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一:你自己先活出坦诚的法则
我最近去拜访一位同事,他那十二岁的儿子看来非常忙碌地在吸尘,收拾他在家里到处乱丢的东西,把衣服拿去洗衣房。 我以前从来没有看过他这么勤劳,所以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想我大概是惹了麻烦,"他说,"所以我在清理家里,因为有可能跟这件事有关。 "
"你说'有可能跟这件事有关'是什么意思? "
"唉,只要我妈跟人打电话,我就可以肯定她在不高兴,所以我最好小心一点。 "
"你到底做了什么? "
"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一定有什么事惹她不高兴。 "
"你怎么知道? "
"你看得出来的,她就是和平常不一样。 "
后来的结果是:他妈妈是在生气没错,但不是对他,是对丈夫生气。 然而,让人难过的是,这个十二岁的孩子竟然生活在不小的焦虑当中,认为是他做了什么事才惹母亲生气,而他并不知道到底是为了哪桩。 我觉得这很悲哀,于是便去向他父亲怎么会这样。
我听到的真相是这样:他的妻子从来不直接告诉人家她想要什么,也不跟人家说他们做错了什么,结果呢? 她可以改变整个家里的气氛,他们所知道的就是"她在不高兴",然后家里的人要去找出谁做了什么事惹她不高兴。
这种行为教给她的儿子非常不好的榜样。
第一,让他对自己的行为没有信心,他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是对还是错。
第二,他不能够自由地去爱母亲,因为他要忙着挂虑母亲的感觉,又要顾到她的情绪和那种间接的沟通方式。
第三,他一直在观看和仿效这种最终会破坏他与人建立良好关系的沟通模式。
父母彼此之间跟子女之间的沟通方式,是"坦诚律"的出发点。 你必须活出要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或跟他们起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你必须活出要孩子学习的榜样,在你生气或跟他们起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选自——《为孩子立界线》
专注于儿童心理的幼儿园
咨询热线:18403436916 18603490804