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先生走好 先生千古

戳上面蓝字美国侨报或搜uschinapress关注我们哦

12月2日,美国《侨报》举行隆重的追思仪式,深切悼念上个月不幸遇害的美国《侨报》董事长、美国格律文化传媒集团总裁谢一宁先生。参加追悼会的有谢一宁先生的家人、各界代表、生前好友和侨报员工。美国国会议员赵美心女士、中国驻洛杉矶总领馆代双明副总领事、加州阿罕布拉市市议员沈时康先生、凤凰卫视美洲台吴晓镛先生、洛杉矶地区侨界代表张素久女士等先后致辞,对谢一宁先生毕生致力于发展华文媒体、服务华人社区、推广中国文化、促进中美关系予以高度赞扬,对他英年早逝深表惋惜。

侨报员工代表蒋定栋向谢一宁先生遗像鞠躬。(侨报记者邱晨摄)

  《侨报》   格律文化传媒集团悼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各位同事:

今天,我们美国《侨报》和美国格律文化传媒集团的全体员工,与各界人士一道, 聚集在这里,向我们尊敬的董事长、总裁谢一宁先生,表达我们的哀思,寄托我们的怀念。

侨报执行总编辑刘晓东致悼词。(侨报记者邱晨摄)

谢一宁先生,您是一名来自广东的潮州子弟,承袭着这座千年古城的文脉和灵气,借着煤油灯读书,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进入大学的七七、七八级学生的一员。您的中国人民大学的同学记得,您入学第一天,一双新鞋子不舍得穿,就一直挂在脖子上。中新社前同事记得。您 1982 年毕业,就在 1984 年和 1986 年连续两次拿下中国新闻一等奖,而这些荣誉只是您精彩人生的一个序章,一个开篇。您 26 岁就来到美国,成为一名白宫记者。在进入而立之年的时候,您更是建功立业,先后创办旧金山和洛杉矶《侨报》,由一名优秀记者,华丽转身为一名杰出报人。

办报不容易,在美国办华人报纸更不容易。侨报的编辑们记得,您常说,“没有不能报的新闻”。您还说过,您当年之所以报考新闻系,是因为可以说实话。您说过,您一直信仰的理念是“新闻责任论”。报纸是社会公器,不能私用。在侨报, 您只设立了两条“军规”一是不能支持分裂中国,二是对中国的负面报道要核实, 除此之外,没有第三条限制。您只设立了三条宗旨:第一是拥护中国改革开放,第二是维护美中友好,第三是维护华人权益。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宗旨。正是秉持这样的理念,这样的宗 旨,使得侨报在激烈竞争的华文媒体市场上立足,发展,壮大。如今,在全美15座最大的华人聚居城市里,都可以读到侨报。

而您对社会的贡献,远远不止于作为一名报人,您还是一位美中人文交流的积极推手。多年来,通过举办演出、摄影、绘画、演讲等一场场交流活动,让美国的华人,还有主流社会,欣赏到了中国最优秀的演员、艺术家和学者的风采。2014 年,在洛杉矶好莱坞碗一万名观众面前,宋祖英领衔的“中华之夜”音乐会成功举办。这可是好莱坞碗落成 92 年以来的第一次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音乐会。侨报文化中心的员工们都知道,没有您的魄力和努力,这件事是不可能实现的。

中国文人往往首先是诗人,有一颗诗心,您也是。侨报北京办事处的员工记得,一次与您喝酒,酒酣之际,您大喊:“服务员,拿纸来!我要写诗。”您的大学同学徐世平也说,您常常写下这种“餐巾纸”诗行。视频部的李响记得,一次,您向他布置写一首洛杉矶的“秋雨”格律诗。写好后,改诗,论诗,神采飞扬一谈就是三个小时。

您来美三十一年,但赤子之心不改。您常常身穿对襟布衣,脚蹬布鞋,出现办公室。您对中华文化的尊崇,不仅形于外,而且诚于内。您熟读古书。今年七月, 您推荐我们读新唐书的《姚崇传》,您认为,姚崇向唐玄宗提出的十项改革举措, 至今尚未过时。九月,您推荐编委会重读《过秦论》,要我们以贾谊那种敢于直言的精神,办好报纸。

和您打过交道人都说,您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技术部的林青,还有已经离职的施明等员工,都是您多年的乒乓球球友。他们说,有时让您球,有时不让,您输了球,也一样开心。业务部的翟锐说,她有时因业务问题跟您急,但您每次都能化解,因为您是一位有领导智慧的人。离开侨报多年的前记者田霞也说,您对记者工作有格外的尊重。这次听说您遇难,她专门从旧金山开车过来悼念。这一次,以各种方式表达哀悼的前kk员工,还有许许多多。

今年冬天,您办公室外的那棵奇异木棉树,花开得格外灿烂。就在前些日子,您看着那棵树高兴地说,“这么多年了,今年这花开得最漂亮。” 您遇害后,那一树的花都枯萎了。草木有心。花开灿烂,是向您的成就致敬;落英满地,这是向您的不幸默哀。新大楼即将启用,报社将掀开新的的一页的时候,您却倒下了。

因此,今天这个聚会,不仅仅是一次悼念,一场追思,同时也是一次纪念,一场典礼。因为,您作为记者、作为报人,作为文人,也作为诗人的过人风采,以及作为美中人文交流的推动者,作为华人社区的服务者的杰出贡献,值得这样的纪念,值得这样的礼赞。

谢一宁先生,您一路走好,我们永远怀念您!

