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吃了“聪明药”可提分上名校? 上瘾药品正在毒害中美学生

戳上面蓝字美国侨报或搜uschinapress关注我们哦 

吃“聪明药”,可让孩子成绩迅速提高?近日,有关“聪明药”的话题在家长圈悄然流行。一些家长表示,吃了“聪明药”上课注意力就会集中,可以提升学习能力,让思维变得更加敏捷,考试分数直线上升。有专家指出,利他林已经在全球各国泛滥,长期服用与吸食毒品危害相似。

利他林已经在全球各国泛滥,长期服用与吸食毒品危害相似。(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大量学生服用“聪明药”

高考提分、工作解压的魔力?

《侨报》记者在查找QQ群一栏搜索“聪明药”“利他林”“多动症”时,均出现相关QQ群。随后,记者申请加入一个叫“利他林多动症交流群”的群聊,经过简单的信息验证之后便成功入群。群信息显示,该群成员一共有1996人,其中1509人在线。记者在群内发消息询问“聪明药”的价格,一名客服王强(化名)便和记者小窗私聊,要求加记者微信。

在微信上,该名客服告诉记者利他林有瑞版、台版、美版,每种价格不一样,美版50粒1200元,而台版只需要270元15粒。他告诉记者,“区别在于药效的强度,美版可最大幅度提升专注力。”另外,阿莫达非尼需要310元50粒。

王强告诉记者,这个药是用来提高专注力,特别是对于备战考试、工作压力大的人来说,能提高工作效率。他表示,“药是国外非处方药,没有成瘾性。”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聪明药”的服药群体大多数是学生和年轻人。购药者几乎都是为了高考、考研和公务员考试才接触“聪明药”。由于药品提高了注意力,使大脑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他们的学习效率都高得出奇,成绩也能达到理想水平。

为了孩子高考顺利过关,父亲网购了不少利他林,定时定量给儿子服用。进入高校后,王杰觉得学习任务重,为了跟上进度,他开始通过网络渠道,或者海外购,或者网购,买了不少“聪明药”自行使用。大一下学期,他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低落烦躁,多次在家中为小事暴跳如雷,有时候整晚不睡,外出游逛。

2018年7月,因为情绪和睡眠障碍,王杰来到武汉市优抚医院就诊。他坦白,自己为了不打瞌睡集中注意力,已经不间断服用利他林近半年,而且常规每天一到三片,甚至有时候觉得情绪不高也会吃一片,有一种依赖感了,自己也开始担心害怕。

武汉市优抚医院心理科霍云翔主任诊断,王杰的状况是一种利他林成瘾,并且伴随情绪和睡眠障碍。处理方式包括心理干预,建议他在本校找到心理咨询老师提供中短程的心理干预,同时辅助了行为放松训练包括生物反馈等,又在父母的配合下,给他用了一些复合维生素类药物当作安慰剂提供一种平稳过渡的药物使用。

此外,还有一类人也在服用“聪明药”,那就是刚入职的年轻人。由于刚从校园踏入社会,职场的紧张,精神压力通常都较大。“‘聪明药’能缓解我的焦虑,让我静下心来应对工作。”

     利他林有瑞版、台版、美版,每种价格不一样,美版50粒1200元,而台版只需要270元15粒。(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聪明药”为精神药品

使用不当会上瘾“吸毒”

“利他林和苯丙胺类药物的作用原理十分相似,都是通过药物来控制中枢神经,传达快乐的神经递质,从而获得所谓的效果。”北京高新医院医务处主任兼戒毒科主任徐杰告诉《侨报》,有研究证明,服用1次高纯度的海洛因就会上瘾,服用2次甲基苯丙胺类药物(冰毒)就会上瘾。所有药物都具有耐受性,利他林也不例外,一旦超过耐受度,就必须通过加大剂量来获得效果。

徐杰表示,“聪明药”没有官方界定的范围,市面上流通的所谓的“聪明药”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苯丙胺类药物,比如阿德拉、摇头丸、麻古等,也就是毒品。另一类是非苯丙胺类药物。比如利他林、阿莫达非尼等。

利他林被称为“聪明药”完全是药贩子别有用心混淆概念。那些患有注意力缺陷综合征的孩子由于难以集中注意力,相比于其他同学,他们的学习成绩可能会差一些。服用利他林之后,由于注意力变得集中了,老师讲的内容能够听得下去,所以学习成绩可能相比于以前会有所提高。它的原理是通过调节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分泌量来控制注意力,而并非是让人变聪明,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不仅如此,利他林还极易成瘾。徐杰向记者表示,“2017年,大约有20多名利他林成瘾患者来我院就诊,但到了2018年,人数翻了一倍。在60多例患者中,大约有50%最终接触上毒品。”

