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身上动的手术,是种高风险的精密技术,似乎不太可能交给机器来代劳。可是,有些连技术最高明的外科医生都办不到的事,机器人却能轻松办到。例如,机器人可以用放大倍率很高的透镜看到病人体内,做出一些很细微且人体难以完成的动作,而且过程中完全不会颤抖。还有,机器人永远不会觉得累。
+ 机器手臂手术 +
01内窥镜
内窥镜是由一根可弯折的长管子和一部轻薄短小的摄像机所构成的。医生可以通过与摄像头相连的屏幕,检查病人的身体内部。内窥镜在医学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许多检验(如结肠检验或气管检验)都用得到它,在微创手术上更扮演了引导的角色。
在手术切口不大的情况下检视人体内部,这样的做法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初。1806年,德国医生菲利普·波兹尼(Philipp Bozzini)发明了一种叫光导管(light conductor)的内部显像仪,构造相当简单,主体是一根管子,再用一般的蜡烛和一组镜子加以照明。
1910年,瑞典内科医生汉斯·克里斯蒂安·雅各贝乌斯(Hans Christian Jacobaeus)发表了一份报告,描述了他对17名腹积水的病人所施行的诊断处置。他当时是用一组透镜和一道光源,为病人的腹腔和胸腔进行检查,他将这套程序命名为“腹胸腔镜”(laparothorakoskopie)。
不过,这类仪器当时尚未发展成熟,因此用处不大。到了20世纪,当医学技术有了长足进展后,医生不但可以看到体腔内部,还可以很精准地在内进行手术。20世纪50年代,内窥镜技术总算发展成熟——借助一条可弯折的玻璃杆(由光纤制成),将外部光源所发出的光折射到体内,再搭配相机将拍摄到的影像传送到显视屏上。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荷耦合组件系统(CCD)问世,更为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划下了一道分水岭;由于电荷耦合组件基本上就是一部微型数字相机,因此让外科医生在动手术时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人体内部。
02激光除纹身
那种深色抢眼、与浅色皮肤形成强烈对比的刺青,事实上比更接近皮肤颜色的刺青要容易去除。
这是因为,现在的激光除斑手术运用了选择性光热解原理。特定波长的光,会被特定的颜色所吸收(更严格地讲是被特定颜色的物体所吸收)。而不同的激光介质,会发出不同波长的聚焦光。因此,皮肤科医生在帮病人除斑时,会针对皮肤上特定颜色的色素粒子使用特定的激光或调整激光仪的设定,而不会伤害到邻近的组织。激光仪所发出的高温,会将这些粒子瓦解成更小的单位,让人体吸收。
因此手术完成后,斑点或刺青很快就会消退。最先进的激光仪,发出的是高能量的脉冲光,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目标粒子加温,而不会对邻近细胞造成太大伤害,所以几乎不会留疤。
03激光矫正视力
你不管怎么努力眨眼,都看不见远方的招牌吗?读报时,你是不是得伸长手臂,把报纸拿得远远的,才看得清楚报纸上的字?这两种毛病,都是最常见的视力问题,在医学上叫作屈光不正,起因于眼睛前侧的角膜扭曲变形。
几个世纪以来,人类一直是通过可补偿角膜形状的眼镜来处理这类问题的。但是近20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直接在角膜上动手术,以摆脱眼镜的束缚。
位于虹膜和瞳孔上方的角膜,是个清澈的拱状构造,可以令光线折射或弯曲,再聚焦于眼球后侧的视网膜上,形成影像后再经由视神经传送到大脑。当角膜过度弯曲时,光线的弯曲幅度就会过大,而使得影像落在视网膜前方,以至于看不清远方的物体。反之,角膜要是太平或太浅,光线的弯折角度就会太小,而使得影像投射在视网膜后方,以至于看不清近距离的东西。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是从角膜中心点进行放射状切割,好降低近视的度数。最早,这项手术会使用钻石刀来操作,但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就逐渐被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assisted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所取代。
进行LASIK手术时,医生会在角膜的最上层切个小口,掀起一小块,再用紫外线冷激光在角膜中层进行削切,把角膜的弧度变得更陡或更平。至于PRK手术,则是将激光直接照射到角膜上去加以重塑。
+ 小结 +
从机器人医生问世到现在,才仅仅20多年的时间,机器人手术的确能够给我们带来诸多益处,它们比普通外科医生更加精准、更稳定,手术过程中导致患者感染率也低一些,它们也极大地减轻医生的工作。但在我们享受机器人医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看到机器人医生存在的安全隐患,我们迫切需要重新设计一种更为先进、更安全的手术机器人。
文章选自美国国家地理
《万物中的科学》
……
各位小伙伴们,
上一期的画谜你们猜出来了吗?
有没有把你弄得头昏脑胀?
下面揭晓答案的时刻到啦~
↓↓↓↓↓
还没有玩过的小伙伴
可以点击下方链接
传送门
.
.
.
.
.
.
.
.
.
.
.
《白雪公主》
王后对着魔镜问:“魔镜啊,墙上的魔镜!”
聪明的你都做对了吗?
精彩回顾
END
* * *
继续阅读涨姿势
更多精彩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