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从“过客”到公民,在美大陆新移民政治觉醒三部曲

美国华人

第1509篇文章

在从“过客”到公民的道路上尽管每个人可能走在不同阶段,但这条路新移民迟早都要走。我们必须要懂得自己的权益(Rights), 知道亚裔数据(Data),记住我们的遗产(Heritage),并履行公民的义务(Duties)。

正文共:5101字

预计阅读时间:12分钟

撰文:张小彦

现任百人会长吴华扬(Frank Wu) 教授2018年发表的“新的中国移民”一文中提出的三个中国移民潮的划分是很有意义的。二次世界大战前来美的早期华侨多为劳工和商人。这些先驱曾为美国西岸开发和大铁路的建设立下过汗马功劳。但他们在种族隔离和《排华法案》时期遭到虐待,只得在中国城里抱团取暖求生存。战后特别是1965年移民法改革后来自港、澳、台及东南亚的第二波华人主要是商人、学子和专业人才。他们凭资金、学位和专业技能在美国各行各业成绩斐然。由各界华人成功人士组成的百人会中很多杰出人才就是这代人中的佼佼者。他们都曾亲身经历过美国社会对华人公开或隐形的歧视。

1980年以来,来自中国大陆的移民数量激增,成为新一代移民的主体。这个群体主要由来美求学或工作的精英组成。他们通过奋斗获得高学位,填补美国人才缺口而搭上进入中产阶级的快车。他们不仅在各自的领域开始展露头角,更在培养下一代上出类拔萃,通过教育优势为儿女打造在美国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

新一代移民尽管在职场和社会上受过歧视和难突破天花板,但与前两波移民相比情况要好得多。这主要受益于几个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变化。首先,美国1960到1970年代声势浩大的民权运动和《平权法案》的实施改变了美国社会对有色人种和少数民族歧视的大环境。其二,1978年大陆的改革开放,1979年邓小平访美和中美邦交正常化给美国和西方带来了拥抱中国的希望。美国社会对大陆新移民持好奇和欢迎态度。其三,大陆学子和学者来美后最先接触的是思想开放包容的美国大学环境,至少公开的种族歧视没有市场。当然,40年后的今天,当中国崛起之时,大环境又一次的变化造成将大陆新移民夹在中美大国政治之间的困境。

移民就是离开故国到新国家定居和发展的族群。像其他第一代移民一样,大陆新移民对美国的认识由于个人的背景和来美时间长短而不同。来美15年以上的大陆新移民一般都已经过了求学、工作、办身份、成家、生子、立业的经历。为了下一代和自身在美国的发展,都开始思考如何使华裔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问题。大陆新移民从过客到公民的政治觉醒三部曲由此而上演。

序曲:证明自己的存在

政治觉醒的序曲是证明自己的存在。为了传承中国文化,新移民或与老移民合作,或独立门户地开办中文学校,举办春节晚会、文化节、饺子宴,表演狮子舞,成立旗袍协会等等,宣扬中国五千年的文化传统。现在几乎在所有大陆新移民聚集的地方都有中文学校。每年春节期间,我们常接到多个春晚邀请而为选择去哪个犯愁。中国文化中心、艺术团、同乡会、校友会等等组织更是层出不穷。再加上微信群等网上社交群体,更使人目不暇接。

新移民在个人、家庭、社区几个层面都已经展示了才华和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但基本上还是“自己跟自己玩”。在政治参与方面,直到几年前还处在朦胧的状态,受到中国社会“不出头、看热闹”政治智慧的遗传。在内心里,很多新移民还是把自己当作“侨民”和“过客”。

对中国传统社会这种消极避世的态度,林语堂先生曾有过经典的评论:

……消极避世在中国有明显的‘活命价值’。中国青年与外国青年一样,都有公众精神。中国的那些热血青年与任何其他国家的青年一样都对‘参与公共事业’表示出极大的热忱。但是大约在25~30岁之间,他们都变得聪明起来了(如人们常说的那样‘学乖了’),获得了消极避世的品德,从而大大有助于他们的老成温厚等文化习性的养成。这种品德的获得,有些人是得力于聪慧的天资,另一些人则因为自己曾吃过一两次亏。所有的老年人都很稳重,因为所有的老滑头们都学到了消极避世的好处,在一个人权得不到保障的社会,吃一次亏就够呛了。

