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界质疑冥王星太小,运行轨道太怪异,而可能将它排除出行星之列的氛围下,这颗遥远的天体终究在2006年被降级了,原因是它本身的引力太小,无法清除轨道中的一些残骸碎片。
第一批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在修正“行星”的定义之后,断定冥王星不符合行星资格,将它改列为第一颗矮行星。矮行星是新定义的一类天体,冥王星则被视为这类天体的原型。从此,太阳系九大行星也变成了八大行星。
引发冥王星失去行星资格的主要因素之一,是2005年发现了一颗名叫2003 UB313的天体。曾有人根据某虚构的战士公主之名,将它命名为西娜,但不久就废除了。它绕着太阳运行,直径2400千米,比冥王星(2302千米)稍大,但天文学界并不想将它定为第十颗行星。
从某个可能是冥王星新卫星的候选卫星上见到的冥王星系。位于图中央的大圆球即是冥王星,冥王星右边较小的圆球,则是冥王星的卫星卡戎。冥王星左边远处的那个亮点,则是另一个候选卫星。(NASA /ESA 提供)
为了防止之后又有类似天体被发现而引发争议,天文学界如今将行星定义为绕太阳运行,具有足够形成球体的质量,并能清除轨道内或附近的太空垃圾。矮行星大约都符合这些条件,却无法通过自身引力清除附近的太空垃圾。2003UB313、谷神星和冥王星也因此同时被列为第一批矮行星。在这之前,谷神星一直被视为最大的小行星。
冥王星遭除名不久,天体2003UB313便被正式命名为阋神星(Eris)。这个名字是由发现阋神星的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麦可·布朗教授所领导的团队提议的,它源自专司不和的希腊女神厄里斯。这也许和长久以来关于冥王星身份的争论有关。此外,他们也建议以厄里斯女儿之名──戴丝诺米娅(Dysnomia),作为这颗矮行星的卫星名字。戴丝诺米娅的直径约150千米,距阋神星37 000千米,绕阋神星一圈需花16天。
矮行星阋神星和卫星戴丝诺米娅
(NASA / ESA提供)
2007年6月,有人计算出阋神星的质量比冥王星还大了27%。这个发现对那些希望冥王星保住行星身份的冥王星迷又是一大打击。布朗教授领导的团队,利用来自哈勃太空望远镜和凯克天文台的数据,计算出绕太阳一圈要花560年的阋神星,质量是166亿兆千克,而冥王星只有130亿兆千克。
阋神星呈淡黄色,研究人员认为,那是由内部渗到表面的一层甲烷冻结形成的,因为阋神星的表面温度远低于204℃(比冥王星还冷)。
快给你的朋友分享这些酷炫的知识吧!
有趣的知识、精美的图文
来自《知识大爆炸·如果人类大灭绝》!
请持续关注我们
带给你更多好玩有趣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