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华留学的华裔:美国人嫌我们“黄”,中国人竟嫌我们“白”!

df7649f02e1711329a0924046648304e.jpeg

23岁的美籍华裔郑凯成(Victor Zheng)出生在美国的华盛顿特区,从小吃着美国菜、说着美式英语、受着美国文化熏陶而长大。

黑头发、黄皮肤的他,父辈都是来自中国的移民,这让他对中华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7a14306771e7f3f5ae389b0bc1eb36aa.jpeg

可是,他怎么都没想到,他这辈子受过的最意想不到的白眼和“歧视”,竟然是来自遥远的大洋彼岸,来自那群和他拥有相同血脉的人们。

曾几何时,在美国长大的华裔(American Born Chinese,简称为“ABC”)和本土中国人之间的鸿沟和裂痕,正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扩张。

我们总是批判美国人的“种族歧视”,却忘记自己也会被成见蒙住双眼,伤害他人而不自知……

3fc6116bfbcc97ddc67bd536a4012aa1.jpeg

-01-

曾在维吉尼亚大学修读历史与中文双专业,并在清华大学做过交换生的郑凯成,已经能够说一口非常流利的普通话。

在清华大学留学交换的经历,让郑凯成深深迷上了中华文化。故宫、长城、糖葫芦串……中国的一切在他眼里都是那么迷人而亲切。再加上从小到大一直有个“寻根”的心愿,他决心暂别在美国的亲朋好友,回到中国发展事业。

2016年底,郑凯成和美国朋友Dylan组建了乐队“一堆老外”(Dylan and Vic),翻唱中国流行歌曲,其中用英文翻唱的《难忘今宵》在微博上获得了将近400万的播放量,大受欢迎。

a32741a89d24c20c26ee0f890e6e895e.jpeg

郑凯成(左)和朋友Dylan组建的乐队

他们卓越的才华和迅速积累的名气也引起了国内一家大型音乐公司的注意,就在双方即将签订合同时,郑凯成却突然表示,他们被“淘汰”了,理由是“我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

74683abefb9341f8a745057d6e1476ea.jpeg

虽然这个理由让郑凯成感到惊讶,但对方公司的解释,却让他隐隐感觉到了背后的问题:

他们告诉我,如果我是个真正的中国人,中国观众会非常喜欢这样一个能够说流利英文的年轻人;又或者我是一个能说流利中文的纯正“外国人”,亦会有相当大的市场。

而“不伦不类”的郑凯成,夹在这两者之间,反而容易激起一些本土中国人的敌对情绪。

33585703d1cddb7ce893c76502445cf9.jpeg

公司认为,像大山这样能说流利中文的外国人更受欢迎

事实上,自从郑凯成进驻中国一些自媒体平台以来,“卖国贼”、“洋走狗”这样的留言谩骂就时有出现,这让他感到非常困惑。

自己明明是个华裔美国人,英语是他的母语,同时他也喜爱中国文化,希望留在中国发展。


但他无法完全放弃自己的美国身份,伪装成一个“纯种”中国人,就像他无法否认自己体内的中华血脉一样。

8579f85a2ac7263d9df5c41e84f8711d.jpeg

郑凯成的经历并非个例,澳大利亚华裔黄淑琳在中国寻找一份“面向外国人招聘”的英文教学工作时,就因自己的华人面孔而屡屡碰壁。

经过了三十几个面试,在北京来回奔波了好几个月,黄淑琳感到愤愤不平却不得不放弃。

面试官委婉地拒绝她,说他们更愿意招聘长着“非华人”面孔的英文外教。在回家的出租车上,司机师傅还对着她大呼小叫:“你不觉得太对不起中国人吗?你的中文太差了!”

25299304cef6bd1df60f0c5a94422800.jpeg

黄淑琳有着自己的困惑:“我是一个中国人吗?”

-02-

2017年6月,郑凯成摄制的纪录片《我们的偏见:关于华裔与中国人》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线,他希望能够记录和反映中国本土同样存在的“种族歧视”现象,传达华裔群体的心声。

28fb432c0d48605fba67a99470f19348.jpegec0c2bc81dba210b36d9610fc788d84f.jpeg4c397d1a8fcf7cb2c2b65cced6bfef1c.jpeg

受访者认为,中国人对华裔群体的偏见确实存在

有不少华裔亲身体验过中国人对自己的误解和冷漠

来源:纪录片《我们的偏见:关于华裔与中国人》

“你长着中国面孔,就应该要说流利的中文。”

“自我介绍的时候不应该说自己是美国人。”

“如果美国和中国打起来,你得支持中国!”

