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华美优胜美国房产投资“↑免费订阅
◎作者 | 说姐
◎来源 | 精英说(ID:elitestalk)已获授权
对于我国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而言
高考,依旧是改变命运的唯一捷径
用分数换取一张通往高等教育的门票
人生,也许就此彻底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听上去虽然有些残酷
但一个平凡中国孩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十年
的确会为18岁时的那场高考而奉献
可一旦落榜,带给他们个人与家庭的
可能只剩下无穷无尽的迷茫与绝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诚然,一次成绩乃至几年的求学经历
并不能够决定未来的全部轨迹
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牛人大咖们
亦有人经历过落榜的失意,又在逆境中崛起
而当我们读完他们逆转人生的故事
方能懂得,什么才对一个人真正重要
马云:三次高考两度落榜
却从不轻言放弃
2015年高考结束后,大名鼎鼎的马云曾在微博上发表一封写给失意考生的信。在信里,他分享了许多往事,鼓励考生永远不要放弃。
身价千亿的阿里巴巴创始人借着高考“伤春悲秋”,乍一看可能有些奇怪。但你如果知道马云早年的经历,就会明白他为何这样做。
当年,他也只不过是在高考中惨败的人之一,也许和每个落榜生一样,曾在成绩揭晓后哭泣。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从小到大,马云的求学之路似乎都很不顺。一直在三、四流的学校徘徊,数学更是奇差无比。
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只得了1分,自然而然地与当时的心仪学校北大“失之交臂”。事实上按照他这个成绩,连考上普通本科都艰难。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心灰意冷的马云在高考结束后的那个暑假出门做临时工,可用人单位只录取了又高又帅的表弟,将“长相身材都不过关”的自己拒之门外。
被鄙视的挫败感让他无奈,却也暗暗埋下了自我证明的决心。后来,他在家人安排下做过秘书、搬运工,蹬三轮给杂志社送过书。好在日常琐碎的消磨,并未耗尽他熊熊燃烧的斗志。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83年,19岁的马云参加了第二次高考,可惜的是奇迹并未发生——严重拖后腿的数学再次给了他沉重一击。19分的成绩,连原本抱有一丝希望的父母都觉得他不必复读了。
两度失意的马云,每天骑着破旧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闲暇时读着路遥的代表作《平凡的人生》,看着日本励志电视剧《排球女将》。
在成名后的许多次采访中,马云都会分享《平凡的人生》中的经典名言,或是聊一聊当年的《排球女将》女主小鹿纯子的笑容与执着是如何打动了自己,让自己有勇气再来一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听上去可能有些虚无缥缈,但马云似乎就是这样一个善于从逆境中汲取正能量的人,哪怕只有一丝一毫,也足以成为他龃龉前行的力量。
1984年,在过了整年边打零工边复读的日子,顶住了家人反复劝说放弃高考、踏实学门手艺的唠叨后,马云再次踏入了考场,而环绕在身边的,是等着看笑话的旁人和叹息的父母。
当时还有位老师对这个数学成绩毫无起色的复读生冷嘲热讽:“你能考上,我的姓倒着写。”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就在众人一片不看好的声音中,马云却硬是凭着死记硬背的数学公式、把选择题分类后蒙答案的办法,生生地把成绩拉回及格线以上。
那次的高考,120分的数学,他考了79。这个成绩如今看来依旧“可怜”,可对于当时的马云来说却已足够,也是另一个奇迹的开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一年,加上79分的数学,马云的总分离本科线还差了5分。但也印证了那句话,“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太差”,由于本科人数没招满,这才让稍微差了几分的马云,摇摇晃晃地踏进了杭州师范学院外语本科专业的门槛。
就这样,三次高考两度落榜的马云,终于等到了那张录取通知书。当然,与其说命运想给他机会,不如说是他的不放弃,给了自己机会。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他写给落榜生的那封信中,有这样几段话。
“曾经的我也遭遇失败,躺在图书馆门口的平台上,望着满天星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忧虑惆怅……怕被人看不起,怕被家人埋怨,怕自己会永远抬不起头,怕自己没有未来……”
“再考几次吧!未必要进名牌大学,但考进大学还是非常有用的。连普通大学也考不进,那你还是有点问题的。不要放弃,再来一次!”
