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卫生研究报告显示,超30%的在校大学生经常感觉抑郁,而抑郁症是大学生自杀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
2010-2017每年接受心理健康治疗,
并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比例。
欲戴其冠
2013-2016年,宾夕法尼亚大学10起学生自杀案件
仅2017上半年,哥伦比亚大学有7起学生自杀案件
在2017年,美国有至少5起中国留学生自杀案件
在一所世界级的名校学习是被光环笼罩的一件事,确实,被名校录取光荣无比,可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压力,因为周围的每一个同学都与你一样的优秀,甚至比你更优秀。
Sara Valente是哈佛大学的在读学生,天之骄子般的人物,但她很痛苦:从高中到大学的过渡很艰难,想念家人,渴望结交新朋友,同学之间互相比较…
计算机科学专业Nicole:“哈佛几乎把我压垮了,自己好像一无是处,也无处可去。”她最终去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咨询,并开始每周一次的心理治疗。心理医生诊断她患有焦虑症和抑郁症。
必承其重
怎么把压力转变为努力,是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必须学会的一门课。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好心态,原本优秀的学生会在迷失自我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学生心理健康出现问题,但是很多人并没有得到所需的帮助。一方面,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拥有完善、雄厚的心理健康辅导资源;另外一方面,由于对心理问题的误解,使学生们畏惧或耻于向心理健康组织求助。
哥大的本科生Jacqueline Basulto表示,忧郁症加上严格的学术压力几乎让她走到自杀的边缘。“对我来说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是家常便饭,我感觉哥大校园文化非常不友好,极具竞争压力。”
21岁的Basulto也回忆道,“这里很多人都尽力成为第一,这使你不间断地自我施压,如参加学生组织、争取课外工作和实习机会等”。
寻找自救
心理博士Marcia Morris表示,有四分之三的心理问题是在24岁萌发的,众多年轻人在大学校园里第一次意识到心理健康问题。这个年龄段,年轻人面临的学术问题、社会碰壁、经济压力是引发一系列问题重大因素。
焦虑、抑郁、压力几乎成为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的问题,同学们也开始尝试各种“求助或自救方式”。一些学生成立俱乐部和社团,还有一些学生在校园里散发心理健康宣传服务。
哈佛大学的学生心理健康联络小组——就是哈佛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与学生群体之间的纽带。在哈佛读书的都是成绩斐然的学生,从学术到体育到课外活动,他们似乎没有缺点。好像只有自己是唯一一个感到艰难的人。但实际上,每个人都在经历这种“自我质疑”。
幸好,政府、学校、学生自己都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除了哈佛大学,全美各地的大学也出现类似的心理咨询小组,从旗舰学校蔓延到其他分校。
2003,宾夕法尼亚大学的Alison Malmon在哥哥自杀后创办了Active Minds。这个学生协会,一方面在校园举办活动、推送心理健康服务信息;一方面与学校咨询中心合作,向同学伸出援手。该组织在全美多所高校活跃,包括南加州大学、乔治城大学、西北大学…
当学生在遇到困难事,首先想到的是向关系好的同学咨询,通过Active Minds举办各种活动,对学生普及各种心理知识,发动学生参与心理健康规划与讨论,这些不仅是为学生自身需求,也是为如果有同学向他寻求帮助时所做准备。
Sarah Seabrook-DeJong在罗文大学附近的非营利心理健康服务组织工作,她注意到学生们变得更有力量了,他们不仅是自己的保护者,也是同伴的保护者。他们学着引导同龄人接受心理健康服务,并分享自己在心理健康的经历。
随着思想的进步,Active Mind等组织的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下一个挑战就是:不堪重负的校园咨询中心和漫长的校内心理咨询预约等待。这需要学校找到更创新的方式来给予学生支持。
哈佛大学毕业生报告中,41%的学生向学校健康服务中心寻求过帮助,15%的学生曾接受过校外的专业治疗。大约50%的学生对校方感到满意。
在哥大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46%的参与调查的学生表示曾经寻求过大学的心理健康服务,但65%的人表示他们对服务并不满意。
据耶鲁大学研究人员调查数据发现,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报告自己有抑郁症状,29%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而据《纽约时报》报道,中国留学生患抑郁的比例是65%。留学生自杀事件也时常爆出。
留学生群体的压力,不止是学业方面,而是全方位的。无法适应异国环境、显著的语言文化差异、身边缺乏家人或知心朋友的关注交流,甚至种族歧视、求职不公等压力都让远在异国他乡的留学生倍感孤独和焦虑。
正如《纽约时报》所说:
“中国学生在大多数美国校园中都是规模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大学管理者应该更加努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至少像这些学生努力被大学录取那样的努力。”
大学本是渴求知识、追逐理想、提升自我的殿堂,
而这么多风华正茂的年轻人选择无意义地死去,
是一件可悲的事。
心理健康不应该是大学校园避讳的话题,咨询心理服务并不羞耻;我们抛弃“玩乐是可耻的”的想法,我们是人,也需要适度放松。学生观念改变的同时,也期待大学心理健康服务更多元化,更丰富。
希望学校咨心理咨询小组能够扩展到中国留学生中,可以雇佣那些适应良好的中国留学生担任小组顾问,为那些适应不好的同学提供帮助。同时,我们学会有意识地培养自己排解压力、调整心态的能力,毕竟大环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记住当悲伤来临时,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记得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不想笑时,也请记得不要勉强自己。如果你的精神压力过大,记得不要钻牛角尖,向专业人士求助。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
推 荐 阅 读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全文
美国前50文理学院与前100本科研究生语言要求
太穷!美国大学开始代购土特产、短租、卖墓地
【美国留学中心】最齐全的美国留学资讯,最扯的美国新闻吐槽,最有用的留学攻略,为留学生和即将的留学生答疑解惑。
微信ID:usagogogo
投稿地址:253313730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