每当中国人当面说出这些话,他们总是茫然而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么回应才算是“正确”。

443f106bb38248b2ff4b45cec9b9fabe.jpeg

根据美国人口调查局2013年发布的数据,美国共有1944万亚裔人口,约占总人口数的6%,其中华人数量为452万,是亚裔群体中的“主流”。

在这四百多万华人中,有三分之一都是完全在美国出生成长的二代移民。

他们虽然拥有中国血脉,却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当他们长大后回到中国“寻根”,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像美国那样开放、包容、多元化的“故乡”,期待被理解、被认可,期待思想的碰撞。

1e4b0eb48a28c8002073bc8944ce77c8.jpeg

然而,来自中国人的偏见和歧视,却是他们未曾料想的。拿着美国护照却长着中国面孔,生来就是个“ABC”、“香蕉人”,也成了一种原罪。

-03-

如果说中国人对华裔族群的歧视和憎恶确实存在,那么这可能会出于怎样的原因?知乎上一个相关的热议问题似乎能给我们一些线索。

06d2d3bec404e341c414c984a255a5cb.jpeg

网友们的回答纷纷指向了一个方向——“明明是他们先瞧不起我们”。

在网友们的描绘中,ABC们是一群急着和中国人划清界限的人,他们努力地想洗刷掉自己身上的“中国”印记,彰显自身的“高贵”,以求更好地被美国社会接纳和认可。

1faed42d2c162a2c424d773215eba4bb.jpeg

一个网友说,自己就碰到过一个拒绝承认会说中文的华裔,在和中国室友因为琐事争吵的时候,终于忍无可忍用流利的中文对骂了起来。

89f6f3abd2541695215aa1ca9f499275.jpeg

诚然,某些华裔或是急于和“低素质”中国人划清界限,或是想摆脱美国人对自己亚洲身份的歧视和刻板印象,或是想证明自己可以是个“真正的美国人”,因而拒绝接纳自身的中华印记。

这种“逃避”和“否认”让民族自尊心很强的我们感到受伤。哪怕只是因为他们无法说出流利的中文,我们的愤怒情绪也会被无限挑起和放大,这反而殃及了无数渴望亲近中国、拥抱中国的二代华裔。

9f2e5bc6efa42fcc484c81bf9da7d7c4.jpeg

fe721cc91d66b656a3d1b7157d6a0713.png

2014年,杜克大学的学生采访了40位亚裔美国人,并附上了他们一直以来都想对误解他们的人说的一句话。这些图片让人震撼,虽然这一开始是希望引起人们对美国人歧视亚裔族群现象的重视,但放在如今的中国语境下,同样也能够引发我们的深思。他们是这么说的——

3ac6605bbf19333925cec8f8cbc4cf30.jpeg

“失去了我本来的语言让我很难过。”

629d0575cc0fec0c46da05ee42953e8e.jpeg

“我有时候会想家,

但又不知道我想的那个家在哪里。”

522f13265bd32b0a2117e8c3c10403aa.jpeg

“因为我的家庭不够‘白’,

我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感到很羞愧。”

6413b3c6c832c2df4c2c0ab0476c6790.jpeg

“因为语言问题不能跟在中国的亲戚交流,

这让我很难过。”

352cce42a0b123f660249ec81ef3b6a4.jpeg

“因为种族歧视,走到哪儿都有人恨我。”

交流、对话、求同存异…… 在纪录片《我们的偏见:关于华裔与中国人》最后,受访者们给出的关键词似乎印证了某种互相融合的可能性。

8fb0d1c611d44047b9a1e5665bf9d7df.gif

其实,面对那些对中国抱有善意的华裔,我们不该让盲目的偏见和愤恨遮蔽住眼睛。面对和我们“有点像又有点不像”的他们,一颗开放而包容的心,才是跨越隔阂与鸿沟的唯一途径。

《我们的偏见:关于华裔与中国人》最新补充作品

a16fe900a4643fe68e297dca3d7917a9.jpeg

7a449e9a82b68b5cd9ef790993ab96c3.jpeg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