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华美优胜美国房产投资“↑免费订阅
◎作者 | 掘金大师
◎来源 | 海外掘金(ID:gold1849)已获授权
医疗、养老、教育,过去的三座大山,即将被变为新的三架马车。
几天之后,就在7月21日,第一架马车,就掉链子了。
从此“疫苗”一词,成为中国人词库里最具魔幻现实主义的词。
而疫苗背后的药企,隐藏着更魔幻的世界。
1
刚刚过去的2017年,对于中国和全球的医药行业来说,都是一个创纪录的年份。这一年,全球新药上市审批的数量,达到了过去十年来的新高度。
2017年,美国获得批准的新药数量,是十年来最多的一年。去年,一共有46种新药获得美国药品审评和研究中心(CDER)的审批,这个数量是2016年的两倍。而过去十年,平均每年获批的药品数量仅为31种。
根据美国FDA的报告,这46种新药被划归在化学药品行列。
是的,即使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稳居全球前列的美国,每年通过审批的药品,也远远低于大家的想象。
与此同时,中国的新药审批却创造出了历史好成绩,甚至远远超过了美国新药获批的数量。
2017年,美国化学药品获得批准的数量是46个,中国的数据,是369个。
据医药行业《2017新药审评总结》中,有关新药审批的多项数据,都创下了历史纪录。
• 2017年,我国批准上市药品394个,其中国产药品278个,进口药品116个。化学药品369个,中药2个,生物制品23个。
• 我们的国产1类新药申报数174个,均创下10年之最。
• 2017年,药审中心完成审评审批的注册申请为9680件。
• 2017年,药审中心共完成新药临床试验(IND)申请审评908件,新药上市申请(NDA)审评294件,仿制药上市申请(ANDA)审评4152件。
这些数据,有的相比2016年翻了一番,有的创下十年之最。
369:46,中美“差距”之大令人惊愕。
我们想举手欢呼,中国药品的审批速度又上了一个新高度,研发能力远超美国……
可在幻想与现实之间,前者往往是被打脸的那一个。
2
中国的企业在制药投入的费用上远不如国外的药企。
先来一组数据:
(注:强生公司除投资药物的研发外,还有其他产品的研发,所以金额较高,但此数值并不反映强生在药品上的R&D)
我们选取了在美股上市的十大药企,以及在A股上市的十大药企2017年的研发经费的对比。美股上市公司的投入是中国A股公司的将近80倍!
而从研发占总营收费用的比例来看,中国药企投入研发的比值更是低得惊人。
中国企业排名最高的恒瑞医药,投入费用占到营收12.71%,但美国投入最多的企业却达到了25.63%。
根据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投入科研最多的企业中,前十名中就有3个医药企业,这也是除科技业之外,欧美企业投入资金最多的行业。
根据媒体统计的不完全数据显示,在欧美国家,平均而言的研发投入比值为18%,有些药企甚至付出50%以上的营收来开发新药,而且往往是些小企业。
这就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欧美企业会花如此高的费用投入到药物开发中?反观中国又为何投入得少?
3
毫无疑问,医药企业的净利润是非常可观的。
拿之前因为一部电影而被推上风口浪尖的格列卫来说,一颗小小药丸,成本不到1美元,却可以卖出34美元,背后就是巨大的盈利诱惑。
研发出一颗药,有时像爱迪生发明电灯泡,靠的是长期的试验和大量失败,而有时却可能是你比别人多一点细致的观察。
格列卫的研发过程就非常曲折。格列卫的出生公司是来自瑞士的诺华制药,它从1988年开始研究针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药物治疗方法,但如果要从发现格列卫在人体内的作用靶点的1960年算起,到最终研发成功,格列卫诞生花费了41年。
看完格列卫的整个孕育过程,除了满屏生涩的专业词语和染色体发现外,能看到从约100年前的一个猜想,到后来生活在不同时代的科学家在不断试错和敏锐观察中,才一点点积累到最后,把打开解救病患的钥匙交给了最后那位开锁人手中。你已经数不清这一惊人发现到底花费了多少资金,也不知道如何去计算其中的人工成本。
格列卫通过FDA审批上市的那段时间,这项发明还登上了美国2001年《时代》杂志的封面:
“革命性的新药格列卫,它们是人类对抗癌症的子弹。”这是《时代》杂志对这款研发药的最高评价。