“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有今天的成绩,但我相信,这辈子总是有机会等着我的!”
这些话,生动诠释了他从不言弃的精神本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的马云听从了父母劝告,或是被外人的目光击垮,选择安稳地学门手艺以糊口,彻底放弃再来一次的希望,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
如果没有这些曲折的复读经历,他是否又能承受住往后多次创业失败的磨砺?在开创商业帝国的旅程中,又能有什么支撑着他前进呢?
这些问题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马云也许无意于给普罗大众灌鸡汤,但他的亲身经历,却是比“鸡汤”更好的药剂。这种“永不放弃”的信念,早已成为阿里巴巴成功的核心理念,也一次次让马云的事业,绝处逢生。
俞敏洪:高考英语33分
是母爱给了他动力
商界大佬马云曾久久地栽在一门高考科目上,勉为其难地才翻了身,而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英语教父”俞敏洪,也有过类似经历。
只是,那门绊倒他的科目,就是英语。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1978年,农村小伙俞敏洪首次参加高考,只考出33分的英语成绩,与他的“小目标”——常熟市地区师专38分的分数线擦肩而过。
就这样,俞敏洪落榜了。但他当时也想得开,考不上,就回家开手扶拖拉机,插秧,割稻,一直干了两三个月,才有一个机会将他点醒。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时,俞敏洪的母亲李八妹找到了他,强烈建议他去帮大队中学教英语的老师代课。原来的女老师怀孕生子,学校课程实在是没有人替。
俞敏洪对此不以为然,认为教英语和自己没关系,只是熬不过母亲苦苦劝说,这才点头。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李八妹是一位睿智的女性,她自己没什么文化,但不想让儿子安于务农的命运,于是就寻遍一切机会,想尽办法也要让他前进。
在学校当老师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既可以锻炼英语水平,又可以让自己保持学习的状态。于是在下一年高考来临之际,他主动报了名。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惜,天不遂人愿,俞敏洪的英语成绩虽然大有提升,比上次足足进步了22分,但还是和他的目标院校的录取线差了几分,再次落榜。
面对儿子的再度失利,李八妹却一直给予着温言鼓励,是她一遍遍教导着俞敏洪,这绝对不是你最后的命运,只要努力,还可以有希望。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虽然有着母亲的劝告与鼓舞,但在参与第三次高考之前,俞敏洪心里还是没有底气。而总在英语上栽跟头的现实,也难免让他唉声叹气。
幸运的是,李八妹在当时听说了城里有个专门针对高考英语的补习班,由于过于火爆,名额都快要收满了。李八妹当即进城找到老师,苦苦哀求对方一定要收下俞敏洪,帮他复习。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回想起母亲为自己付出的种种努力,时至今日,俞敏洪的心里还充满了感动与愧疚。
“那天外面下着大雨,母亲回来的时候经过田梗,又湿又滑,摔倒了三四次才走到家门口。进门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子,都办妥了。”
那一刻,看着浑身泥水的母亲,他很不好受。想到母亲为了让自己上补习班,奔波求人,俞敏洪在心底暗暗发誓,再考不上,无以为人。
而这一次,他终于成功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第三次高考,俞敏洪的英语成绩是95分,总分也超过了北大的录取线。当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时,俞敏洪激动极了,更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终于回报了母亲自始至终沉甸甸的爱。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这个曾经英语只考了33分的落榜生,在从北大走出来之后,创办了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领头羊。
而他在所拥有的一切光环背后,我们都无法忘怀,有一位勤劳果敢、坚韧不拔的农村母亲,用自己无怨无悔的奉献,照亮孩子脚下的路。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潘石屹:为高考“改名换姓”
埋在骨子里的另辟蹊径
对于著名地产商、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来说,1979年的高考,带着一抹无奈的色彩。
当年,就在考试开始前八天,一次意外的车祸让潘石屹的肩胛骨受伤。即便忍着痛带伤上考场,潘石屹也清楚地知道,这次考试没戏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时在他面前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接受落榜的结果,来年继续复读或干脆放弃;另一个则有点冒险,高考虽然落败,但还可以考中专!