美国《侨报》、美国格律文化传媒集团

民选官:谢先生爱文字、爱事业也爱家

12月2日上午,阿罕布拉市市长沈时康(Stephen Sham)出席追思会,并表达了自己沉痛的心情,以及对逝者的追忆。

《侨报》所在的阿罕布拉市,是洛杉矶县华裔人口众多的城市,沈时康(Stephen Sham)作为阿罕布拉市自1903年建市以来成为首位华裔市长。沈时康对谢一宁先生的突然遇害表达了沉痛地哀悼。作为刚于11月26日任满卸任的12年阿市市议员,沈时康也不免回忆起了这些年的工作中,对谢一宁先生的印象,以及共同经历的过往。

沈时康表示:“在我的印象中,谢一宁先生为人一向谦卑低调,也一直保有新闻人彬彬有礼的气质,可以说总的来讲留给他人印象非常好。此外,他的才华横溢,出口成章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的确如很多友人所言,曾经与谢一宁先生及其他好友一同用餐的时候,聊到兴头上,谢先生喜欢用作诗、吟诗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餐巾纸’作诗这等浪漫且风趣事情,认识谢先生的人也都是略知一二的,他确实是个非常有才情的人啊。”

另外,沈时康还提起了一次偶然间与谢一宁先生在国际航班上相遇的场景,聊起来才知道,谢先生除了爱文字、爱新闻以外,还有“爱家”的一面,原来谢一宁先生经常往返中美两地,回国探望父母和亲人。这让同样非常重视孝道的沈时康非常赞同且钦佩,对于谢一宁先生这样的人来讲“尽孝”更不易:毕竟一方面要事无巨细地管理一个企业,另一方面,人到中年还要不远万里回到中国探望家人,不忘自己的为人儿女的责任和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是非常难得的。

另外,沈时康还提及,谢先生不仅仅是经常往返中美,看望自己远在中国老家的父母亲人,谢一宁先生是个顾“小家”的人,近些年,谢先生在儿子出生之后,便越来越少地参加社交、应酬性的的活动,尤其是晚上的活动,他把更多的时间和心思花在了陪伴家人和孩子上。

沈时康还回忆起了此前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情,此前同谢一宁先生一起出席活动,谢先生总是开玩笑地向他人介绍沈时康市长道:“他是我的父母官,管我的。”  而沈时康也总是同样幽默地回应道:“我是为大家服务的。”沈时康也表示,谢先生的企业《侨报》在阿罕布拉市,谢先生也为社区做了不少的事情,经常将侨报的多媒体展厅外借用作当地社团活动用。

张素久:谢一宁先生的离开是华人华侨的损失

在追思活动上,凤凰卫视美洲台吴晓镛先生代表华文媒体界的友人致悼念词。他说:“他做的很好,不仅创办了一个华文媒体,而且在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方面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我觉得一个生命的价值在于两点,一个是奉献,一个是追求。他在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所以大家都来缅怀他。”

侨界代表张素久出席追悼会。(侨报记者邱晨摄)

张素久女士与谢一宁先生相识已有20多年,她作为侨界代表致辞说:“我觉得办报很不容易,就和他说,可是他很坚持,并把《侨报》越办越好。而《侨报》对我们广大的华侨华人有最大的支持,我们办活动,首先《侨报》是一定会参加、支持的。他不但办报纸,还办了很多活动。”

张素久评价谢一宁先生说,他特别有才华,写过很多很好的诗,可他从不愿印诗集。他是这么一个谦虚、低调、有才华的,这么聪明的、睿智的、这么非常努力的这样一个人。“他离开我们,是我们整个华人华侨的损失!他一定是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华美银行副总裁孙自蕊女士作为商界人代表发言,她回忆起与谢一宁先生从相识到成为益友:“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我们在通电话的时候,他听起来很严肃。不过我来到这个办公楼和他认识之后,我发现他非常绅士,人非常好,很会替他人着想。最让我敬佩的是,他很乐意帮人,不求回报。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