而另一款“革命性”的药物可以说给更多人带来了福音,但它的研发却有许多偶然成分。这款能让夫妻间关系和谐又让男人更加自信的药物,不要太害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壮阳药,俗称“伟哥”。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伟哥”也是药,而且它足够伟大,因为它解决了普通人的日常困扰。但发明人穆拉德博士(Dr. Ferid Murad)却是在做一个跟“伟哥”完全不相关的另一项研究——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时,意外发现化学反应出的效果。
“原本当时是研究心血管疾病,但男性受试者看到美女护士意外有反应,因此转研究男性勃起功能障碍。”
不过并不是所有通过FDA审批的新药都有上面提到的这两款的影响力。
诺华制药在1997年至2011年期间,总共投入836亿美元,却仅仅研发出了21款药,但真正赚钱的并不多。德勤的2017年制药企业的投入回报率分析中指出一个趋势,虽然去年迎来了新药过审的大丰收,但大药企的投资回报表现越来越不如那些小企业,回报率仅有3.2%。所以才有人呼吁,进口药理应如此贵,才能激励科研人员的斗志。
药物的高额回报,以及发明药物带来的名誉一直是驱动欧美研究者日复一日研发的动力,反观中国药企,出名的却不是人,而是那些朗朗上口的广告词。
“新XX高钙片,水果味儿,一片顶过去五片!”“春节回家不收礼,收礼只收XXX。”
没有原创药,但我们有源源不断的广告。
4
中国最优秀的销售人员主要集中在两个行业,一个是房地产,一个是医药行业。
这个行业,集中了中国最具科研精神的一小群人。大部分企业,表面上看,拥有“性价比”超高的研发团队,每年不足十亿人民币的研发投入,就能换来少则百亿,多则千亿的营业收入。
然而,撑起行业半边天的,其实是一大批销售团队。
据医药公众号“健识局”的统计,A股上市的198家主营业务是药品生产的企业中,将近80家企业销售费用占总营收的比例超过了30%。其中,最舍得在销售上砸钱的四家药企,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超过了60%。也就是说,这些企业每获得1元的收入,就有6毛钱花在了销售环节。
而这四家企业的研发费用占比,通通不超过10%。
(“健识局”5月2日报道,数据来源:上市公司年报,东方财富网)
这四家企业,并非国内上市药企中的龙头企业。医药行业垄断严重,为了占领市场,让更多人熟悉自己的品牌,非龙头企业自然要在销售费用上下重金。
那龙头企业呢?已经打出一片天地的药企,是不是销售费用会更少一些?
然鹅,并不是。
我们整理了A股中盈利靠前的18家以药品生产为主营业务的企业。
就连这些品牌IP已经显现的企业,在销售上花的钱一点不少。A股市值排名第一的医药企业,2017年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37.5%,下图列表中市值位于最后的两家企业,在销售费用上的投入甚至超过了50%。
这些排在前面的十几家药企,大部分销售费用都是研发费用的五倍以上,以跌打损伤膏、创可贴出名的某国产老字号药企,销售费用甚至是研发费用的44倍。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砸在销售上的钱,也绝不是白花的。
事实证明,在销售上砸钱,远比在研发上砸钱,更轻松。虽然我们只列出了十八家上市药企,但大部分在销售上花上重金的,营业收入一般都不赖。营业收入上百亿的药企,除了同仁堂,没有一家销售费用低于30亿的。而研发投入多的,营业收入一般都不咋滴。
如果以销售费用/研发费用作为对比,A股上市的药企与美股上市的国际药企,谁更愿意培养销售人才,谁更愿意培养研究人才,一目了然。
美股上市的前十大药企中,有来自美国、瑞士、丹麦、德国等世界各地的知名药企。如果把美国上市的药企,按照销售/研发的比例排个序,这些比例都在3以下,也就是说,销售费用不到研发费用的三倍。而即便销售成本少,这些药企依然获得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而中国药企的销售/研发比值,有九家企业的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五倍以上,最高的那家国产老字号药企,销售费用甚至是研发费用的44倍。
(数据来源:wind数据库)
在中国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在本该重金投入研发的医药行业中,生存得最好的,大多靠的不是研发,而是销售最厉害的那一批企业。
更讽刺的是,2017年,A股医药企业中,有一家公司在年报中这样写道:
本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医药上市公司。
而这份研报,将“研发投入”计为“不适用”。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资深置业专家帮您找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