而潘石屹,恰恰选择了那条铤而走险的路。
他瞒着所有人改名为“石屹”,偷偷跑到另一个县报考了中专。而就是这次冒险,让他成功考取了兰州培黎石油学校。毕业后,他又以整个石油系统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石油管道学院。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潘石屹当年的选择,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曲线救国”,是“不走寻常路”,但对于他本人而言,可能只是为了顺利入读大学的无奈之举。
但“另辟蹊径”的特质,却一直在他骨子里。
1984年,大学毕业的潘石屹被分配到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当上了公务员。在那里,他也很快找到了让领导重视的窍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据说在当时的研究室,总少不了下级向上级汇报,而汇报时最关键的就是用数字说话,可领导们总是没办法记清所有重要数据。
潘石屹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花大把时间来背诵数据,他拿出各种计划样本来背,甚至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好几位。渐渐的,他成了各级领导都喜欢带在身边的红人,仕途一片光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真正让他决定走出来的,是另一个契机。
当年,一位新来的女同事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很不满意,可就当潘石屹劝她凑合着用时,对方却说:“这套桌椅可是要陪我过一辈子的。”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捧着铁饭碗的潘石屹。这个当年为了高考改名换姓的大胆考生,察觉到了自己的不甘心:就这么过一生,他不愿意。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就这样,潘石屹变卖所有家当,怀揣着80块钱辞职南下,最终在海南岛捞到了日后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第一桶金。而那股骨子里的不甘心、不服输与另辟蹊径的劲儿,也伴随着他从高考伊始,走过了许多年的风风雨雨……
李安:两次失利后考上“大专”
只为梦想不懈追寻
三度问鼎奥斯卡的华人导演李安,是“大器晚成”的代名词。38岁,从纽约大学电影制作研究所毕业的他才执导第一部作品《推手》,此前,有整整六年赋闲在家,没有电影可导。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那六年无事可做的时光,并非李安生命中第一个低潮期。他两度高考失利,最终只考上连家人都瞧不上的艺专影剧科,那才是他人生中最为苍白无力的时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李安是台南一中校长李升的长子,从小到大却从未用优异的成绩让父亲骄傲,相反,他热爱电影,喜欢话剧,可这些爱好在那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年代,根本不值一提。
为此,奉行读书至上的父亲感到忧心不已,他动用所有关系为李安请来全台湾最好的名师补习,可依旧没能帮这个少年走出困局。
两次大学联考,李安都以几分之差落榜,这在无比重视教育的书香门第,完全是无法想象的“世界末日”。父亲大发雷霆,李安委屈无比又不敢反抗,“唯一的发泄就是把桌上的台灯书本一把扫到地上,然后跑出家门透透气”。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也许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生长方式,而对于李安而说,最适合他的就是电影。后来,李安考进了台湾国立艺专影剧科,类似于大陆的大专。父亲得知结果,虽然生气却也无可奈何。
可心仪的专业,到底还是给了他喘息的机会。李安回忆,那是“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他学芭蕾、写小说、练声乐、画素描,最终在镜头下光与影的变幻中,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对于这一切,父亲还是瞧不上。暑期的环岛巡回公演,李安忙里忙外,整个人累得又黑又瘦,父亲见状冷冷留下一句“什么鬼样子”。不满父亲如此评论的李安愤而走回房间锁上房门,“那是我第一次有此犯上举动”!