员工代表:谢总即兴题词鼓励:事到万难须放胆

谢一宁先生在美国创业和奋斗的历程,也是美国《侨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的一个画卷。他的专注勤勉和不懈拼搏的精神感染着其公司所有的员工,而他的骤然离世也让全体员工感伤不已。

Related Post

侨报行政总监蒋定栋是谢一宁先生在洛杉矶为《侨报》亲自招募的第一名员工,他在追悼会上代表全体员工致辞,并回顾了跟随谢一宁先生工作的点点滴滴:“早在1994年3月份的一天。我接到谢先生给我的电话,要去蒙市(Monterey Park)的林肯酒店见面。谢先生告诉我,要在洛杉矶创办《侨报》。就这样,我就成了洛杉矶《侨报》的第一名员工。一路走来,直到现在,整整有24个年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因为我工作上的关系,我的办公室和谢总的办公室的邻近,所以只要在上班的日子里,我天天会见到谢先生。几乎天天要向谢总汇报,请示工作。可如今,当我走进我的办公室,我就立刻意识到,我再也见不到董事长。至今我根本无法接受这样的残酷的事实。我只能仰望苍天问,为什么会这样?

侨报行政总监蒋定栋代表全体员工致悼词。(侨报记者邱晨摄)

公司上上下下员工都知道,谢总对待员工十分地仁慈、温和、平易近人。每当有员工在工作上或者生活上出现任何困难,谢总都会给予细心的指导和热情的帮助。包括我们印刷工厂的墨裔工人都有这样的体验。

谢总在工作上,是一丝不苟。记得有一次,我向谢总请示汇报工作。谢总见我面有难色,他随机拿了纸和笔,写上几行字给我:“事到万难须放胆,宜于两可莫粗心”。谢总意犹未尽,又拿了一张纸,又写了一张:“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谢总不需要用言语,而是即兴题词送给我,来开导我,让我又感动又钦佩。谢总给了我信心、方向和力量。从此,我将董事长送给我的题字作为我的座右铭。长期以来指引着我,让我受益无穷。值得一提的是,谢总题字的纸是编辑部用过的,背面还可以利用的纸。谢总节俭的美德,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诸多的往事值得回忆。以往,每年公司会举办一次员工的迎春晚会。谢总会致辞,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感谢所有的员工做出的奉献,同时展望着未来。我为了应景尽兴,总会唱上几首歌。有一次呢,我并没有做好准备。但是谢总呢,却特意指名我,要我上台唱歌。没想到谢总喜欢我的歌声,让我倍感温馨。可是,如今谢总却离开了我们,以后谢总再也听不到我的歌声,再也不能同全体同仁一起欢聚一堂。为此,我改编了一首歌词,来表达全体员工对谢总无尽的思念:

想要留住白云一片,寄托在我们的心中。

想问白云,何日能再相逢,重温往日旧梦?

你可明白,我们的心。

忘不了,忘不了你。

落花流水无情,何日才能相逢?

落花流水悠悠,你的音容笑貌,永留我们心中。

斯人已去 音容依然

谢一宁先生的追悼会在《侨报》一层大厅举行的同时,位于侨报二层的多功能厅的“谢一宁先生生平回顾”展也向公众开放。谢一宁先生的一生,是为新闻事业追求和奉献的一生,他的生平展既贯穿者《侨报》自创立来的发展历程,也记录了在创业背后,他以诗文所灌筑和寄托的情怀。

来宾们观看谢一宁先生生平展览。

在庄重出席了追悼会后,谢一宁先生的亲友、同仁、校友以及南加州侨界友人们纷纷移步《侨报》二层多功能展厅,参观由侨报同仁为公众们精心准备的谢一宁先生生平回顾展。

幼时的谢一宁与哥哥和父母。

学生时代的谢一宁在理发。

展厅三面墙壁上,展示和书写着谢一宁先生早年的个人经历,其中包括他在人民大学新闻系读书时的青涩面孔,以及青年时代的他初到美国开创华文媒体事业的点点滴滴。图片和文字向宾客们介绍、展示着一个从“不为人知”的青年记者到新闻界“风云人物”的谢一宁先生。 

谢一宁在人大78级新闻系的毕业纪念册上写下的话。

记者身份的谢一宁先生喜爱摄影。

展厅中央的环形会议桌上,以单面报纸的形式摆放着一页一页《侨报》创刊以来历年有关美国、中国以及美中关系领域的重大报道版面。展厅中间悬挂十幅对折长卷,展示着谢一宁先生生前所留下的诗词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他平日里即兴所作的手稿。

聆听中的谢一宁先生

谢一宁先生在批阅文件。

《侨报》在南加州运营多年,承办过大大小小数不清场次的书画展及影展,主角从来不是谢一宁先生,这次也是唯一一次,让大家了解真正的谢一宁先生的展示。

先生走好       先生千古


本文为美国侨报记者稿件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邱晨、聂达、翁羽

小编:小侨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