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这句话用来形容当前的“权健”,很是妥帖。这个历时14年搭建起来的保健品帝国,因涉嫌传销和夸大宣传,终于随着18名高管被刑拘而坍塌了。
权健总部旁的小店里销售的权健资料。(图片来源:上海澎湃新闻)
20世纪90年代,一大批保健品雨后春笋般冒出,至今那些洗脑广告还盘桓在人们的记忆里。保健品还瞄准了“80后”“90后”,一度成为高考学生营养品“标配”。按照国际通行标准,1999年中国正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截至2017年代,60岁以上的人口占到了中国总人口的17.3%。2050年,老年人占比将高达34.9%。人上了年纪,身体或多或少、或轻或重都有不适,求平安保健康是老年人最朴素的愿望。何况,很多老人退休后都积累了一笔养老钱。于是,“夕阳红群体”成为了保健品行业眼中的“唐僧肉”。
保健品毕竟是保健食品,并非灵丹妙药,不能治愈疾病,只能算人体机理调节剂或营养补充剂。但现实中,对于一些吹牛不打草稿的保健品,很多老年人依旧深信它们有回春之术,轻者被掏光了钱袋子,重者耽搁了疾病治疗。
今天,权健的确倒下,但另一个权健还可能站起来。严峻的问题是,中国还有多少“权健”在对老人下手?要彻底根除保健品市场的乱象,就必须从源头着手。“夕阳红群体”成为保健品的重灾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其一、老年人防忽悠能力较低。这主要是老年人整体的受教育水平较低,科学素养水平有限。当很多保健品企业打着纳米、负离子、DNA、基因等高大上旗号对外宣传时,不明就里的老年人很容易“中枪”。为让老年人“入坑”,保健品企业还大打温情牌。为老人庆生、免费讲座、免费旅游、免费体检、送小礼品等,都是常见的手段。通过这种情感培养,老人们进一步解除了戒备心理。尤其当一些老年人深受疾病折磨甚至绝望时,往往又会病急乱投医,被夸大成神药的保健品自然有了市场。
其二、媒体及专家名人助纣为虐。在老年群体眼中,电台、专家、明星一直是权威的代言词。正是瞅准了这点,很多保健品行业每年都会斥巨资投入在广告宣传、名人代言、专家背书上,这些费用甚至超过了它们在保健品产品质量的投入。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保健品企业投入广告高达315亿元(人民币,下同),而当年的中国保健品市场则为800亿元。这次倒台的权健,在广告投入上也是挥金如土。除了频繁登陆各大媒体,权健还拿下了中国高铁动车组的冠名。此外,权健还斥巨资成立了一个足球俱乐部,等于是天天在做广告。赚钱快、收入丰,很多电台传媒或大腕学者,也甘愿折腰,对老年人进行狂轰乱炸式地洗脑。近年,不断崛起的自媒体,也有不少加入到忽悠大军行列。
要让中国老人们远离那些无良保健品企业,首先要通过合适、有意义的渠道,向老人推送科学的健康常识,帮助老人识破虚假广告和传销骗局,防止偏听偏信。其次,社会机构或家人要积极关爱老人,疏解其孤独与对衰老的焦虑,防止传销人员乘虚而入。
对于那些做虚假广告宣传的媒体或名人,中国同样应该祭出重拳,依法严惩,绝不手软。欧美国家的经验是,对保健品与药品必须严格区分,严防鱼龙混杂、误导消费者。这方面中国做的功课不足,也是很多老年人被骗的重要原因。
当然,要还中国保健品市场以清流,更须中国各地监管力度升级。近年,一些保健品企业被多次曝光涉嫌虚假广告宣传,但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它们最终都平安落地。究其原因,就是一些地方为了税收对其违法行为要么视而不见,要么高举轻放,这才有了它们的一步步坐大。地方政府的这些做法,无异于养痈为患。等到东窗事发那天,不光是税收上多了一个窟窿,整个政府公信力也终将受重创。愿权健的倒台,能警醒更多机构、更多人。
往期回顾
拿到公民就万事大吉了?特朗普政府严查入籍欺诈 有人已被剥夺国籍
民主党8年后重掌众议院 弹劾特朗普从“不可能 ”变为“可以讨论”
本文为美国侨报评论员稿件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小编:小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