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习惯培养 | 背单词,和意志力无关

是的,背单词吧。

“背单词”这三个大字一落,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心里会飘过一团黑云。的确,背单词几乎永远占据了小留学生“压力排行榜”款项的前3名。

为什么“背单词”会引发如此大的焦虑?因为思想和行动之间总会有个差距,而那个差距,就会给人带来内心的压力。

相信不少同学都很明白背单词的重要性,而又总是拖欠着一笔烂帐,迟迟不行动。加上作业、项目、考试等一波波“紧急事项”前浪接后浪地袭来,那背单词这样的“重要但不紧急事项”自然退到了to-do list上的后排位置,长期被冷落。

你就是你每天重复的行为的总和。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You are what you repeatedly do.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无外乎是微小习惯的不断放大的结果。

这是一个蝴蝶效应。从很片面的角度来说,背单词–>英语能力提高–>功课考试得心应手–>SAT/AP/ACT等考试成绩更理想–>能被更好的大学录取;从大局看,背单词的习惯能让孩子们感到对自己生活和学业的掌控能力,完善人际交往,甚至拥有更健康和积极的心态。

“The Power of Habit”, 了解习惯的入门读物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性格培养的经典著作

诺娅给同学们推荐的短平快单词书,近义词归类法,每章近15个单词

习惯培养,重在世界观。

背单词,终究是千万个习惯的一种,和早起、阅读、锻炼等有效人士的长期行为习惯无异。所以,掌握这一重要能力,本质就是要了解“习惯培养”的精髓。

在习惯培养这条路上,研究“方法论”的信息很多,然而大多数人忽略的“世界观”。条条款款方法从制定计划到分割任务,巨细无遗。道理都懂,但是人们执行起来依然有困难。

“万事开头难”的神经学机制:

人们每天的行为和思想,有95%属于“习惯”的范畴。大脑在处理这类事务的时候,基本没有活跃的脑波活动 –刷牙、开车、穿衣等事物早已被刻在了大脑的最原始的部位–基底神经节中。

人和动物的最大区别就是有一个庞大而脆弱的大脑,在进化中大脑为了“偷工减料”以减少能量消耗,采取了很多“省力”的措施。基底神经节就是最远古的大脑的组成部位之一:它用于记录那些反复运作的行为结构(cues- behaviors – rewards)。

也就是说,习惯,是大脑“偷工减料”的方式。习惯的存在,让大脑不会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绞尽脑汁思考。习惯让我们学会了约分,学会了驾驶,学会了走回家的路;习惯让我们“下意识”地拿起手机、诉诸游戏、吃垃圾食品。

所以,万事开头难 ——不是因为你越做越好,而是因为你越来越习惯。

诺娅姐姐在研究了数本心理学教科书、几十个TED演讲、几个高分的知乎讲座之后,在通读《习惯的力量》《优秀人士的7个习惯》《思考,快与慢》等通俗心理学著作之后,奉上3个适用于初中、高中学生培养背单词习惯的小秘诀,仅供参考。

完成>完美

在习惯培养的路上,我们最重要的误区就是希望一步登天、一蹴而就。世界上有多少被背单词伤害过的人,不是信誓旦旦地买了一本正序倒序或者乱序单词书之后就指望着自己成为意志力超强的超人的?

然而,既然习惯是这么远古的生理机能,我们就不要与它正面对抗。尊重演化、看清现实:单单凭意志力,努力地朝着错误的方向奔跑,是不能让你达成目标的。

一次只培养1个习惯。又想背单词,又想每天跑步,又想学乐器,又想学日语:还是免了吧。研究表明,人在短期之中只适合培养1个习惯;那些“并驾齐驱”的“阅读+早起+学习”大礼包,最后往往一个都没实现。

从一周只执行1-2天开始。很多人制定学习计划,往往把一7天都得豪情壮志地填满。然而在无数失败的经历之后,又劝说自己肯定不是学英语的料。事实并不是如此:最开始的3周,每周只用完成背单词计划1-2次,这周就算成功。一个月之后,再逐渐把时间加到一周3天。

70% = 完美。在习惯培养的初期,要找准所有的方式给自己奖励。完成,大于完美。做完一件心事,大脑里分泌的多巴胺甚至会比拿到满分还要多。

如果没有做到,要怎么处理?很多人重视写“应该做什么”,目标定地巨细无遗,却忘记了关键的一点——如果没有做到,有没有Plan B?下意识来看,很多人觉得设计“失败规划”就是在为失败做准备、找借口;事实往往打我们耳光:那些让我们放弃做一件事的,往往是在制定完美计划之后的一次小小挫败。

Related Post

卡片比本子更有效,单词APP比单词书更有效:二者都是因为反馈快捷

If…Then…: 学会设置奖励

我在培养早期习惯的时候,最初的全部“规划”都用在了“奖赏”自己上面:

  1. 如果我在8am之前起床,就能在起床后播放最喜欢的Spotify音乐频道;

  2. 如果我能在9am之前起床,就能在午后有一个30分钟的午休时间;

  3. 如果能在9am之前起床,就能够吃抹了黄油的面包、喝茶。

  4. 如果因为早起,能提前完成工作,就能有1杯奶茶的奖励。

这些“如果…就”的例句,就是那些促使我重复“早起”这一个行为的“奖赏回路”。所有的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这些“奖赏回路”内化的结果 ——到了后期,我无需奶茶黄油音乐,仅仅是早晨的阳光和空气,就能让我觉得很爽。

同理:

要有快速、正面的奖励。下载背单词的APP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反馈迅速;能根据回馈的正确率进行难度上的自动调整;可以通关、升级、拿奖励。

要方便执行。不要把行为目标分得太细太难。一个准则:如果自己都记不起来计划的细节是什么,那么计划多半无法被有效执行。

需要涉及的工具越少越好。一本单词书、一个辅导老师、一个单词软件,就够了。准备的时间越短越好,不要把时间花在程序上。

(成年人学习东西为什么比青少年困难?因为学生时代的教科书和老师帮助我们完成了知识“打包”的过程,而现在我们却要去找资料、建文档、看视频,自己写自己的“教辅书”,当然困难。)

所以青少年自学单词,就是要减少这个“打包”过程,认准权威的教材和导师,然后从头到尾线性贯彻。

要有及时的反馈。做有答案的单词工具书;用APP做题;让老师或者同学即时修改;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方法、有什么步骤、利用什么资源,核心都是要有准确、及时、正面而有效的反馈。




走出舒适区

《异类》《20小时定律》等著作中都有一个经典说法:人的学习,只能发生在“学习区”,而不是“恐慌区”或是“舒适区”。

对于青少年来说,走出“舒适区”的原动力,可以是一个用于展示的成果。比如学习乐器,就要报名第二年春晚的表演;练习英语口语,就要尝试上台演讲;学习西班牙语,夏天就要争取去西语国家生后一个月;练习乐器,就要争取能在亲朋好友面前办“小型音乐会”。

在“不得不做”之后,你总会找到去做的办法。

有时候目标重在简单、重在可操作性;不是“复杂而全面到无可添加”,而是“简单、精确到无可减少”。

一天只做好一件事。

你怎样过完一天,就怎样过完一生。

– E N D –

美国低龄留学

专业、爱心、使命

touti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