两代人对于“对与错”、“好与坏”的认知始终存在隔阂。即便后来父亲同意让李安赴美学电影,也是期望他读完博士成为学者。
李安与父亲合影
也许,是对电影梦想的不懈追寻,才会让李安不那么在意两度高考失利的“丢脸”,忍受着亲友的指指点点,还有勇气和父亲对着干。
后来,从《喜宴》到《饮食男女》,从《卧虎藏龙》到《断背山》,李安的导演之路越走越顺,这背后,却总有自我证明的心理在驱动。
全世界的影评人都希望为大导演李安找到一个成功的理由,可找来找去,最终可能也只是定格在这样一个画面——一个十六七岁的青涩少年,怀揣着那份炙热的梦想,对着自己不敢反抗但又不愿顺从的父亲说:“我想学电影!”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孟非:数理化三科不足100分
他抓住一切机会“逆天改命”
光头,黑框眼镜,一身正装,妙语连珠侃侃而谈,这是许多人对知名主持人孟非的印象。
然而,当时光回溯到90年代,孟非还是个满头黑发的帅小伙,读着高中,却严重偏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那一年的高考,孟非的语文成绩出类拔萃,仅次于江苏省文科状元,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却不足100分,落榜,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是没有想过复读,只是人家一看他的成绩单,就立刻摇头拒绝。无奈之下,孟非只有跑去南京一家工厂,当起了三班倒的印刷小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每天工作10个小时,平均每分钟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每个月能拿到23元工资。
恶劣的工作条件,让孟非很不甘心。他明白,做印刷小工没有出路。于是在工作两年后,就自己报考了南师大中文系的成人自考,通过自学的方式,一点一点汲取知识的甘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孟非看来,即便没能考上大学,求知的脚步也不该停止,唯有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途径。
与此同时,他还很善于把握每一个机会。
1994年2月,报纸上的一则招工广告引起了孟非的注意,那是江苏电视台要招聘一名负责端茶送水的接待员,薪资微薄,而且是临时工。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就是这样一个微不足道的契机,开启了孟非与电视台的不解之缘。他主动报名,成了电视台数百名临时工中的一员。他做着不起眼的工作,却依然没有放弃找寻新的机遇。
在他担任临时工期间,每天都会早早来到台里,利用打扫卫生的机会熟悉记者的工作流程,有时还会当免费劳力,帮记者扛摄像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可就是这些看似“傻帽”的举动,帮助他在电视台混了个脸熟,也慢慢掌握了媒体的基本技能。1995年,拿下自考文凭的孟非转正了,他终于从临时工,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记者。
正式转正后的孟非,做了一些不温不火的专题,但他勇于开辟机遇的心态依然在“蠢蠢欲动”。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推出一档新节目《南京零距离》,面向全社会公开寻找“平民化主持人”,孟非见状,旋即毛遂自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孟非认为,自己落榜后从底层一路打拼至今的经历非常“接地气”。扎实的中文功底、丰富的人生阅历,也为自己成为“平民主持人”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他不想错过这个良机。
事实证明,孟非的这一步迈得十分正确——他在被选为《南京零距离》主持人后,凭着这档节目大红大紫,知名度直线飙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一个机会,往往蕴藏着另一个机会。《南京零距离》成了孟非的起点,也为他带来了更多的资源。随后,一档《非诚勿扰》让他从南京火遍了全中国,从此彻底走向了人生巅峰。
回首孟非成名之路,有两点非常明显:一是始终不放弃求知渴望;二是善于把握所有机会。
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让这个落榜生从名不见经传的临时工,飞跃为举国知名的红人。实现人生逆转没那么简单,却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各界大佬们在高考失意后逆转人生的故事
虽然读起来有点“鸡汤”味儿
却也埋藏着实实在在的道理
有人永不言弃,有人另辟蹊径
有人善于把握机遇,有人为梦想不懈追寻
更有人在家人支持下,步入人生新天地
高考,也许没我们想象得那么“重要”
更重要的,是你自己想要拥有怎样的生命
又是否会为了那个目标,付出正确的努力
版权归精英说所有,精英说是全球精英、留学生的聚集地。每日发布海内外前沿资讯,这里有留学新知、精英故事及美国街头访问,全方位为你展现真实的海外生活。欢迎大家关注精英说(ID: elitestalk)。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资深置业专家帮您找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