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在本月底下月初在阿根廷举办的G20元首峰会期间会面。这是一次承载许多希望的会晤;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说,此次“习特会”由于承载太多而显得沉重,甚至扩大了“谈不好”的风险。
彭斯在这次亚洲之行期间继续指责中国。来自美联社。
美中贸易战从7月初爆发以来,一直处于升级、扩大的轨道上。特朗普政府也在2017年年底、2018年年初的多份文件里把中国进行“战略竞争者”等带有敌意的定位。在美中爆发贸易战并愈演愈烈之后,两国在安全和战略领域的冲突更是显著增多。一方面是美中关系亟需有效的催化剂,另一方面是之前的习特会证明其效果确实无法取代,因此对于“两国元首的直接会晤将缓和美中矛盾、提升美中关系”的高期待非常合理。
承载着这样的高期待,此次习特会却未必能取得多少进展。首先,现在美中关系的低谷归根到底是美中之间的结构性矛盾造成的,很难被一次元首峰会扭转。其次,特朗普政府的高层官员对华态度以鹰派为主,总体来说难以释放善意。第三,习特会宣布之后,美中第二轮外交与安全对话恢复举行,虽然两国相关官员表现出希望推动美中关系发展的态度,但在对话期间对于具体的重要议题常常各说各话,分歧明显。第四,关于经贸问题本来有传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首席贸易谈判代表刘鹤会率领代表团来华盛顿与美国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率领的美方团队会谈,为习特会做准备;但这个计划最终取消,双方经贸对话将在习特会期间登场,这就更难在经贸这个关键议题上为元首峰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
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证实了这一点。目前特朗普政府对此次“习特会”发出混合信息,但总的来说还是以“负面”为主。最近一段时间,白宫贸易委员会主席纳瓦罗(Peter Navarro)演讲称与中国的贸易协定特朗普说了才算、贸易谈判无法信任中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表示美国依然计划从2019年1月开始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的加征关税税率从10%升到25%,而且习特会最多能达成“框架协议”;副总统彭斯在参加东亚峰会期间称“中国不改变,美国不转向”,又特别提到“南海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围绕APEC峰会,两国的表态针锋相对,连公告也首次“难产”,之后双方又明里暗里互相指责。只有白宫首席经济库德洛(Larry Kudlow)称纳瓦罗的言论“不能代表总统”——可是库德洛发表过不少针对中国的强硬言论,这次反驳纳瓦罗更像“团队内讧”,完全不能说明美方有可能向中国让步。
至于特朗普本人,虽然表达出与中国贸易谈判成功的愿望,言论和彭斯比起来友好得多,但他明确对于中国提交的“愿意做的事”清单表示了“不满意”,甚至具体到称中国还有“4件大事”没有达到美方的要求;虽然他说“可能不必”对另外2670亿美元的中国产品加征关税,但他预设的前提是“中国愿意达成协议”,其实本身“立场”依然很坚定——要的是中国全面让步。特朗普政府的态度表明,这次习特会在双方妥协、让步的条件下达成一定协议、成为美中进一步谈判的开端、避免美中矛盾升级,并不容易。而中国虽然现在的态度算得上十分克制,但真的要在峰会上面临一个绝不让步的特朗普,也不会以全面妥协的方式只求达成协议。
当然,这次习特会的举行是非常必要的,美中恢复互信、促进双边关系的建设性发展需要两国元首的直接沟通,而且这样元首峰会的作用的确无法取代。只是,此次习特会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太高的期待,习特磋商目前的准备和基础未必能与之匹配。“负重”的习特会,取得具体成果不容易。
往期回顾
本文为美国侨报记者稿件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记者:徐一凡
小编:高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