事实上,利他林不是一个普通的处方药,它是一个归属为第一类精神药品的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处方药,开据他的医生必须是精神类的专科医生,或者是取得处方权的医生,还要通过了精神类药品的考核之后,拿到处方权的医生才可以开这个药的处方。

协和医科大学药学硕士药师冀连梅告诉记者,“我们反对滥用这个药,但是对于一些适应症的人群,比如说是注意力缺乏的多动症的人群,我们还是要鼓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的去使用。那么这样的病人他在使用的过程中,如果是严格的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它是成瘾可控,副作用也会控制在可控的范围之内的。

从微信群中看出,大量的学生在服用该药物。(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聪明药”正在全球泛滥

美国使用率最高危害大

有调查显示,美国有大量学生正在痴迷于“聪明药”,而利他林等“聪明药”原本是用来治疗儿童多动症、提高患者注意力的。纪录片《药瘾》表明,在美国,“聪明药”甚至已经成为“人人必备”的抗压用品。根据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针对常春藤盟校的一项匿名调查,有将近70%的滕校学生承认自己服用“聪明药”;27%的学生坦言自己逢考必吃。

去年 6 月,《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rug Policy》(《国际药物政策杂志》)发表的一项对美、英、法等15个国家和地区近3万人的调查表明,靠服用“聪明药”来增强认知表现的人数正呈上升趋势,其中美国人的使用率最高。

Related Post

这项调查揭露,受访对象中,至少服用过一次“聪明药”的人数,从2015年的5%飙升到2017年的14%。其中,美国人使用率达到近30%。而欧洲增幅最大,法国从2015年的3%增长至2017年的16%;英国从5%增长至23%。

负责这项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教授拉丽萨·梅尔表示,虽然这一问卷调查的参与者可能是对药物使用更感兴趣的人群,但针对普通人群的多个类似调查也显示了同样趋势。

英国剑桥大学神经系统科学家芭芭拉·萨哈基安认为,这项大规模调查结果揭示出,越来越多健康人群对这类药物使用是出于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这引发了伦理方面的担忧。

徐杰向记者表示,从实际接触的患者案例来看,存在在购买“聪明药”过程中,误将麻古、摇头丸等毒品当成了“聪明药”的案例。因为服药者根本无法区别当中的差异,而一旦服用了苯丙胺类药物,就等于吸食了毒品。

早在2007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就发布通告,利他林应该在药品说明书中加入黑框警告,因为这类药品可能会增加用药者死亡以及身体和精神伤害的风险。FDA称,利他林可致血压升高或心率加快,所以高血压、心衰或甲亢等患者应慎用利他林,所有使用利他林的病人都应定期监测血压。1999至2003年间,使用治疗ADHD药品的患者中发现25人死亡,其中包括19名儿童;另外,有54名成年人和儿童出现严重的心血管问题。

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该药品没有成瘾性,放心使用。(图片来源:微信截图)

国外代购销售药品

律师:涉嫌构成贩卖假药罪

在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网《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品种目录》中,利他林(哌醋甲酯)、莫达非尼均属于第一类精神药品。根据《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管理办法》,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实行定点经营制度。未经批准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经营活动。

根据2005年国家颁布的《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由分管负责人负责,医疗管理、药学、护理、保卫等部门参加的麻醉、精神药品管理机构,指定专职人员负责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日常管理工作。

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卫生法学会理事王良钢向记者表示,根据《药品安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未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或者《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生产药品、经营药品的,依法予以取缔,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生产、销售的药品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对于药贩子从国外购买并带回国内销售的精神类药品,王良钢指出,根据药品安全法的规定,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视为假药。“也就是说,药贩子将私自从国外购买的利他林带回国内销售,已经涉嫌构成产销售假劣药品罪。”

而对于购买“聪明药”的消费者,王良钢认为,“聪明药”是一个广义概念,没有哪一个权威机构对其作过范围的界定。可能包括利他林这类哌甲酯类药物,也可能包括苯丙胺类药物,也就是毒品。“由于利他林本身没有被国家认定为毒品,所以消费者购买是不违法的。如果消费者购买到的是苯丙胺类药物,相当于购买了毒品,显然就是违法的。所以,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聪明药’存在很大的风险。”

往期回顾

14岁女生跳楼自杀 青少年升学压力再次警醒华裔家长

普林斯顿上演“杨振宁式忘年恋” 71岁教授将迎娶25岁娇妻

廉颇未老?76岁的前副总统拜登要角逐白宫了

约炮之旅,佳人引路?!疑似刘强东桃色案公寓视频曝光,各种细节各种解读

推“混血”锅包肉、茶室玩跨界 他们为推销中餐也是蛮拼的!

安德森癌症中心开除三名华裔科学家,疑涉“千人计划”

加州律师:刘强东民事案女方律师出难题埋伏笔 , 可能和解

28页诉状细说遭骚扰强暴经历 刘强东承认在她腹部射精

本文为美国侨报记者稿件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者:闻逸

小编:小侨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