前奏:为切身利益发声

大陆新移民政治觉醒的前奏号角是在有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吹响的。首先是孩子教育。中国家长最重视孩子的教育,认为只有学习好,上好学校才能出人头地。这在异国他乡尤为重要。标志性的事件是华人家长积极参与2014年加州SCA5提案的听证和抗议,以及因此而延伸出的亚裔细分,教育平权,和藤校录取等议题。其次,在维护华人权益事件中大陆新移民异军突起,在各地组织游行示威,合力发声。引人注目的有梁警官、陈霞芬、郗小星等维权事件。另外,最近新移民在反对大麻合法化和限制在华人社区开设大麻店的运动中也表现突出。

2016年2月25日,全美各地举行支持梁警官大游行,这是在华盛顿的游行场面。(图片来自“华美传媒”推特)

大陆新移民参政议政时常爱以人划线(如:支持或反对特朗普),或以事划线(如:支持或反对亚裔细分);同意者是朋友,反之是敌人。这种极端的思维很可能与我们在大陆的成长环境有关。“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是一代人从小受的教育。这种阶级斗争思维方式的余毒会对新移民参加美国政治产生误导,引来前两波移民的侧目。而在美国政治中,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只有共同的利益。

有不少新移民抱怨美国很多法律不公平,由此得出结论美国的民主制度有问题。其实,每项立法都是各种社会力量在某一时间点达到的平衡。美国的民主并不保证每一项法律的公平,它只是提供了一个民主的立法、改法和废除不合理法规的程序。因此,仅仅抱怨法律不公平是没有意义的。公民必须通过集会、结社、政治参与来反对、修改、或废除他们认为不公平的法律。

新移民积极参政议政的表现证明他们正在超越中国传统社会“消极避世”的“政治智慧”。尽管在参政方法上仍可见到“阶级斗争”的阴影,但能学习和应用美国民主的法律程序为本族裔争利益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主旋律:积极参选参政

一批走在前面的大陆新移民已经奏响了积极参选参政的政治觉醒主旋律。他们挺身而出,为了下一代,为了社区从地方做起,竞选学区董事、地方官员、州议员。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他们就会问鼎联邦议员的席位。这条路是艰难的,而且常常是费力不讨好的。这些先行者是值得尊敬的,他们认识到了参与是“硬道理”。他们为下一代树立了榜样并带动了更多大陆新移民投票和为社区服务。在通过参与提高族裔地位和影响美国主流社会方面,犹太人的成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顾泓彬(右一),北卡罗来纳州教堂山市议会议员,北卡第一位成功竞选公职的华裔。

在一个数据驱动的民主社会里,不参与你就不存在。你投的竞选人是否获胜对个人和某个利益群体很重要。但你是否投票对整个族裔的政治地位更重要。这就是要通过水涨船高,改变华人形象,提高华人地位,达到全方位(政治、经济、文化)融入美国社会的目的。

在政治觉醒的过程中,大陆新移民开始意识到美国政治与中国政治的不同。中国政治的最高境界是“求同存异”,做事要先统一思想、统一目标、然后统一行动。这在一个拥有五千年文化,由占中国人口95%的一个民族为主导的国家来讲是有效的。但在美国这样一个由多族裔移民组成的民主国家里,竞选必须要为整个社区服务,代表多族裔的共同利益。不需要统一思想和统一行动,只需要统一目标,然后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分头行动。因此我们要超越“求同存异”的思维局限,拥抱“护异寻同”的政治理念。一旦目标达到,各种力量将重新组合寻找下一个目标。异是永久的,同是暂时的。

