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北 本文节选自吴军的新书《态度》
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
吴军老师认为,由于处事的态度不同,起点差不多的人会不断分化,进而拉开命运的差距。
40封有温度的家书,诚恳讲述那些只说给亲人听的人生智慧。
拆解那些你现在遇到的、将要遇到的成长难题。
1、保持乐观,态度决定人生格局
吴军的大女儿梦华到MIT(麻省理工学院)上学之前,询问父亲对她有什么期望。
吴军经过慎重思考,在离开波士顿时给女儿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对梦华说,作为父亲,他最希望的是女儿一辈子都快乐。
一个人内心豁达、心胸宽广,自然容易快乐。而一个锱铢必较、狭隘自私的人,即使遇到好事,也会怀疑是不是别人的阴谋。
他在信中回忆:
1996年,他刚到巴尔的摩时,看到那里的孩子花在读书上的时间都不多,平时好像过得很开心。
他问美国人,那些孩子从小不拼命读书,就无法考进一个好大学,将来生活艰苦,怎么办。
美国人说,拼命读书能否让将来的生活更好,还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快快乐乐地生活18年,这是能够看到的,自己也能够把握。
他们的话,给了吴老师一个重要的启示:
一个乐观的人生态度,比什么都重要。
吴军自认为是一个充满快乐的人。
他认为,除了自己有一个乐观的天性,主要在以下4个方面做得还算好。
1.不断地接受教育,与时俱进。
学习,获得新知,了解世界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因此,他一直提倡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2.有理想并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
人无理想,就会厌倦当前的生活,快乐也就无从谈起;有理想却不采取行动,又会失望、苦闷。
因此,有理想和身体力行相辅相成,同时具备,就是快乐的源泉。
3.与人相处共事,尽可能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在一个集体中,不要妄自尊大、看轻他人,这样就容易与人相处,减少矛盾,自然也就容易得到快乐。
4.看透人生。
人最终必须看透很多事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希望女儿能体会到这一点。
吴军在信中对梦华表示,最期望的就是她在学校里能够过得快乐;相比她的快乐,取得好成绩是次要的。
长远来讲,他期望看到梦华一辈子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保持乐观,做一个快乐的人。
2、决策时格局要大,做事时境界要高
在梦华大学二年级开学前,吴军给她写了两封信,他希望梦华能从大处着眼,在境界上超过同龄人,而不仅仅是技能比他们厉害。因此建议她在MIT选课时多选一些人文课程。
因为等她毕业离开学校,那些人文课程便难以学到了,倒是那些专业课,将来学习的机会很多。
MIT每年只录取1200余名本科生,哈佛一年也不过录取1600名左右本科生,加起来占美国人口的十万分之一。
谷歌到2017年底有8万人,苹果有13万人,加在一起21万,比哈佛和MIT招的学生多很多,但平均的智力和受教育程度显然要比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低很多。
不过,因为他们做对了事情,人均产出并不低。
很多时候亚裔家长一直在纠结孩子上名校有没有用,吴军觉得,如果格局提升不上去,上了也没用,还达不到谷歌员工的平均水平。
当然,MIT的毕业生总体来说格局还是很高的。
MIT还在世的本科校友中,有大约1/3是大公司的高管和创始人,也就是说,他们并不是那些满足于赚小钱的人。
如果开始做一件事,就要尽可能往最好的目标努力,境界要高。
所谓境界,可以理解为目光能看多远。
如果你能够看到三年后的事情,而别人只能看到一年后的,那么你的境界就比别人高。
吴军问过很多在在校大学生对今后的想法,大多数人关心的是学什么专业和技能可以赚大钱,而且最好快速获得成功。
一些年轻人甚至想在30多岁的时候就获得财富自由,他们的想法都不太现实。
但凡能够比较长期稳定赚钱的行业,比如医生,开始的投入都是比较大的。
并不存在一个不需要投入就能获得很高回报的行业。
否则这个行业一定竞争激烈,一段时间后行业的回报会急剧下降。
在人生的发展道路上,总会有很多短期诱惑。
很多时候,那些诱惑显得如此美妙,会令周围的人会渐渐放弃目标,接受它们。
这就是考验人的定力的时候。
吴军在信中对梦华说:
人的境界高一点儿,多关注长远,少盯着眼前,才能走得更远。
3、教育改变命运,努力带来好运气
梦馨问吴军:“姐姐上了好大学,是不是将来就会有好工作、好生活?”
吴军答:“不是的,她以后还要努力一辈子。”
梦馨又问:“既然以后可以努力一辈子,为什么要接受好的教育?不是有很多人退学创业成功了吗?”
