞讨天团”,
估计是收益不错,才会越做越大。。。
果然,老编发现澳媒报道曾指出:
2015年一项专业研究显示,
一些职业乞丐每天可赚到三四百澳元。
“一个人跟我们说,他每天可讨到300-400澳元,还说他以此为业,也就是每周大约‘工作’6天,他认为这是一项非常赚钱的营生。”
视频一出闹得沸沸扬扬,警察蜀黍也坐不住了,
针对此事,维州警局的发言人做出了评论说:
“墨尔本大多数乞讨者都是真的弱势者,确实身处困境,但有一小部分职业乞丐,不时出现在CBD。
我知道这样的行为会让公众感到焦虑或不安全,当这些行乞者表现出攻击性的时候尤其如此。
维州警方将持续投入力量对这类行为采取行动,让公众安心。”
啧啧啧,且不说这些职业乞讨者丢不丢国人的脸,
光说这样的事情曝光后,
当好心人知道自己的善良被欺骗后
当真的有人需要帮助时,还会有人相信吗?
真希望,这样的套路少一点!
编辑:小隐 洋戈
来源:Dailymail
本文来自:
微悉尼(wesydney)微信公众号
-END-
今日汇率:
1美元=6.890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