不同代华人移民的沟通

大陆新移民在维权和政治参与方面应学习和借鉴前几代华人移民的经验。一百多年前华人维权先驱王清福就曾出头为华裔利益呐喊。同源会(Chinese American Citizen Alliance-CACA)等早期组织在《排华法案》的阴影下仍坚持不懈地为华裔争取权益。后来在李文和、陈霞芬、郗小星等冤假案上,曾有不少来自港、澳、台的第二波移民和美国出生的华人律师以及政界要人,社区领袖出来伸张正义并义务奉献。

前商业部长和驻华大使骆家辉(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在参选和从政上,前几代华人也多有建树。联邦层面有商业部长和驻华大使骆家辉,能源部长朱棣文,交通部长赵小兰,国会议员赵美心、刘云平、孟昭文等。地方政府层面有特拉华州副州长吴仙标,加州蒙市第一位华人市长陈李婉若女士,加州财长江俊辉等一批州、县、市民选官员。他们的经历和贡献给大陆新移民政治参与开拓了先河和做出了榜样。

由于文化政治和背景以及来美后经历上的差别,不同时代华人移民在交流上有一定障碍。障碍会造成误解和偏见。大陆新移民需认识到华裔的共同利益超越时代差别和历史背景,并需主动地与前几代移民进行沟通。沟通带来理解,理解引出尊重, 尊重产生寻同的欲望,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将形成华人社区团结的基础。

实现多族裔共享的美国民主

大陆新移民在政治觉醒中需要与前两波华人移民沟通和团结才能使五百万华人形成一股政治力量,与其他亚裔联手才能借助两千二百万人口的力量引起主流社会的重视。我们的共同目标是实现符合人口比例的政治代表性(population proportional representation)。我们要坐到桌边参与决策。

虽然亚裔在各个领域都涌现出一批杰出人才并得到社会的尊重,但在政治代表性上仍是倒挂。根据2015年数据,亚裔占5%的人口,交纳7%的税收,而仅有1%的政治代表性。

按人口普查局的预测,2043年白人占总人口比例降至50%,而亚裔人口比例将上升到10% (见下图)。达到符合亚裔人口比例的政治代表性意味着届时应该有10位联邦参议员,44位联邦众议员,700名以上的州选的议员,300名以上的郡县长。同时在今后20-25年我们也应该至少有一位亚裔总统的当选。

可能有些人认为,亚裔人数太少左右不了选举结果,投不投票无所谓。这在1965年移民法改革之前亚裔人口不足1%的时代是事实。半个世纪后占人口5%的亚裔已成为被两党争夺的选票新资源。亚裔占国会议员选区人口的比例正在迅速增长(见下图)。2016年亚裔人口已在165个选区超过5%,78个超过10%。从历次选举结果看,很多选举的胜负差额在5%以内。也就是说亚裔的选票在很多选区都能直接影响选举的结果。

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民主社会里,一个族裔经济地位的提高必然引发政治地位提高的诉求。同时,市场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对高收入的消费群体抛出橄榄枝。这就是“钱包的力量”(power of the purse)。根据2016年的数据,亚裔的中位线(median)收入已经超越白人名列第一。亚裔的消费能力已经使大财团,公司和好莱坞刮目相看。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商业广告中亚裔人出现率上升以及电影《疯狂的亚洲富豪》能打破票房记录的原因所在。

华裔二代杨安泽出来竞选总统是一个鼓舞人心的事件。如果没有历代华人和亚裔对美国社会贡献的铺垫,亚裔人口比例从1980年的1% (350万)到2016年的5%(2200万)的激增,以及美国正在经历的经济结构(人工智能替代传统人工)和社会结构(进入没有主体种族的多元社会)的大变迁,就不会出现一个亚裔问鼎美国总统的气势。这就是时势造英雄。同时,一个年轻有为的亚裔后代敢于出头向美国主流社会展示领导者的远见和能力必然会激起华人和亚裔民众的参政热情。这就是英雄造时势。