针对小女儿梦馨提出的这些问题,吴军在信件中一一做了解答。
吴军认为,如果我们承认接受教育的必要性,那么总是要尽可能接受最好的教育。
虽然接受好的教育和上好大学是相关的,但是两者并不能画等号。
上好大学是接受好的教育的方法,甚至是捷径,但不是目的。
一个人上了好大学并不等于他接受了好的教育。教育的范围很广,并非仅仅是在学校里上课。
上好大学倒不是因为好大学的课程就一定比二流大学的好,而是因为它们有相对较好的学习环境。
年轻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因此很容易受周围同学影响,这种影响有时比父母或者老师对你们的影响更大。
吴军在清华管理过一个30多人的班级,相当于给这些学生当学业指导教师。
在这30多人中,有两名省份的状元,还有些奥林匹克理科比赛奖牌的获得者。
这么多聪明的人集中在一起,也只能有一个第一名。
事实上,有很多学习不错的学生在第一次期中考试成绩并不理想,因为从中学到大学,大部分人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再优秀的学生也不例外。
不过,这些人后来的表现都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优秀青年。
虽然他们未必能够再次获得第一名,但是大部分都在美国最好的大学,诸如普林斯顿或者加州理工获得了博士学位,并且事业有成。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不能进入一流大学也没有关系,只要自己用心找到一些好同学为伴即可。
人受教育的时间很长,机会很多,自己所在的学校并不能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命运。
吴军希望梦馨能够充分理解教育的意义,不要仅仅为了成绩而读书,更不要为了进入一个好学校而读书。
而是要为了让自己能够真正立足于社会,并且能够成为有用之人而读书。
3、学习理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梦华21岁生日的几个月前,吴军和她谈了一次话,这次谈话的焦点是理财。
对于钱的态度,吴老师比较赞同鲁迅的观点:
人要生存,要温饱,要发展。
去年吴军到哈佛做讲座,作为前辈,他发现他们确实很优秀,也发现他们的很多见识会限制他们未来的发展。
吴军问他们将来打算学什么、做什么,大多数人给的答案只有两个——计算机和医学院预科,并没有多少人愿意学文、从政,或者做一些为大众服务的事。
原因则是学这两个专业的就业有保障,收入也不错。
吴军问过一些比较有成就的毕业生,上这样的大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他们给的比较一致的回答是,能做一些对社会比较有影响力的事,而不是以挣钱多少来衡量。
换句话说,在美国,衡量精英的标准不是钱和学历,而是影响力。
这个道理对于那些每月勉强维持收支平衡的中低层大众来讲,有点儿空泛。
对钱的执着让很多华裔学者走不到学术金字塔的顶尖,更不用说成为有影响力的社会公众人物了。
懂得钱的用途,当然还需要有挣钱的本领,否则上面讲的理想都是空谈。
能挣到大钱的关键在于要捡西瓜,不要捡芝麻。
雅虎公司在它规模最大的时候,几乎涉足了互联网所有的领域,提供的服务多得不得了,但是没有一个是世界第一,很多服务流量和赢利能力非常有限,都是一些小芝麻。
最后加起来,还不如谷歌一个广告产品的收入高。
怎样才能捡到西瓜呢?吴军认为关键在于:把一个东西做到极致。
一块百达翡丽手表能卖10万美元,还经常缺货,而中国生产的一块石英表只需要几十美元。
同样为了看时间,为什么前者比后者贵几千倍呢?因为它做到了极致。
在这方面,吴军不希望梦华也被钱绑架,不能静下心来做一些更能发挥自己特长的事。
他觉得上哈佛、耶鲁或者MIT这样学校的目的,首先不是学习赚钱技能,而是学习如何成为精英,以便将来有钱了反哺社会。
4、有效学习,读名著和学数学同样重要
进入高中后,梦馨的阅读水平有待提高,数学成绩也有所下滑。
家长会后,吴军给梦馨写了两封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建议她多阅读一些非小说类的名著。
为什么要阅读非小说类的名著呢?除了增长知识外,还有以下3个好处:
1.可以进一步提高语文能力,特别是理解力。
名著或者说经典,是经过了时间考验的。
它们在思想性、文学性和逻辑性等方面,都堪称一流。
阅读这样的图书,必将使语文能力有很大的提升。
这种提升,也能在学习其他课程上有所帮助。
2.名著中常常充满了智慧。
每一个被尊敬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智慧,这些智慧,就写在他们相应的经典中。
从《圣经》到中国的孔子和孟子的经典著作,从《孙子兵法》到《联邦党人文集》,都充满了智慧,里面的很多观点可以作为我们的行事准则。
3.阅读名著是系统地了解一种思想的捷径。
虽然严肃杂志上的文章质量非常高,但由于篇幅原因,只能讲一个具体观点,前因后果通常都被省略掉了。
相比之下,那些优秀的图书,在知识的完整性方面,做得更好。
吴军对梦馨说,他对数学和科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读了伽莫夫的《从一到无穷大》一书,让当时只有10岁的他对数学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他对最新科学的兴趣,则是因为读了霍金的《时间简史》,让他对宇宙大爆炸理论有了全面的了解。
因此可以看出,经典名著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而关于学好数学的重要性,吴军在信中表示,如果他没有学好数学,就不可能胜任谷歌的工作,今天的收入至少要少一个数量级,甚至可能没有稳定的工作。
他认为学习数学至少有三个好处:
1.它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甚至对经济学这样的人文学科也至关重要。
在各个行业成就出众的人来说,数学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2.在中学之后学习数学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培养人的逻辑推理能力,因为逻辑推理是数学的基础。
3.学习数学可以提高你的阅读理解能力。数学没有学好,是因为理解力不够。
除此之外,吴军还在信中详细罗列出学好数学的有效方法,学习数学是一个慢功夫,但是如果方法得当,见效要比学习语言快一些,半年左右的时间就能见效。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心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既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亦是指导孩子成长发展的人生导师。
吴军的两个女儿像大多数年轻孩子一样,也会面临学习的困境,以及升学和就业的各种烦恼。
面对这些烦恼与困惑,她们非常愿意与吴老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也能够及时地听取父亲提供的选择和建议。
这是吴军在家庭教育中长期正确引导的结果。
吴军有着深厚的教育背景,也有着先进的国际教育理念,深谙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他在邮件中给孩子提出的建议,一部分是源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还有一部分是汲取于智者的观点,既具备实用性,又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它是人类进步的根本。
吴军认为,做事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从某种角度讲,孩子的命运在父母向孩子发脾气,并且传递给他们坏习惯时,就已经决定了。
作者简介:吴军博士是硅谷投资人,计算机科学家。他将女儿培养进入麻省理工学院。
相关阅读:
倡导理性阅读,离美帝更近一步
投稿:usashare@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