不管你是否支持他的政策和观点,也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杨安泽的竞选都正在改变亚裔的“哑裔”形象。每个华人和亚裔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分享水涨船高的效益。我们应为他的勇气而自豪。亚裔实现人口比例的政治代表性需要几代人的努力。第一代移民要为后代奠基铺路。杨安泽为下一代做出了榜样,也使我们这代人看到了希望。你是否投他的票是个人选择,但如因他的出现而能提升亚裔2020年大选的投票率(见下图),则是族裔的胜利。

杨安泽的竞选使我想起了当年的李小龙。他在美国传扬中国武术时,曾被有些华人视为“傲慢和狂妄”,甚至旧金山老一辈讲究门户的武术界要出来教训一下这个破坏门规,外传国术,自创新拳,与各国武术取长补短的年轻人。结果正是大逆不道的李小龙改变了华人“东亚病夫”的形象,在美国确立了中国武术的地位,并将“中国功夫”写进了英文字典。直至今日,当提到李小龙的名字时,难道有哪个国人不引以为自豪吗?

杨安泽在白宫出席奥巴马召集的会议。(图片来自维基百科)

在“从过客到公民”的道路上尽管每个人可能走在不同阶段,但这条路新移民迟早都要走。我们必须要懂得自己的权益(Rights),知道亚裔数据(Data),记住我们的遗产(Heritage),并履行公民的义务(Duties)。

大陆新移民的政治觉醒使其成为华人和亚裔公民参与(投票、参选、参政、社区服务)的一只生力军, 为推动在美国社会实现多族裔共享民主贡献力量。实现多族裔共享民主不仅符合亚裔和所有少数民族的共同利益,也顺应了美国社会人口结构变化的大趋势,更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贡献。

 

致谢:本文初稿得到很多朋友(包括王建平、黄倩、姚微明、孙晓光、殷余民、陈树荣、宋智达、孙惠民、朱小棣、王华等)的阅读反馈,对文章提出很有价值的修改意见。在此一并感谢。

 

注:

1. Wu, F. “The New Chinese Diaspora: Embracing the Model Minority and Perpetual Foreigner?”, History & Perspectives, The Journal of The Chinese Historical Society of America, pp. 99-108, 2018.

2. 林语堂文集:吾国与吾民第一部分,背静-第二章-“中国人的性格”。http://www.yljxzy.com/ebook/lytwj/

3. New American Economy, “Power of the Purse: How Asian 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Contribute to the U.S. Economy”, October 2017. 

4. “Asian-Americans account for 5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but only 1 percent of state legislators.” www.governing.com, “Why State Legislatures Are Still Pretty White”, By Teresa Wiltz, DECEMBER 9, 2015.

5.New American Economy, “Power of the Purse: How Asian Americans and Pacific Islanders Contribute to the U.S. Economy”, October 2017.

✎作者简介

张小彦,社会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客座教授。美国智能决策研究所所长。美国多彩软件公司董事长兼数据科学家。1996年创建凯特智能决策公司,将社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开发社会管理和决策支持软件系统。曾先后为美国联邦政府和二十几个州政府设计、建立了毒品滥用预防活动管理信息系统。2007至2010年,被美国卫生部聘为国家级顾问。2012年以来多次回国交流并做了有关大数据、数据可视化、数据科学的专题演讲并成为财新网站“决策智能”专栏作者。

撰文:张小彦

编辑:Jing/薄雾

本文由作者授权原创首发于《美国华人》公众号

━━━━━━━━━━━━━━━━━━━━

请加小编微信号 | CAeditor

广告、转载、投稿、读者讨论群

━━━━━━━━━━━━━━━━━━━━

推荐阅读

一人一美元,美国华裔发起草根运动送他进入总统初选辩论!

美国小城清明节,市长带领市民给百年前华人劳工移民扫墓

“白左”的名与实

走近玛丽安,一个白人为何在黑人占大多数的城市连任五届议长?

本文由作者投稿,内容不一定代表“美国华人”微信公众号立场。

美国华人

客观、理性、包容

微信公众号:ChineseAmericans

微博:@美国华人传媒

网站:ChineseAmerican.org

投稿/转载:editor@ChineseAmerican.org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Read more

更多精彩内容

点赞就点“在看”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